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价第四季:已经不算事
2018-04-20刘月洋
○ 文/余 岭 刘月洋
2017年是进入低油价的第四年,油价虽有所回暖但仍处于低位,国外石油公司发展模式由“油气”公司向“气油”公司转变。由此,经营效率提升,抗风险的能力逐渐增强,主要措施体现在降本增效、打造优势领域、向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
“油气”向“气油”公司转变
2017年前 9 个月,国外石油公司油气产量总体增长,不同类型公司情况不一样。包括五大石油公司,以及俄石油公司等27家国外石油公司油气产量较2016年同期增长2.95%,原油产量基本稳定,天然气产量增长 5.6%。从整体来看,多年以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天然气产量增长率持续高于原油,正逐步从“油气”公司向“气油”公司转变。2017年前 9 月,国际大石油公司天然气产量整体增长 4%,天然气大型项目对产量增长贡献显著:雪佛龙澳大利亚高更 LNG 项目和安哥拉 LNG 出口项目的投产助推其天然气产量增长 16%;BP 2017年投产的 7 个项目中有 6 个是天然气项目。国家石油公司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 11%。其中,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天然气产量较 2016年同期增长 20%,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天然气产量增长 15%。独立石油公司 2017年出售了一些利润下滑的天然气资产,导致天然气产量大幅下降。
降本增效 成效显著
全球前 50 名油气公司通过降本增效等措施,已形成新的平衡。据伍德麦肯锡预计,石油公司现金流平衡点 A 已从 2014年的 91 美元/桶下降到 2017年的 52 美元/桶,降幅达 45%,预期收入将稳定回升。预计 2017—2019年,国际大石油公司现金流平衡点区间为 25~35 美元/桶,国家石油公司为 35美元~50 美元/桶,独立石油公司为 45美元~60 美元/桶。
自油价下跌以来,国外石油公司通过大力压减资本支出,压缩运营成本,取得显著效果。2017年前 9 个月,国际大石油公司资本支出较 2016年同期虽下降 10%,但降幅较 2016年的 25%收窄;国家石油公司资本支出增长率比上年同期相比降幅明显收窄,但个体间差异很大。例如,俄油由于开发了多个大型油气项目、积极进行炼厂升级、整合新购入巴什石油等资产,资本支出大幅增长 44%。独立石油公司2017年加大了对页岩油气的投资力度,资本支出比上年增加 3.6%。而国际大石油持续剥离效益差、效率低、所在地市场饱和的老旧炼厂,加快对存量炼厂的改造升级,炼厂产能集中度和装置利用率大幅提升。2005—2017年,五大公司合计剥离近1/4炼油能力,而装置平均规模增加了20%,炼厂开工率提高了近 5%。由此,近 4年国际大石油公司操作成本平均下降超过 30%,独立石油公司操作成本平均降幅达 23%。
专注打造优势领域
国外石油公司在大幅压减投资的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投资方向,将有限的投资集中到短中期风险较低、盈利能力强的项目,或长远发展前景优的项目上,利用资本市场优化资产结构,进入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领域,为公司长远发展打造优质核心资产。
例如,国际大石油公司上游业务更加集中在深水、天然气和非常规领域;五家公司均参与巴西最新一轮盐下石油区块招标,BP 收购了埃及海洋天然气田10%的权益。中下游业务更加集中在“两区”,即需求高增长区和原料优势区,北美、中东、亚太等地区。与此同时,国际石油公司加快剥离前景普遍不看好的油砂项目。低油价以来,石油公司对成本相对较高的油砂的信心减弱,国际大石油公司基本全部将油砂项目卖给了加拿大的石油公司。
国家石油公司根据各自情况,集中精力发展本国优势资源,同时积极发展非常规资源。在下游领域更加专注建设炼化一体化大型项目,以提升炼化能力,完善产业链,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近两年,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
向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
国外大石油公司充分认识到新能源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的重要增长点,同时,也认识到能源结构的转型具有渐变性。油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主要地位,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坚持发展油气业务不动摇,同时主动参与新能源,遵守“因企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有选择地投资新能源项目。其做法是普遍关注,重点投资,把握节奏。
虽然各大公司陆续宣布在新能源领域将有新的举措与投资计划,但前期投入量不大。在现阶段,普遍以介入小型示范性项目为主,为未来竞争提前布局。2017年,五大石油公司合计年度投资 1000 亿美元,用于新能源的总投资仅占3%左右,大多是参与研发与示范性工程的投资。在新能源的整体投资看,普遍重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但侧重点各有不同:一是在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研发方面各有侧重。埃克森美孚、壳牌选择了燃料电池技术,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选择了储能电池技术,道达尔则对储能电池和燃料电池都有投入。二是结合自身优势卡位新能源加注网络。国际大公司正在利用其加油站网络优势,按照“以油带电,油电结合”的模式,建设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逐步形成集加油、充电、非油品等多项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网络。此外,部分公司还利用自身氢气资源和加油站网络,提前储备加氢加油合建站的技术。如道达尔、壳牌等结成“清洁能源伙伴关系”,启动“氢气流动”项目,计划到 2023年将德国加氢站增加到 400 座等。
2017年前 9 月,国外石油公司合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3%,主要得益于油气销售价格上涨、资产出售所得增加及经营效率提高。在较低的油价下,国际大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与资产优化均实现整体盈利,多数独立石油公司盈利,少数公司亏损。国际大石油公司抗风险能力明显强于国家石油公司和独立石油公司。其中,国际大石油公司上游盈利显著好转,下游盈利继续增长。2017年前 9 月,在低油价环境下,下游仍是利润的主要贡献者,随着油价回暖,上游利润明显增长,五家公司上游全部实现盈利。伴随结构调整,开工率提升,五家公司原油加工桶油利润明显上升。2017年前 9 个月,五家公司下游利润合计较 2016年同期增长 16%,在总利润中的占比高达59%。其中,壳牌、雪佛龙等公司受益于油品销售量及炼油毛利上升,下游利润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只有道达尔受装置检修、原油加工量下降及销量减少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游利润微降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