APP下载

防治早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

2018-04-20武艺玲

关键词:肾衰肾衰竭肾脏病

武艺玲

(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 吕梁 032200)

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性肾脏病逐渐成为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一个主要的疾病类型,同时,在慢性疾病致死中肾脏病导致死亡数量非常的高,占前5位。最近几年,我国的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呈现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还增加了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数量,且逐渐跟发达国家的数量水平相一致[1]。在调查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在我国,超过18岁的成年人群,其CKD患病率超过10.00%。所以,对于该项疾病,如果不及时针对疾病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那么就会导致其逐渐发展成为肾衰竭疾病,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早期慢性肾衰竭防治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选择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主要探讨肾衰Ⅰ号方及Ⅱ号方联合苯那普利口服方法的预防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80例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各40例。患者均需要满足《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诊断标准,并且还应该满足《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原则》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西医组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52.20±2.01)岁,男25例(62.50%),女15例(37.50%)有消化道症状15例;中西医结合组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53.00±2.05)岁,男26例(65.00%),女14例(35.00%),有消化道症状1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西医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实施西医治疗,详细方法为:口服苯那普利,1次/d,10 mg/次[2]。盐酸贝那普利片(原名洛汀新,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292)。慎用患者为:肾病患者、肾动脉狭窄患者、有血管水肿的患者、二尖瓣狭窄、麻醉、高血钾引起低血压的患者。

1.2.2 中西医结合组在上述西医治疗基础上,不存在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使用肾衰1号方治疗,存在消化道症状者使用肾衰2号方治疗。详细组方为:肾衰1号方:甘草、熟大黄6 g;仙灵脾、丹皮10 g;泽泻、生地12 g;淮山药、丹参、山萸肉、茯苓、枸杞、杜仲15 g;黄芪18 g。肾衰2号方:川连3 g;甘草、砂仁、熟大黄、陈皮6 g;仙灵脾、生姜10 g;党参、法半夏12 g;白术、茯苓、苏叶、代赭石15 g。机器控制煎煮药物,每剂煎煮2袋,每袋煮至200 mL即可,指导患者1剂/d。

1.3 评价指标

在完成治疗后,评价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症状包括:夜尿增多、恶心呕吐、腰膝酸软、肢体困重、气短懒言、肌肤甲错以及肢体麻木等)。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症状消失计0分。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

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得到,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情况(±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4周  治疗后12周西医组 40 16.20±3.44 15.33±5.00 12.00±3.02中西医结合组 40 15.63±5.20 10.22±2.00 4.20±1.50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西医组治疗效果为65.00%,明显低于中西医结合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 结 论

在祖国医学中,慢性肾衰竭是属于“水肿”以及“虚劳”等范畴,所以,慢性肾衰竭主要的发病病机就是脏腑亏虚,原理是湿浊瘀血内阻的存在,所以,脾肾亏虚是慢性肾衰竭发病的主要因素,在《金匮·虚劳病篇》中也有相应的记载:“五脏虚损,最为严重的就是脾肾[3]。如果存在湿浊以及瘀血的情况,就会是本病发病最为基础的原因,也是慢性肾衰竭疾病的病理产物所在,同时导致脏腑功能进受到非常严重的损伤,最后导致患者的病情逐渐加重,由此以往,导致恶性循环的出现,最后还会造成患者存在明显的正气虚衰以及湿浊瘀血壅滞的情况,导致慢性肾衰竭发病更加的严重,最后存在“虚”、“湿”、“瘀”虚实夹杂症状。在分析慢性肾衰竭疾病实际发病机制的基础上需以“虚者补之”、“实者泄之”为基本原则,同时坚持补虚泻实的标准,从根本上结合辨病与辨证两个方面,争取做到标本兼治以及以培其本,坚持发挥其祛邪的作用,区别患者是不是存在消化道症状,分别使用肾衰Ⅰ号方及Ⅱ号方进行针对治疗。

分析其预防措施得到: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为强化随访工作,促使患者有计划地进行治疗和接受指导,并且从根本上帮助患者降低药物性损害、脱水致血容量不足、高脂血症及高钙血症等加重肾衰的诱因。与此同时,还需要健康饮食,大多数慢性肾衰患者可以通过低蛋白和(或)低磷饮食控制病程进展,甚至可以暂时停止肾衰进展[4]。同时还可以减轻慢性肾衰高滤过的情况,阻止慢性肾衰进一步进展。并且还可以对高磷血症进行控制,主要措施为进食低磷饮食等。最后还需要控制血压水平,主要使用的是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本研究调查结果明显显示,在治疗4~12周后,相比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症状总积分改善程度明显较优;在治疗12周后,其差异更加显著。与西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治疗完成后,中西医结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组按照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症状而选择使用肾衰1号方治疗或者是肾衰2号方治疗,在结合西医治疗基础上,可以促使患者的肾功能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

[1] 白正学,韩 彬,姜文斌,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04):397-398.

[2] 钟小仕,覃丹平,陈文璇,等.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入血液透析的时机及趋势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1,10(06):324-327.

[3] 张佩青,迟继铭,宋立群,等.张琪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6(03):242-244.

[4] 叶白如,谷 禾,杨午红,等.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0):2247-2249.

猜你喜欢

肾衰肾衰竭肾脏病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Wnt/β-catenin通路在肾衰康灌肠液抑制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肾衰合并心血管病血液透析治疗40例临床护理
骆氏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回顾性分析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慢性肾脏病围透析期的治疗及中医药干预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