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尼木县汤巴拉铜多金属矿控矿条件与成矿模式分析

2018-04-20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3期
关键词:凝灰岩矽卡岩斑岩

余 槐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四川 德阳 618000)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大地构造位置。矿区位于西藏冈底斯火山-岩浆弧成矿带,是全球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的东延部分。南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邻狮泉河-纳木错断裂。区域地层出露简单,主要为上白垩统设兴组、古近系典中组、始新统年波组、帕那组[1]。

区域岩浆岩活动频繁且强烈。在尼木至拉萨一带广泛分布有规模较小的高位花岗岩体和花岗质斑岩体,主体侵位于晚白垩世至古近纪岩基中,年龄集中于10Ma~20Ma(候增谦等,2001),造就了大规模的铜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本区成矿关系密切。

2 控矿条件分析

(1)控矿岩体。矿区内分布了多个个花岗斑岩脉,呈透镜状、脉状、长条状分布,大致呈南北向、北北东展布,推测为古火山机构形成的环形构造的一部分。在斑岩脉接触带及附近围岩中未见任何蚀变,接触界线清晰。因此,推测花岗斑岩脉与成矿关系不密切,为成矿后期岩脉[2]。

(2)含矿岩性。矿区主要的含矿岩性为矽卡岩和矽卡岩化凝灰岩,其原岩为浅灰色凝灰岩,为非传统的矽卡岩成矿有利围岩碳酸盐岩。在矿区内采集了7件浅灰色凝灰岩样品做岩石全分析,浅灰色凝灰岩的SiO2含量为59.15%~67.45%。CaO一般含量为4.63-12.36%,里特曼指数σ为1.03,为钙质岩性。由SiO2-Na2O+K2O图解(图一)可知,7件浅灰色凝灰岩样品依次落在英安岩、粗面岩、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安山岩、英安岩区间。

(3)控矿构造。矿区发育由典中组地层组成的背斜,背斜轴部为一条张性断裂,贯穿整个矿区,该断裂多期次活动,为矿区主要的导矿构造。受背斜形成挤压作用的影响,在凝灰岩地层之间形成的层间滑动带,为矿区主要的容矿构造。

3 成矿模式讨论

(1)矿区矿化具有两种类型:①产于典中组矽卡岩和矽卡岩化凝灰岩中的层状矿体,是本区的主要矿化类型。该矿体与地层的产状基本一致,呈近北北西向展布,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铜矿、磁铁矿、黄铁矿、镜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榴子石、透辉石、绿帘石、石英、斜长石等。矿化类型有浸染状、细脉浸染状、致密块状等。②产于构造蚀变(矽卡岩化)带中的脉状铜多金属矿体,明显受近南北向断裂构造的控制,1号矿体为该类型主要矿体。

(2)矽卡岩原岩为一套为含钙质较高的凝灰岩,岩石化学性质活泼,节理、裂隙发育。矽卡岩具明显斑状、网脉状、脉状,团块状等交代结构构造。

(3)目前的工作结果揭示在冈底斯东段的北带甲马、驱龙矿区已发现与矽卡岩铜矿共生的斑岩铜矿,存在统一的矽卡岩、斑岩型成矿系统。而在尼木西北地区,目前的工作结果显示该区的铜矿床主要为斑岩型,包括厅宫、白容、冲江、岗讲等四个具大型—超大型规模远景的斑岩铜矿床,未见矽卡岩型矿床。在该地区也可能存在统一的矽卡岩--斑岩型铜矿成矿系统。这对于本地区及其区域上的矿产勘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矿区火山岩SiO2-Na2O+K2O图解

(4)目前工作显示,冈底斯东段矽卡岩矿床与斑岩铜矿有密切的时空分布联系,并有显著的矿床类型、矿化类型及蚀变分带现象。而在矿区周围,也存在类似的矿化类型和蚀变分带现象。矿区南部发育以冲江、白容铜矿为主的斑岩型铜矿,蚀变以钾化、硅化、绢英岩化为主;矿区主要发育矽卡岩型铜矿,蚀变以矽卡岩化和青盘岩化为主,矿区外围北侧见多处铅、锌、钼、金、银等浅成低温热液矿化,蚀变以硅化、泥化、绢云母化为主。以上特征显示该区见明显的蚀变分带和矿化类型分带现象,该区存在完整的斑岩-矽卡岩-低温热液铜-钼-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列,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

图2 矿区成矿模式图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成矿模式(图2)。在碰撞后高原深部岩石圈拆沉、软流圈物质上涌,中上地壳伸展的构造背景下,由上地幔的局部熔融的花岗质岩浆沿近南北或近东西向的断裂通道上侵,侵入到新生代中性、中酸性火山岩地层中,在花岗质岩浆上侵的过程中,对上部火山岩地层产生挤压作用,使地层发生局部变形,地层之间形成层间滑动带。高位上侵的含矿花岗质在形成斑岩矿床的同时,自岩浆活动中心向外迁移的含矿气液,在远离岩体较近的围岩的层间滑动带与钙质围岩地层发生交代形成矽卡岩矿床或在构造发育的地段沿裂隙与围岩发生交代形成矽卡岩矿床。

4 结论

①矿区矽卡岩矿床与外围冲江、白容斑岩型铜矿为统一的成矿系统,成矿物质来源于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二者在空间上密切共生,在成因上也具有明显的联系。②矿区南东侧以冲江、白容铜矿为主的斑岩型铜矿与矿区矽卡岩型矿床、矿区外围北侧铅、锌、钼、金、银等浅成低温热液矿点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和矿化类型分带现象,属于完整的斑岩-矽卡岩-低温热液铜-钼-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列,显示该区与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③矿区的主矿体位于远离岩体的外接触带,矿区的找矿工作应以侧、深部为主,深部可能存在规模较大的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盲矿体。④在尼木西北地区,以厅宫、白容、冲江、岗讲为主的斑岩铜矿床外围矽卡岩型、热液型矿床成矿前景较大,应加强综合找矿。

[1]王方国.西藏冈底斯地区矽卡岩型矿床资源潜力初析[J].地质通报,2005.

[2]黄志英.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斑岩型铜矿基本特征与找矿潜力[J].地质与勘探,2004.

猜你喜欢

凝灰岩矽卡岩斑岩
养护温度对凝灰岩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玲珑金矿田煌斑岩与矿脉关系的探索及应用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山东德州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找矿方法研究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广西博白县三叉冲矽卡岩型钨钼矿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预测
凝灰岩中微量元素的指标检测
福建平和深坑饰面石材(沉凝灰岩)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