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吉星:创新工艺 匠心研磷
2018-04-20王小婷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王小婷
吨工业级磷酸一铵项目成功投产,产品纯度达到99%,成为开磷继高塔硝硫基复合肥之后又一全水溶性高端肥料。2014年,此项技术荣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7年获得中石化行业三等奖。
“成功的果实给我的研究带来更大的动力。”廖吉星说,过去几年里,他带领团队进行了磷石膏制晶须实验研究、磷石膏改良盐碱地研究、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工作;采用酸过量生产工艺,使氟硅酸钠生产过程中的污水直接利用于生产;利用生产中产生的硅胶直接制备出白炭黑,能够作为工业橡胶生产的交联剂,降低磷石膏中的氟硅含量……形成数百项专利技术成果,共申请专利236项,目前已获授权62件,其中以他为第一发明人申请的专利53件,已获授权的16件。
因贡献突出,35岁的廖吉星已先
2月10日,记者在息烽县见到了开磷控股集团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廖吉星,身着一套黄色工装,红红的脸膛,亲切如邻家大哥。
2005年,化工专业毕业的廖吉星进入开磷集团做了一名技术员。2010年初,受国际化肥市场冲击,国内市场二铵产品严重过剩,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开磷集团急需新的高端肥料打开市场。公司把科研任务给廖吉星。
科研工作尤其需要耐心,经过500多次反复试验,廖吉星提出用湿法磷酸直接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的创新工艺,并找到了最理想的料浆PH酸碱度和浓度“黄金点”,成功将料浆中的铁、镁、铝等杂质分离析出,攻克了磷酸一铵浓缩和结晶过程中节能技术的难题。
工业级磷酸一铵效益好,产量却不高,能否突破这个痛点?廖吉星又一头扎进了生产车间。
“工业级磷酸一铵主要采用酸浓比例为43%的湿法磷酸为原料,酸浓偏低,既影响产品质量,又影响产量。如果磷酸酸浓比例由43%提升到45%,那我们的产能提升改造就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经过反复实验,廖吉星采用了两套浓缩装置,提升浓缩质量,但检测数据中依然含有少量的水不溶物质,怎么办?
最终,廖吉星受到农村做豆腐方式的启发,用表面过滤器成功取代了卧式螺旋机,设备改造升级使水不溶物含量由原来的0.5%降至0.1%以下,实现了安全、高效生产。
经过两年的苦心钻研,2013年,开磷集团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属业内首创并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年产3万后获得2013-2014“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技术创新标兵”、2016年度“贵州工匠”、2016年度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他主持的“肥料级湿法磷酸直接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关键技术研究”“磷矿伴生超低品位碘资源回收关键技术研究”等11个项目分别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及适用新型专利。
廖吉星自豪地说:“不断攻破难题让生活充满奇景,磷研究就是绘就这幅奇景的绚烂色彩。”
廖吉星正在进行磷石膏制晶须实验。(开磷控股集团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