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探讨

2018-04-19李静

考试周刊 2018年40期
关键词:辩证思维学科素养思想品德

摘要:思想品德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意义重大。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是现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文章结合教学经验,从社会观察、辩证思维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做出探讨。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科素养;辩证思维

核心素养,特指“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主要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动力系统)三个维度。思想品德作为显性德育课程,其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围绕“公民素养”为核心,通过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引导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初中学生拥有社会发展需求与适应终身发展的品格及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中,除了传授学生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常识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处理“品德”与“生活”之间的问题;以辩证思维方式思考“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健全学生人格并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判断的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弘扬民族精神,自主参与社会生活等等。同时,在增强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及核心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教学中培育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核心素养的策略及方法做简单探讨。

一、 巧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学会思考社会问题

学会观察社会,发现社会问题,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冈察洛夫所言:“观察与经验,两者和谐的运用于生活中,就是智慧。”观察是一种“思维的直觉”,是带有目的、方向和计划的感知形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主題,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问题,以“问题”为起始点,引导学生思考。笔者教学“我们现阶段的历史任务”这一问题时,为学生播放了一小段方志敏朗诵《可爱中国》的视频。视频结束后,笔者向学生提出观察问题:“同学们,视频上播放的是方志敏心中的理想中国。时至今日,我们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国家发展的同时,也存有诸多的不足之处。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生活周边的观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小时候,家里仅有电视机、电风扇等为数很少的家用电器。现在家里的家用电器很多,生活变得十分方便且舒适。”有的说:“暑假和父母外出旅游时,在家里就可以预订机票、酒店,不需要现场去排队了。”有的说:“通讯也变得十分方便了。电话、邮件、实时视频、交际软件等,轻松点击,就能和远方的亲友联系,也能通过朋友圈随意留意亲友的动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现代化国家,是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笔者以现实生活角度提问,综合学生的回答,如家用电器、暑假旅游、朋友圈等,就是化抽象的理论为具体的事物。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质量提高了,还培养了学生社会观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二、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青春期的中学生,聪明有余而学习的柔韧性不足。由于年龄小,生活阅历有限,再加之青春期的懵懂与冲动,使得很多学生没有团队意识,忽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很多学生没有学会举众人之力来解决问题。为此,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在教学设计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综合不同的意见,通过探究学习,对比总结进行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教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相关知识点后,笔者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大组进行主题辩论。学生们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每个成员分工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这样既充分调动了个体学习的积极性,也逐渐使团队成员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和沟通。不同的同学对于同一个问题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还能多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对核心素养的认知。

三、 构建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品德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学过程离不开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尤其是对学生的自我认同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表达的信息技术普及之后,虽然方便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极易被网络上一些消极的社会风气,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受主义所影响,从而形成较为消极的价值观念,产生一种不自信,对自我认知出现偏差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注意,学生的“自我认同”的价值取向教育是高度情境化的东西,情境的各种因素会对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产生综合性的作用。为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情境的构建。笔者在教学“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相关内容时,以新闻素材“融不进的学校”(外地户籍务工子女,很难进入到本地城市学校入读)为切入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官员”“教育专家”“本地学生家长”及“外地学生家长”的角色,讨论“外地户籍学生是否应该平均享受到城市教育资源”由于角色的不同,立场的不同,因而构成了“矛盾冲突”的情境。“本地学生家长”认为:“城市教育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大量外来人口的教育需求。”“外地学生家长”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发展建设贡献巨大,应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最后,“教育专家”出示了许多留守儿童的照片,并详细讲述了留守儿童面临的种种危机。笔者观察到学生深受感动,纷纷思考自己的价值判断,引发学生共鸣。

综上所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并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整个课堂氛围。摒弃传统的“灌溉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单调机械的记忆,以游戏、演讲、竞赛、表演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玉萍.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之行动力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5(35).

[2]戴慧.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模型及评价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5(35).

作者简介:李静,河南省洛阳市,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

猜你喜欢

辩证思维学科素养思想品德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基于辩证思维的高中数学解题再认识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