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中3—5岁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2018-04-19杨彦菊
摘 要:绘本是以图画形式来讲述故事的书籍,其主要特点就是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吸引幼儿的眼球和注意力,内容通俗易懂、具有教育意义。本文主要分析绘本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何优势与意义,探究如何利用绘本故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加以体现并运用,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现状分析中解读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以及幼儿绘本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绘本;幼儿;行为习惯
3-5岁的幼儿自控能力、理解能力较差,大多都是听从教师或是家长传递的信息去展开行动,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或者如何做等等,这样往往导致幼儿出现一些不良行为。3-5岁的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一般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认知、理解学习的内容。通过绘本,来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的是一种有效的形式。
一、 绘本对培养3-5岁幼儿行为习惯的优势
3-5岁幼儿的行为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品德习惯、学习习惯等等。3-6岁的幼儿在幼儿园接触到的是教师和身边的小朋友,而教师是无法做到每件事情都亲力亲为,那么就需要有更好的途径来帮助幼儿更好更快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认为,绘本故事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欣赏故事、懂得道理,潜移默化的培养其行为习惯。
(一) 绘本主题内容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绘本借助图画向幼儿展现所表达的故事内容,而图画中的人物形象都有各自的特点,幼儿容易区分角色之间的异同,图画中的每个场景,都能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人物的心理特征等等,即使幼儿不认识文字,也能通过图画大概了解故事内容,对绘本进行解读。所以,绘本主题内容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可以满足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特征。
(二) 图文并茂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的语言还处于初级阶段,幼儿并不能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通常是由单词发展到简单句,由简单句逐步发展为完整的語句。但是,这也仅限于幼儿交流,或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读书来说,还是极为困难的,幼儿只能在教师或是家长的帮助下,了解书中的内容。然而,绘本是以图画为主的书籍,每一个图画上面配的只是较短的文字进行辅助的,幼儿能更快地了解故事内容。所以,绘本中的语言简短精炼,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三) 绘本为幼儿创设情境,丰富其生活经验
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幼儿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作为教师,不能剥夺幼儿探索问题的权利,幼儿只有亲身体验了才会知道是非对错。幼儿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因为幼儿见到的事物太少,体验过的事情太少,想要亲身体验世界万物。但是,作为教师,首先要保证幼儿的安全问题,这样一来就不能让幼儿感受到危险的事物。然而绘本中有各种各样的情景,能让幼儿在感受故事情节的同时接受道理。所以,绘本能带领幼儿走进故事,亲身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懂得道理。
二、 绘本教学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现实问题
(一) 家庭教养方式的问题
家庭教养方式包括溺爱型、专断型、纵容型、民主型,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会带给幼儿不同的后果。现如今独生子女现象还是较为严重,每个家庭的家庭成员都特别宠爱孩子,使得其难以养成较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庭教育当中,溺爱型和纵容型的家长对孩子的宠溺和纵容程度,家长总是嫌孩子穿得慢,为了赶时间帮孩子穿好,导致幼儿从心理上就依赖家长,在幼儿园不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 幼儿园重视程度不足
在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应贯穿生活始终,但教师难以对每个幼儿都做到无微不至的关照,使得某些幼儿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现如今,大多数老师还是比较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目前,一些幼儿仍然不能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对幼儿而言,一旦幼时出现了不良行为习惯,可能对其人格形成造成负面影响,将来更加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基于此,教师必须针对其进行严格的改变,使其能够培养出较强的自理能力。
三、 绘本教学中提升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
(一) 教学形式多元化
教师可以讲读或导读故事,也可以根据活动需求增加阅读方法,3岁左右的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有助于增强幼儿体质和免疫力。有的幼儿因为家长平时工作忙,只是待在家里玩玩具、看动画片等等,久而久之,幼儿就懒得出来玩了。为了让幼儿喜欢运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关于运动的绘本讲给幼儿。比如绘本《蝴蝶找花》,教师可以用语言讲解绘本,让幼儿倾听;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先看图说话,自己说一说绘本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还可以做好头饰,为幼儿演绎绘本内容。虽然幼儿没有去户外活动,但是以绘本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跟着绘本中的蝴蝶一起翩翩起舞,也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幼儿绘本阅读往往伴随着角色扮演,幼儿需要自己活动,同时锻炼了身体。
(二) 绘本教学生活化
面对刚入园的幼儿,建立常规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大多数幼儿都不知道在幼儿园中该如何生活、学习、与人相处等等,教师借助绘本《大卫上学去》可以向幼儿说明,通过绘本中的图片,幼儿进一步的了解什么是“文明礼貌”,如何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朋友,从而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 加强师资培训
幼儿园的发展依靠幼儿园的教师,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应从自身认识到“不进则退”的道理。作为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面对的是一无所知的幼儿。教师在闲暇时间应多学习,积极上进,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作为幼儿园方面,让教师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学一学更加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及方法。
四、 结束语
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要重视幼儿阶段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幼儿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良好的习惯,使幼儿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康长运.图画故事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04):2.
[2]康长运.幼儿图画书阅读过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4-57.
[3]吴建珍.绘本养习惯润物细无声——利用绘本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好家长,2014(02):58-59.
作者简介:
杨彦菊,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市白银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