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教学过程中高中生身心变化与发展的研究
2018-04-19邝小梅
摘 要:体育所强健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体魄,还有其心灵。本文研究了体育教学过程中高中生身心的变化与发展,并结合教学实例对此教育话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中生;身心健康
提到体育教学,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运动;而运动的目的更是众所周知——健康。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只有最愚昧的人才会为了其他的幸福而去牺牲健康,不管其他的幸福是功、名、利禄、学识,还是过眼烟云似的感官享受,世间没有任何事物比健康还来得重要。”由此,健康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体育正是这样一门为了健康而诞生的学科。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笔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有重要责任,故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心变化与发展展开了如下研究,以供广大读者交流参考。
一、 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
筆者曾经对高中生学习与运动的时间分配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即使是下课时间,大多数学生仍然会分秒必争地留在教室学习,而这种“病态”的学习理念却被许多文化课教师交口称赞,甚至在课堂上以此类学生为榜样对其他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伟大的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况且,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学习已经给学生的身体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果连课间十分钟都不进行运动,极易对学生的身体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以笔者所执教班级的甲同学为例,其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但是却不喜欢运动,一有时间就要坐在教室学习,同学们私底下都称其为“球球”和“书呆子”。久而久之,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甲同学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体检表格当中,其体重一栏的数字格外刺目,后面赫然填有“超重”二字,而肥胖的、亚健康的身体状态也导致甲同学在体育课上无法参加一些运动程度比较剧烈的活动,每当其他学生在操场上欢快地运动时,甲同学只能坐在长椅上远远地看着。作为体育教师,笔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找甲同学好好谈谈。
在谈话过程中,笔者对甲同学进行了劳逸结合等健康生活的理念,并为其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运动计划——根据甲同学不宜剧烈运动的体质,笔者在其配合下,经过一系列运动实践,最终确定以“健美操”与“快步走”这两项在甲同学承受范围内的轻运动作为其前期主要训练内容。在笔者的督促与指导下,甲同学不再是同学眼中那个只知道学习的“书呆子”,其开始在体育课上或者平时抽课间时间坚持适度运动,甲同学的运动量一天比一天增多,最终趋于平稳,稳定在了正常学生运动量的范围内,而其在运动过程中的耐受强度也逐渐变大,由刚开始快走200米就大喘粗气、汗流浃背到后来快步走1000米仍然呼吸平稳,随后,笔者又为其制定了下一阶段的运动计划。
当第二阶段的运动计划完成之后,昔日那个整日埋在书堆里学习、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的“小胖子”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经常活跃在篮球场上身姿矫健的“小乔丹”,甲同学的身体素质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其不但能够像其他学生那样奔跑、跳跃,而且,甲同学的学习成绩也由于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体质与阳光心态而稳步增长。
梭罗曾经说过:“必须有充分的户外运动,作为思想、感情的一种稳定因素。健康需要这种松弛和休息。”从甲同学的案例与这句名言当中不难看出,健康是一切学习与劳动的基础,而运动与学习的结合是一种最基本的健康生活的方式,而高中生繁重的课业压力使这种诉求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由此可见,运动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体育是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
二、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精神世界,由此,人们了解到人的心理活动对行为实践起着根本的主导作用,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同样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综上所述,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而在紧张的学业压力之下,很多高中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明显的或者不自知的心理亚健康状态,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失眠的现象,而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存在焦躁情绪,并将这种不良情绪与心理状态延展到人际交往与生活当中的学生更是不计其数。
科学研究证明,合理的、适量的运动能够对不良情绪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而训练强度不同、项目不同的运动所起到的效用也不同,例如,跑步能够帮助人减少焦虑、紧张、抑郁的状态,也可以改善因压力所造成的失眠,同时,在跑步的时候,人体会释放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内啡肽能够传递积极、正面的情绪,让人情绪高涨。因此,针对学习压力大,情绪焦躁、睡眠质量下降的学生,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其进行跑步等田径类的运动来释放、缓解心理压力。
再例如,团体类的运动项目能够以一种非常自然且有效的方式培养并促进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因此,对于在人际交往当中存在一定障碍,从而导致人际关系压力的学生,体育教师可以推荐或带领其参加一些球类运动,对于男同学来说,篮球、足球可以让其很快融入友谊的圈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及其友谊发展;而对于女同学来说,乒乓球和羽毛球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笔者从一名高中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围绕“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与“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两大方面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大方之家不吝赐教,笔者不胜感激!
参考文献:
[1]蒋永义,叶世荣.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反思[J].新课程,2013(07).
[2]李大春.与体育教师谈心[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史兵.体育教学论[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邝小梅,浙江省丽水市,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