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之有效路径
2018-04-19宋健
摘 要:各种各样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正在蓬勃开展,促进专业发展必须贯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实践+反思”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專业水平、专业素养,“实践+反思”中的重要形式是对课堂教学进行实录并反思。它能提高提问和理答的严谨性、促进搭建适切的“脚手架”、提高预设的准确度、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等作用。
关键词:课堂实录;教师专业发展;价值路径
当下,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各种各样的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正在蓬勃开展,每年假期教育行政部门都会组织在职教师进行岗位培训,5年一次的教师资格认证也需要一定的继续教育学时。这些举措都指向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假期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实践+反思”活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专业素养。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本人以为“实践+反思”中最有效的是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实录并反思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 课堂实录的内涵
什么是课堂实录?它是指将课堂上师生活动进行实况录像(或录音),并以文字的形式将其转录下来。课堂实录能够客观地记录教师、学生的上课活动情况。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实录,可以把教学活动中很多细节的内容全程实况记录,它为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提供了很好的抓手。据相关研究,人类的记忆有三种,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只有20秒,在瞬时记忆中大约只有10%的内容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时间约在1分钟到20分钟之间,若在此期间得不到进一步的加工存储,则该信息难以被再现或再认。如果进入短时记忆的内容得到有效强化则可能转变为长时记忆。根据记忆的这一规律,课堂中绝大部分的信息属于瞬时记忆,很多教学细节的内容在几秒或几分钟内遗忘,只有那些重要的内容下课后可能还有一些印象。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回忆、强化及反思,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脑海中仅有的这些印象也会逐渐淡化直至遗忘,如果再想回顾和反思课堂教学就难了。因此,虽然我们很多老师就同一内容已经教了N多遍,但是仍然没有多少改进和提高,仍然在原地踏步,原因就在此。本人经过实践深刻体会到课堂实录对专业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还蛮有成就感的。
二、 课堂实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1. 课堂实录提高课堂提问和理答的严谨性
人们常说,问题是思维的发生器,“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和拓展,是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学习动力与学习活动有机统一起来的主线”。可见问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习动力和学习活动的有序进行,高质量的问题一般是精准、严谨的问题,什么情况下我们所提的问题是精准、严谨的呢?往往是在公开课或者教学比赛中做得比较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由于对问题研究相对少一点因而教学质量要差一点,因为前者作了精心的准备,后者相比准备较少。因此,不少老师在公开课或比赛后发出感慨“这样的课一次就够了”,由此看来公开课或者教学比赛对我们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多大!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提问的设计缺乏研究,也难怪我们教了多少年的书也没有太多的成就感、幸福感,只有职业的疲惫感!
我们平时觉得日常教学中只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清楚,学生考试成绩还不错,就觉得自己的课堂不错,对自己的课堂提问还是有把握的,但课堂提问到底怎么样呢?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下表是笔者对在我校进行的市级优课评比获一等奖的两节课进行实录后的对教师提问进行的归纳。
从表中我们不难发现,两位教师提问的问题很多,但低质量的问题(包括自问自答的问题、不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重复问的问题、设问不太严密、指向不明确的问题)占比约为70%,这些低水平、缺乏思考性的问题冲淡了课堂教学。精心准备的课堂尚且如此,可以想像我们平时的日常教学中问题质量如何!当然,如果没有课堂实录就不可能发现这么多的问题,就像观摩教师对这两节课的“问题”评价那样——设问严谨、条理性强。
一个缜密的“问题”会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激励学生去思考;一个严谨的解释使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一个不科学、不严谨的“问题”会使学生坠入云里雾里,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往往回答不完整甚至根本回答不出,这时老师要进行引导、补充,这样就浪费了时间,可能某一个“问题”浪费的时间不多,也就一、两分钟,一节课出现这样的三五个“问题”,浪费的时间就多了。这就是为什么课堂教学的进度与我们的预设进度总是有这么一点距离,本应该可以完成的内容却没有完成!
因此,通过课堂实录能够使我们认识到课堂提问、解答严谨的重要性,使我们能够回避许多可有可无的“问题”、许多不严密的“问题”、缺乏思考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抑制住要“发挥”的冲动,从而使教学语言更加精练,教学过程更加简洁。也能够避免使问题止于答案,从而使“问题”真正起到引领思维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 课堂实录使预设更准确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建构,新学习的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的延伸。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延伸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预设的时候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区”,知道他们在哪里,从哪里出发。实际进行教学预设的时候,由于没有现成的原始资料,往往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确定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这一知识”的,因为上一届学生出现这个问题,是这样处理的,这一届这样预设是没有问题的。殊不知,你所教的这一届学生与上一届学生相隔的时间至少也有一年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究竟是如何学习的、在学习时遇到过哪些困难我们也许早已忘了。而且不同时期的学生学情没有可比性,因此依据以往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是不科学的,是一种一厢情愿。能否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适切性。教学设计得过于简单,就失去了挑战性,学生“不跳就能摘到果子”,课堂教学是低效的;设计得过难,学生“跳起来也摘不到果子”,课堂教学同样是低效的。而难易程度的把握需要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搭台阶”,帮助学生一级级往上走,在学生有能力的时候“撤台阶”,让学生直面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有了对学生的思考,我们的教学设计才能贴近学生,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路径。
通过经常性地进行课堂实录,使我们能够及时记录发现学生回答自己所设计问题的基础知识储备够不够?以学生现在的能力能否解决这一问题?我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到底有没有学会?学生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还掌握得不好?学生哪些能力发展的比较好?哪些能力还没有到位且必须加强?从而使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区”,使我们在教学预设的时候减少许多“应该知道”、“时间应该够了”的主观臆断;使我们在进行教学预设的时候能够更多地考虑“我设计的活动学生能够正常进行吗?提出的这个问题学生能回答吗?这个问题学生回答的质量可能会怎样?我们怎样使学生达成这一目标?学生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问题?”使我们的预设更接近学生的基础,能够为学生学习新知架设好适切的“脚手架”,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和成就感,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的时间分配直接影响到课堂每一个活动的能否顺利进行,如果活动的时间过少就会导致学生思维活动不能充分展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如果活动时间过多则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导致其他活动时间减少,进而使课堂效率降低。我们在备课时对活动时间的分配也往往是基于自己对某一活動的认识来进行分配。因此,也就出现了课堂活动时间及教学效果与我们的预设相差一大截。于是我们总在办公室里埋怨学生如何如何的差,却不知道去反思自己预设的教学活动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学生活动的时间长短恰当吗?正因为没有这些预测性反思,于是我们永远达不到一流的专业水准。
课堂实录客观公正地向我们展示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情况,从中我们会发现哪些活动需要较多的时间,哪些活动则不需要太多的时间。由此,我们就会知道教学效果为什么没有预想的好,为什么教学进度没有预想的那么快,为什么教学活动没有预想的那么流畅。从而使我们预设的活动及时间安排更精准、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使教学过程流畅、自如,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得到大大地提高,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有趣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为我们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 课堂实录能够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事物本身及其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根本性判断与看法;是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们再熟悉不过,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到底落实得如何呢?通过对课堂实录的研究,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并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还是被老师牢牢地把持着,从目标的预设、活动的设计、问题的提出、到学业成就的评价,学生根本没有话语权,学生始终不是主体,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完成教师提出的这些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被动地习得知识、提高能力。而学生是如何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呢?这些往往是教师所忽视的。如果经常性地进行课堂实录并进行反思,我们就会非常自然地“用孩子的眼睛望出去”,自然想到学生能够解答吗?会怎么解答?如果学生解答有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答这个问题?从而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设计问题和活动,自觉地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三、 课堂实录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课堂实录说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实施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为使课堂实录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结合本人的体会觉得在做课堂实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多种辅助工具同时使用。我们在做课堂录像或录音的时候,为了全面掌握课堂情况最好是多个录像录音同时进行,一方面防止录像、录音设备临时故障,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课堂情况,便于更好地反思。当然最好把进行实录的课放在录播教室进行,这样可以运用不同的录像看到教师和学生的场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上课情况,为做好教学反思提供更真实的材料。
2. 及时储存并转录为文字。我们进行课堂实录应该在上课结束后立即进行,不宜拖较长时间,不要以为上课的录像或者录音就在那里,过一天也许没有什么问题。其实,在教学生活中有不少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许可能偶然的原因会导致录像或录音被删了,或者再录后储存卡打不开了,这样辛苦录下来的课就无法进行实录了。另外,我们在进行录像或者录音的时候只能看到一个局部的场景,肯定有不少是记录不到的,如果刚下课就进行实录还可能回顾起来某些不在录像或录音中的内容,时间长了肯定想不全面了,这样我们在围绕实录进行反思的时候就受到影响。
3. 实录后及时反思。上课后对录像或录音进行了文字实录,我们通过对实录的研究会及时发现课堂上的优缺点,及时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实录后及时进行反思的另一个好处是不仅能够借助实录,而且自己对课堂的印象还非常深刻,课堂的感悟还非常强,上课的激情还在,有利于及时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并写好教学反思或后记。如果时间间隔长了再做反思,没了激情,当时有不少想法在脑海中闪过后就会遗忘,这样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削弱了。
4. 加强理论学习。课堂实录只是还原了上课的真实情况,要使课堂实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除了我们反思上课与预设之间的差距外,还必须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要思考这个问题必须要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否则不会有多大的改进。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之余应该多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相关教学理论,多阅读教学理论杂志,了解最新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势和趋势,这样我们的教学反思才更有科学性、针对性,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专业发展才会更快、更高。
参考文献:
[1]李有毅.“问”无止境[J].人民教育,2015(07):48.
[2]王佳蕾.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习起点做起[J].教学与管理,2016(32).
[3]沙培宁.用孩子的眼睛望出去[J].中小学管理,2015(06):01.
作者简介:
宋健,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