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整理及注意事项
2018-04-19李伟
李伟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材料的不断应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要求程度也发生了变化。近年来,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与施工的质量稳定性、施工结构的耐久性遭到热议,因此对于施工质量的把控受到施工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针对建设工程施工资料编制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分别阐述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著录、归档等编制与管理方面应注意的事项,为从事建设工程施工资料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施工资料;管理;注意事项
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的整理过程是施工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和竣工核定的重要条件,也是对建设项目检查、审计、维修和后期管理、使用、改扩建的重要依据。所以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的编制、收集、整理工作意义重大。
1.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在众多的工程实践中,随着施工工程的质量要求以及施工技术要求不断提高,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也引起施工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如果施工管理人员不能对施工建筑工程中的技术资料进行及时收集、整理与归档,在后续施工过程以及施工验收阶段就会影响工程施工的科学性与安全性。特别是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资料的整理与利用应该克服传统施工过程中资料收集不全以及资料归档不及时的问题,从而提高施工技术资料的利用效率,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安全保障。工程技术资料分为前期的准备性资料、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资料、竣工验收备案资料等。尤其以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的会审记录以及签证资料不全,特别是对于重要施工部位的设计变更以及施工技术核定单位没有经过相关设计单位的认可。其次,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以及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工程的重点技术复核工作的相关资料记录不全,从而导致施工重要日志填写过程中出现马虎的现象;与此同时,施工中的钢筋以及水泥,还有相关的施工防水性材料等没有经过施工现场的双控管理,从而导致出厂合格证以及相关的复试报告不能一一对应。在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对混凝土施工以及砂浆试块组数留置不足,对于其强度的评定不规范,以及签字不齐全,还有相关的数据资料填写不规范。除此之外,通过研究发现,施工验收人员对施工工程的分部工程以及主體性工程的质量评定不准确、不严谨,导致在施工竣工之后出现缺损漏项以及资料滞后、弄虚作假、施工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不规范等问题。因此,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还存在很多的技术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原始资料收集不齐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复印件未加盖保存单位公章,资料有效性值得怀疑;施工资料填写不规范,内容不完整,记录流于形式,未能真实地反映工程实际情况;施工记录资料签认手续不全,个别有代签现象;施工资料与工程建设不同步,竣工项目资料未及时归档;分类组卷不规范,不便于查阅等。
2.2问题的原因
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将导致施工资料无法全面、翔实地反映工程实体质量状况,也不能有效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并给工程竣工档案编制、工程使用和维护带来极大的困难。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就是施工单位对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不重视,没有健全的工程资料管理制度或者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其次是施工单位资料管理及操作人员业务素质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具备资料管理水平或操作能力。最后,监理人员对工程资料的编制和管理工作任其自然,没有及时核查和督促。
3.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注意事项
施工前要针对各分项工程做出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要有技术负责人、交底人和接交人的签字,全部完善后归档。建筑物定位测量放线记录由测量员在测定建筑物的位置、主控轴线和尺寸、建筑物±0.000绝对高程后填写,经专业技术负责人、质检员、专业工长审核后报监理单位签字盖章归档。基槽及各层测量放线是测量员在完成基槽及各层放线后填写交质检员、专业工长校核并签字、专业技术负责人核定签字、报监理单位复验确认并签字盖章归档。建筑物基槽开挖后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质量检查员、工长、班组长自检,合格后填写记录并签字,报监理、设计、勘察单位核验后填写地基验槽记录并签字盖章,使之生效后归档。建筑基础完成后要开始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包括对新建工程及受其影响的周边邻近建筑物的观测,观测点的布置要根据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布置;沉降观测要请有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观测,并填写沉降观测表,由质量检测员、技术负责人审核后交监理单位审核签字后归档。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即将被下道工序所遮盖的重要部位或项目,在遮盖前要根据规范进行隐蔽工程的验收,隐蔽验收资料应按专业、分层、分段、分部位的施工程序填写。工程具备隐验条件后由专业工长填写隐检记录,质检员、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监理单位,会同监理单位共同验收后,由双方签署验收意见及结论,并签字盖章后归档。在技术质量保证资料的方面。原材料、构配件进场时要严格审核其出厂合格证与出厂检验报告,对主要施工材料进场后要在监理单位的见证下取样复试,复试合格并填写材料报验单,经监理签字验收后方可整理归档。
结语:
建设工程施工资料全面可以体现工程实体质量状况、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情况,是工程永久性技术文件,是工程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是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维修、改建、扩建的重要依据。随着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步步推进,建设工程施工资料的记录、计算、统计等工作将逐步应用计算机进行,这就对施工资料编制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层、资料管理操作层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使建设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著录、归档等编制和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王武萍.浅议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J].甘肃科技,2012,09:109~112.
[2]王建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