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2018-04-19侯菲菲

活力 2018年2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侯菲菲

【摘要】高校學生社区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高校应充分认识大学生社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优势作用,针对目前高校社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引导与管理模式,推进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相结合。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学生社区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优良学风的重要阵地。高校需要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总体原则,正视青年学生的时代特征和正当利益诉求,充分发挥和挖掘高校学生宿舍的育人功能,完善服务制度,丰富服务内容,增强服务保障,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社区管理、学风建设相结合,提升社区服务管理,强化育人水平。

一、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理想信念和综合素质,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学分制的推行,学生根据个性化需求,会自行确立学习计划,自主选择专业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班级和年级的松散、淡化,从而也凸显了高校学生社区的重要意义。相比图书馆、教室等,学生社区有更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更为轻松的交流氛围,在社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其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通过教育和引领大学生思想,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和理想信念,同时通过创建优良的社区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升思想认识和专业知识。

二、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新媒体影响的不断扩大,众多“95后”“00后”作为家庭独生子女,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成长,他们更注重个性化、隐私性,乐于追求新鲜事物,同时,因为过于优越的家庭环境,也造成了其性格上的敏感、自私等特点,他们多数希望有独立私密的空间,更愿意在手机、游戏中寻找朋友,寻求安全感,社区成为他们停留时间较长的空间。随着越来越多的“00后”走进大学,由于学生特殊的身心成长特点,而高校各项管理制度、措施的滞后性,社区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逐渐呈现出很多问题。

(一)教育观念

从教育观念上看,对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必要性以及紧迫性的认识。同时,由于网络舆论的压力,很多人认为异性教师进入宿舍,会侵犯学生隐私权;而且有部分人认为,社区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用老师开展,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且有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学生可以自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也造成了部分教师对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存在一定畏惧心理。

(二)实施内容

从实施内容上看,存在从理论到理论、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脱节的现象,没有找准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佳入口和突破口。目前,教育工作者进入宿舍主要是查看学生社区卫生安全状况,且由于辅导员管理的学生数目过多,学校社区硬件资源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学生分布楼层较多,上课时间不一致,无法做到每周进入所有宿舍,由于众多事务性工作,能够与所有同学安静坐下来在社区内开展思想交流的机会非常少。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成效性不够显著,对学生普遍关注的学习、生活问题,无法做到一一解决。

(三)实施环境

从实施环境上看,由于高校逐渐扩大招生,宿舍基础设施建设与学生数量的增加无法做到完全匹配,很多高校多数宿舍6~8人一间,且由于宿舍楼建设时间比较久远,很多呈现漏水,蜕墙皮、垃圾成堆,宿舍电路老化,无法安置空调、吹风机等设施。目前,在校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入校之前都有自己舒适、独立的环境,高校社区的基础配套社区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较大差距,多数学生不愿意待在宿舍,呈现出辅导员进入宿舍与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学生对社区服务水平持质疑态度的现象。

(四)管理方法

从管理方法上看,存在管理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等弊端,更多是对学生的惩罚,单项灌输,不能让学生从内心接受管理,且多数人认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自己的责任,与其他教师无关,缺乏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做好高校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体系。

三、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一)创新与改进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新的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树立师生平等的概念,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社区教育管理氛围。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比较注重社区管理的有序性和成效性,往往忽略教育对象合法权益的维护以及学生自尊心的维护等工作。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一种契约关系,在制定社区管理制度、措施时,应时刻想到是否损害了学生的基本利益。同时,如果学生没有认真执行社区制度、措施,对学生给予的处理要明确、清晰、规范,把依法管理观念贯穿于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学生社区开展工作时,应努力塑造一个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形象,把自己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权威,注意教育引导学生。同时,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努力把表面上呈现出的管理与被管理的不对等关系转变为实施过程中的民主平等,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开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二)调动一切优势资源,建立高校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工作机制

高校在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区学风建设上,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概念,调动一切优势资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引导模式,注重培养和教育学生。

1.学校层面

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改革和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学生社区的重要地位的凸显,不断强化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制定和修改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各项措施顺利实施;坚持党总支书记带领班主任、辅导员进社区,班主任、辅导员进宿舍,一方面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重视非智力因素,便于开展师生思想交流,从而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的心里咨询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监督学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为每个社区配备一名有责任、有爱心的楼管,安全稳定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注重社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工作人员的配备,在确保学生社区良好的学习、卫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学生层面

每个学生寝室设寝室长、每层楼设楼长,建立全校大学生社区自我管理中心,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让学生从内心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文化特色、优良学风创建等结合起来,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学习;每个社区建立一个党团先锋站,党员“一对一”帮扶学业、卫生等较差的宿舍,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高校通过学生党团组织贯彻落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部署,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在学生社区内辟出空间,整合资源,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陶冶塑造功能和教育优化功能,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社区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建设社区文化,使其充分发挥烘托校园文化的功能。

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强调的是思想政治工作时间过程的全覆盖、立体空间的全覆盖。同时,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必须有目标与方向的引领,思想政治与价值导向的引领,必须贯穿于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全过程。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在逻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与学生事务管理的适配性,在此基础上,以学生事务管理为载体,不断滋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使学生在事务管理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