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与脱贫同步
2018-04-20张恒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张恒
搬新家、换新业、拔穷根,贵州在“春风行动”中全力推进安置点项目建设,同步统筹安排搬迁安置人口的劳动技能培训、创业就业服务、医疗、教育等工作,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真正实现搬迁与脱贫同步。
2月2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示了一份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拟表扬激励省份名单,在名单上的4个省份中,贵州排在首位。这是对贵州真抓实干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种肯定。
搬新家是人生一大喜事,对于镇宁自治县简嘎乡法绕村凉山组的朱云琴来说,这种喜悦感和幸福感更加强烈。今年2月初,朱云琴一家从生产生活极为不便的大山沟里搬了出来,住进磨上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00平方米的新家过新年,“做梦也没想到,不花一分钱就住进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去年贵州有76.3万人挪出“穷窝”换了新业。
新年新作为,贵州省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提出,全面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全部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管理,以岗定搬、以产定搬,鼓励跨行政区域搬迁。如今,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贫困群众有的已经挪出“穷窝”换新业,有的正在通往新家的“路上”。
快马加鞭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3月,春回大地。在六枝特区牂牁大道安置点,砌砖、拆架、楼栋封顶、外墙抹灰、内部装修,工人们铆足干劲,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春节过后,六枝特区迅速组织在建的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抢抓进度,确保搬迁群众能够如期搬入新家。”六枝特区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副局长谢仕德说,城区牂牁大道安置点预计6月底全部完工,搬迁规模1248户5452人,搬迁对象来自全区13个乡(镇、社区),目前安置点已经完成投资2.5亿元以上。
据介绍,全面开工的还有2018年新建的中心城区、新场、岩脚等安置点,四个点计划搬迁1067户4574人。
在郎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现场,记者看到30余名工人正分组进行划线测量、孔桩施工及钢筋绑扎工作。据现场负责人介绍,正月十五以来,现场分两个施工队伍,分泥工、钢筋、水电、木工四个班组,进行交叉施工,确保六月底让群众搬迁入住。
同样,在三穗县长吉镇乡野田间里,放眼望去,机器隆隆、人头攒动,搬迁户与群众自发组成的拆迁工作队正齐心协力,趁着好天气,紧张有序地对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旧房屋进行拆迁。“拆了穷窝到县城去住,真的是没想到,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呀!”在长吉镇土冲村,正在运砖的姚云辉说。
“最近家里人天天催我进城去易地扶贫集中安置房看工程进展,得知城里搬迁的新房要盖好了,快要入住了,我们一家人高兴得不得了,这实在是太幸福了。”说起搬迁进城去入住,长吉镇烧粑村村民杨昌武兴奋不已。
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的场面,在全省各地随处可见。各地各部门正按照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规定动作,盯紧盯牢目标,压紧压实责任,科学倒排工期,强化施工组织,确保今年易地扶贫搬迁连战连捷。
紧盯目标易地扶贫搬迁显身手
连日来,印江自治县刀坝镇镇长田平手机信号不断——脱贫攻坚工作群有时候1分钟就会有十几条消息提醒。打开来看,全是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动员照片、经验交流、推进进度说明。
“刀坝镇海拔较高、地势崎岖,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头戏。”田平说,通过采取多项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让群众尽快搬出来。
为了把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春风温暖到贫困户,刀坝镇趁着新年之际,将脱贫攻坚政策设计在日历上,印发3000余份,送到每一户贫困户家中,并一一解读。
同时,围绕“快”和“准”,刀坝镇严格按照搬迁步骤规定程序,加强督促,每天统计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不力的情形进行严肃问责,每天一通报每天一调度。班子成员带队,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各包保责任人及时进村入户宣传,采取多种方式动员群众进行易地扶贫搬迁。
百闻不如一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好春风行动令工作要求,切实做好搬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全省各地还通过组织易地扶贫搬迁户参观“新家”,进一步解除搬迁户心中的顾虑。
西秀区移民局组织杨武乡搬迁对象到城区易地扶贫安置点现场参观,该区移民局副局长冯坤现场讲解该安置点项目房屋功能布局,介绍周边配套基础设施情况,从社区服务用房、卫生服务、教育配套等方面实实在在地让在场的搬迁对象打消搬迁疑虑,真切感受小区良好的居住环境,让搬迁农户吃下定心丸。
在晴隆县三宝彝族乡,通过实施中、小学部学生整体搬迁,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和实惠,大家积极响应搬迁政策,积极主动到县城看房、选房。
“房子非常好,大家也挺满意的,特别是地理位置好,以后的生活更加方便。”在三宝彝族乡阿妹戚托特色小镇居住区,三宝村民杨江对一排排古色古香、雕栏花窗的新房子赞不绝口。
看了新房后,之前的顾虑都打消了,大家纷纷签订了搬迁协议,填写了搬迁选房小票。工作人员发给群众选房登记凭证,搬迁群众选定了新房,高高兴兴地领到了新房的钥匙,对搬迁后的新生活充满信心。
强化保障高质量打好搬迁硬仗
“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说起新家,刚刚搬进位于龙里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新居的杨国栋说。
按照标准,杨国栋一家5口人分得了100平方米的房子。听说要搬进新房,老杨的儿子千里迢迢从浙江赶了回来,看到房子后十分满意,还表示等今年结完工资就回家,在安置点旁边的工业园区就业。
“搬到这里后,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杨国栋告诉记者,搬入安置点,他在附近工地打零工,一天能有将近100元收入。
“以前在山上住,娃娃上学、看病都不方便。现在从家到超市、卫生院,只要几分钟。”在龙里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冠山街道奋进社区,搬迁户代启俊不仅搬了新家,还在社区超市上班,“在老家时只种庄稼,没想到搬出来后也成了‘上班族’”。
“易地扶贫搬迁涉及千家万户,现在我们在县级安置点配套建设了小学、幼儿园、社区活动中心、医疗点、农贸市场、经营性商业中心、警务室、生态停车场等,方便群众生活。同时,我们还整合园区内就业平台,可解决1000多名群众就业,真正让群众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龙里县移民搬迁社区筹备组副组长黄银松说。
为切实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生活所需,贵州同步统筹安排搬迁安置人口的劳动技能培训、创业就业服务、医疗、教育、社会保险、政策兜底保障等工作,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真正做到“搬新家”与“换新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
如今的贵州,贫困群众有的已经挪出“穷窝”换新业,有的正在通往新家的“路上”。图为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简嘎乡村民杨天飞一家住进新房。(王应雄/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