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警惕肠梗阻及时治疗是关键
2018-04-20吕斌
吕斌
近期,因为南航乘客急病事件,“肠梗阻”这个医学术语被很多人认识。其实肠梗阻是普外科很常见的急腹症,死亡率为5%~10%,其中最为凶险的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高达30%。医生提醒,出现不能缓解的腹痛,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胀、痛、吐、闭是肠梗阻的典型症状
人们每天摄入的食物通过胃肠道被消化,其中的营养物质被吸收,产生的气体和食物残渣则由肛门排出体外。如果有一天,这条“单行线”的某处被堵住了或肠道失去了正常的蠕动功能,就会出现肠梗阻。医学上对此的解释是,肠腔的内容物正常运行和通过发生障碍。
肠梗阻患者出现的症状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胀、痛、吐、闭。当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不能继续下行时,食物长时间停滞在一个地方,产生的气体令腹部胀痛;有些气体会往上跑,患者感觉恶心呕吐,但是呕吐后并不能缓解腹部的胀痛。由于肠道堵塞或失去蠕动功能,导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即“闭”,这也是出现腹痛后判断是否肠梗阻的重要依据。
有腹部手术史者是肠梗阻的高发人群
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一般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最多见,由肠腔狭窄、腹膜粘连、嵌顿疝、肠套叠、肠扭转等机械性原因造成。儿童比较多发的肠套叠、蛔虫团堵塞造成的肠梗阻都是这种类型。
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道本身的运行动力异常而造成的肠梗阻,麻痹性、痉挛性肠梗阻多见。
血运性肠梗阻很少见,是由于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引起肠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蠕动功能丧失,使肠内容物停止运行。
临床上,大约90%的肠梗阻是机械性的,其中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占了40%左右。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因为易发肠粘连,是肠梗阻的高发人群。
治疗不及时或致命
肠道出现长时间的梗阻后,人体因为频繁呕吐,电解质和体液丢失严重,会出现严重脱水、休克;梗阻时间过长,致使肠壁张力升高,会发生肠壁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坏死、破裂;梗阻时,肠道内细菌迅速过度增殖,由于肠黏膜屏障破坏严重,肠道内细菌亦可移位到肠外脏器,导致肠源性感染;梗阻时,细菌的产物和坏死组织分解产物形成毒素,通过腹膜进入血液,可产生严重毒血症,甚至中毒性休克。
虽然肠梗阻危害比较严重,但是,只要患者能及时确诊治疗,一般都能缓解症状。
医生在治疗肠梗阻时,首先会采用保守疗法,一般经2~3天患者能排气、排便,腹痛、腹胀症状得以缓解。如果保守治疗期间病情加重或者超过这个时间病情没有缓解,就要考虑手术治疗。临床上,大部分患者通过保守疗法可缓解症状,少数患者需要切除坏死的肠子。
预防肠梗阻从饮食做起
合理饮食很重要。医生建议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做过腹部手术的人群,平时应少吃不容易嚼烂的蔬菜,如菜梗、金针菇、芹菜等,以及黏腻难消化的食物。
但是,有些人没有做过腹部手术,平时饮食也比较规律,仍可能出现肠梗阻。这些患者是无法预防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对腹痛加强重视,若疼痛不能缓解,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腹痛期间暂时不要吃任何东西,以免给胃肠造成更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