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服务视角下网络文学阅读现状调研及导读策略可行性研究

2018-04-19刘春艳孟鑫焱

活力 2018年22期
关键词:可行性

刘春艳 孟鑫焱

【摘要】语言服务与语言文字的传播和互通密切相关,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意义深远。在网络文学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树立自主阅读能力、提高网络文学鉴别能力是读者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在文献查新、抽样调研的基础上,跟踪、反思相关数据,分析引导网络阅读行为改良的可行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与基础。

【关键词】语言服务;网络文学阅读;现状调研;引导阅读;可行性

引言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层出不穷。网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介和展示平台所发表的以原创为主的相关文学形式,其中包含文学作品以及大批类文学文本作品等,其本身所强调的是作品发表、连载的媒介,以及作者的原创性。近年来,网络文学不断发展,并且在其自身通俗易懂、受众广泛、题材多样、类型丰富的基础上,不断向传统文学靠拢,例如2017年茅盾文学奖设立“网络文学新人奖”,奖项的设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网文的阅读标杆,同时对于促进网络文学从多而杂向着精且尖的方向发展。陈崎嵘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网络文学发展20年,已经改变了大众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本次设立网络文学新人奖将助力网络文学创造更多精品内容,实现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融合发展。

青年群体不仅是网络文学阅读的主体受众,而且还代表着网络文学发展的前沿。树立自主阅读观念,培养正确的媒介素养,拒绝人云亦云也是现代人所需要具备的重要意识。面对网络文学的商业化不断加快、网文泛娱乐化不断加深、各种强势IP制霸流量的局面,网文阅读者应当通过改进阅读行为、拓宽自身的阅读范围,增强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来取精去粕,以促进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网络文学的受众阅读日益关注,陆续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探讨:

第一,针对网络文学内容的探讨:邵燕君(2015)从“网络性”的角度讨论网络文学的“经典性”;单小曦(2017)、孟隋(2018)、刘学周(2018)针对网络文学评价标准问题反思及探索、网络文学的内容组织模式、网络文学产业化发展中的内容生产等进行了思考及探索;李明迪(2016)、刘家红(2018)则分别针对网络文学语言的构词方式、网络耽美女尊文中的女性意识表达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第二,针对网络文学影响的探讨:许苗苗(2018)、周兴杰(2018)分别梳理了网络文学20年发展及其社会文化价值、网络文学20年接收方式的转变;杨炳忠(2012)探讨了网络文学影响论与价值论;宿建超(2013)探讨了网络文学对大学生写作的影响;王晓英(2012)、韩炳南(2017)则分别论述了网络文学对大学生、高中学生成长的影响。

第三,针对网络文学发展的探讨:闫伟华(2015)网络文学出版市场发展的经济逻辑与未来市场格局;周志雄(2014)论网络文学的商业化问题;黄霄旭(2012)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的现状与未来——基于对盛大文学的分析考察;闫晓红(2017),周凯、张燕(2017)探讨了网络文学“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出版背景下的网络文学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邓韵娜(2017)以安妮宝贝的文学转型为例,阐述中国网络文学从反叛传统到回归传统的发展演变;王璐璐(2018)以Wuxiaworld为例,进行全球文化消费视角下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研究,等等。

综上所述,现有的文献大多集中在对网络文学的文本内容、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上,聚焦网络文学本身,而缺乏对阅读主体的关注,特别是针对读者阅读行为,引导性阅读、分享型阅读的研究不多。为此,研究组在研究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抽样追踪的模式和方法开展研究,以蚍蜉之力弥补其中些许不足。

二、调研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在前期研究中,研究组以各大中文网站为基础,参考相关资料进行问题设计,针对读者喜好的网络文学类型、阅读时长、阅读时间偏好等进行跟踪调查。共发出追踪调查表90份,有效回收78份,回收率为91%。调研结果显示:

第一,阅读偏好类别方面:极少数读者网文阅读类别集中在1~2个,例如抽样追踪调查中除39%的读者的阅读范围持续固定在言情、励志、玄幻等方面,其余读者则涉猎范围较广,阅读的类别也从3个到数个不等。这说明在网文数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趋向于全方位阅读,而并非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固定于单一网文类型,开始逐渐接触一些新兴网络文学类别,诸如星际、耽美等方面。

第二,阅读时间偏好方面:根据统计,50%的读者选择的阅读时间为“空余时间均可”;其余读者则大多选择在下午6点至午夜11点左右,同时也有部分读者采用针对不同书目选择不同时间段阅读的方法;夜晚的时间段是大脑中的杏仁核占据主导地位,人们通常会释放自己的情感,更容易与作者在书中所表达的情感达成共鸣。所以在鉴别网文优良之后,可以推荐读者在夜晚放松心情后对文本进行细读与品鉴。

第三,单次阅读时长方面:受访读者的阅读时间从半个小时到数个小时不等,但是大多集中在3~4个小时这一时间段,同时针对不同类别的网文,读者对其单日阅读的时长也存在差异。通过抽样访谈可以得知,这种情况既与作品本身的可读性、趣味性有关,也与作者对情节设定和推进节奏等具体安排有关。

第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方面:多为书中主角,但是也不排除人物特点突出的配角,例如在墨香铜臭的《魔道祖师》中,被读者爱称为“辣鸡洋”的薛洋拥有很高人气,在前期调研中,获取了如下理由:人设很酷,属于冷血杀手类;身世悲惨,舅舅不疼奶奶不爱;在书中出现的时机非常重要,以及相关人物如晓星尘等,可见长相帅气、命运悲惨的人物更易引发读者同情;但薛洋的所作所为令人愤恨,即便喜欢他的读者也并没有不加理性地认同他的做法。由此推断,多数青年读者没有受到部分三观不正的网络小说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媒介信息辨别能力。

第五,是否接受推荐读物:不出意外,全部的研究对象均选择“接受”,这对于后续研究具有积极的鼓励意义。通过分析读者的阅读兴趣、关注的网文类型等,进行作者、网文、网站等推荐,帮助读者找寻优秀的网文。

第六,阅读习惯方面:部分读者拥有回忆、评价、反思的习惯,但是大多率性而为、随机性大,没有真正地、有规律地进行记录与总结,细读与深度阅读不够。

三、网络文学阅读导读策略可行性分析

针对研究对象网络文学阅读兴趣和行为习惯的正确培养,深入探讨、引领读者网络阅读的偏好和行为习惯朝健康方向发展,促进其媒介信息辨别能力和自主阅读批判性思维意识的提升具有可操作性:

第一,研究参与者中存在部分不喜网络文学的阅读者,通过参与实践,可以加深其对网络文学的了解,提高其对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的认知度和兴趣度,拓展自身文化视野与知识面。

第二,引导、开展多样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可以为参与者提供读书交流平台,推荐和品鉴自己喜欢的文本;在思维碰撞中,增强思考与辨析能力,增加对经典、健康、传递正能量的网络文学的认同,进而促使读者养成主动发掘好文、辨别好文、阅读好文、总结好文的习惯。

第三当今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有助于突破时空的局限,为追踪、引导网文阅读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新媒体建构阅读社区等交流平台,可操作性非常强。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适时开展网络文学引导策略研究,可以激发读者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的投入与热情,促进汉语言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同时通过有意识地培养,促使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角度、全方位、有层次地提高其阅读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可行性
高中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螺旋CT对食管癌手术的可行性评价
浅谈出行及服务MaaS方案在XX市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选煤厂手选矸石系统技术改造及智能选矸可行性分析
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