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亮文化思想的现代启示

2018-04-19胡莉萍

活力 2018年22期
关键词:陈亮启示

胡莉萍

【摘要】陈亮的“事功”思想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独树一帜,其追求义利统一的事功伦理学为当今社会构建合理的义利观、确立能力本位、构建和谐社会都提供了思想渊源和诸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陈亮;文化思想;启示

引言

陈亮文化思想提倡大力发展商业和农商并重,强调与人交往贵在“义利并举”,强调务实济世、“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哲学思想,而“事功”学说是陈亮思想的精髓所在。他的这些主张追求实用,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这种强调效果的价值观不仅得到明清学者的继承和发扬,这种思想在我们当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对继承先人的遗志,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借鉴意义。

一、陈亮生平简述

陈亮,浙江永康人,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和爱国词人,俗称“龙川先生”,也是永康历史上杰出的状元思想家,是永康学派的集大成者,浙东学派领军人物之一。南宋时期,金兵入侵,大宋江山岌岌可危,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复杂尖锐。陈亮年轻时期初步接触儒学经典《中庸》《大学》等,在孝宗乾道五年至孝宗淳熙五年,受张载、程颐的思想影响,陈亮从一名稚嫩的学生成长为哲学教师。后来陈亮在与朱熹的“王霸义利之辩”的争辩中实现了道学向事功學的转变。他提出了系列唯物主义思想如“道在事中,道事统一”“重实事、实功、实利”“天地人合一”“讲究经济,最切实用”,他主张“道义与功利相结合”“实事实功”,这是一种非常务实、强调道德的现实效用的思想,目的是为了激发民族正气、弘扬民族精神,以此振兴国势、收复中原,生在南宋时期的陈亮更多关注的是国家、宋朝的整体利益。陈亮的这种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我们仍具有深刻的理论借鉴含义。

二、陈亮文化思想生成的历史背景

唐朝以前,商品经济的地位低下,国家规定从商者不可当官,从而把商人排斥在政治体制之外。唐朝初期,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提高,商人也可入官场。南宋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发展需要诸多要素的支撑,

“重农抑商”国策受到动摇,陈亮、叶适等士大夫自觉地为工商业者的政治与社会地位的提高而努力辩护。南宋时,国家动荡不安,“理学”之风盛行,教育状况不尽如人意。当时由理学家创办书院,他们想培养的是能明白事理、同时具备圣贤人格的人才,主张通过弘扬道德、讲性说理改变社会风俗,以此重振国家,颇有空谈道德性命之嫌。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振兴国家的雄才与远略,百事都不能做,学非所用,于国事无补。

在此背景下,陈亮认为真正的人才应博学多能、智勇双全,还要具备从政的技能;应意志坚强,又有志向,要能为现实社会提供服务;应能开拓古今、建功立业,又有独到的见解和处世能力,国家应以培养实干型人才为目标。他指出道德应建立在物欲的基础之上,并将德育培养目标分为“非常之人”和“学为成人”两种。

三、陈亮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

陈亮的德育目标观是实用,是使学成之人“长短大小,各见诸用”,以适用为主。他提出了“学为成人”的德育思想,他认为一个人只有文武兼备并能兴利除弊、博学多能、才智俱全并能见诸事功、能匡时救世、建立功业才能算学为成人。陈亮的德育目标一是学以致用,这一学以致用的德育目标启发了我们,德育教育既要着眼未来有预见性,又要植根于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不能完全脱离现实,脱离现实的德育教育将是无用的教育。但现代德育又不能一味地适应现实,否则便会失去其自身的主体性,从而走向消亡。通过德育教育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能动的、能对现实进行改造而非只是顺从和保守于当前的人,要能超越现实,这种积极超越能让个人的才能发挥到极限,又对社会发展非常有利。同时又能把道德作为外在的规范去遵从、去履行,把道德作为一种精神需求去渴求,从中可以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

陈亮认为人天性有自然欲望,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但是,人的欲望也需要节制,而“义”就是欲的节点之所在。所谓“义”就是道德规范,它能对人的内心实现合理欲望进行道德规范保证。陈亮将道德的基础归结为事功,他的“乾无利,何以具四德,禹无功,何以成六府”就体现了这一观点。陈亮认为从“义”与“利”的关系来看,人应该尽其所能去努力争取功利,但要实现事功,却不能过分追求功利。

四、陈亮文化思想的现代意义

(一)为当今社会义利观的构建提供了借鉴价值

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当下社会的义利观表现为义利融合、义利统一,这是市场经济理性的产物,它以人的独立性为基础,义的实现受制于利。陈亮认为人有天生的自然欲望,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合乎天性的,但对人须“以义制利”,人性就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邓小平充分肯定个人的正当利益,他认为革命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他强调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达到义利统一。邓小平理论中有关义利观的内容和陈亮思想中的义利观是吻合的、是古为今用的转化。

陈亮追求义利统一的事功伦理学及它所确立的价值目标,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构合理的义利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而且,其人性论着重对人的活动及人性本质的理解与关注,高度赞扬了人的主体性,为现阶段的人学启蒙提供了理论借鉴;其强调“能者”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作用和地位,为我们义利观提供了思想渊源;其“和同天人之际而使之无问”“仁民而爱物”的“宇宙伦理模式”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也都提供了诸多的智慧启迪。

(二)为当今社会人学启蒙、确立能力本位观提供了理论借鉴

中国古代人把人性分为德性主义和自然主义两种,尤其强调德性主义。陈亮主张用道德体现人性的社会性,它可以制约人的自然本性,人应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一个人的人生完满在于堂堂正正做个人,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人。—个人倘若能对儒家思想进行正确的吸收,并将从古到今的知识包容消化吸收,便也能算是一个完美之人。他的这种人学思想跳出了形而上学的窠臼,还关注了人性的本质。

陈亮强调“能者”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作用和地位,他所谓的“能者”是“非常之人”,是德才兼备之人,他认为要想实现公平,必须构建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人的才能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得以充分展示。但他的这种“能力本位”思想受当时社会形态的限制,只是处于萌发时期,但他的这种思想为我们构建能力社会提供了思想渊源。“能力本位”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文化理念,能力本位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机制。

(三)为当今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借鉴

陈亮强调天人的内在统一性,他认为人性是天赋的,天人是同一种物质形态的两个部分,人对天地具有能动性,他对道德来源的阐述蕴含着“和同天人之际而使之无间”观念。当今社会要求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与陈亮的观念不谋而合。为构建和谐社会,人们必须让社会风俗习惯、道德伦理成为人们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方式。构建和谐社会是自古至今人类不断追求的社会理想,为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还必须建立公正而合理的社会制度体系,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营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陈亮启示
主动自锁托槽在一例上中线偏斜病例中的应用
陈亮:惹祸不由己
高原美景
这个状元命太苦
守信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