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路径探索

2018-04-19马莉

考试周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传统文化青少年

摘 要: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造化了万千炎黄子孙。一个国家生命力的彰显自然离不开他的文化,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血液与骨头,是一个国家的性格和民族灵魂的徽章。现代网络信息的发达让我们接触了形形色色的文化,但只有中华文化才是我们的血与肉,才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民族兴旺与发达的冲锋号。学习中华文化应该从小抓起,将优秀传统文化融进初中课堂,融入青少年的心中,伴随他们茁壮成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教育;青少年

一、 引言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历史荣誉感的巨大体现。而正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受还不那么深刻,人生世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和明确,对这个世界和自我的认知也尚不成熟。教育部门应该大力将中华文化之精华融入到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让我们祖国的花朵感受和传承这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火。

二、 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的融合目的

(一) 培养初中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

让同学们深入的读懂课本,认识和了解课文中优秀传统文化所传递的生活哲思和道理,培养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展现中国文化之精华,培养同学们爱中国、爱中国文化的思想意识,杜绝崇洋媚外的糟粕思想。

(二) 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每个人传承和发扬。而这些都得从孩子抓起,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同学没有了小学生的幼稚,也没有接受太多的外国文化的影响,对知识的选择和认知还处于一个被动的阶段。这时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指引,引导他们学习正确的优秀文化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完善的道德和人格。让他们学习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三) 培养初中生写作意识,锻炼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写作是一种表达,语言是一种力量。一个人的说话和思想反应他的性格和特点。而语言的魅力不仅仅只体现在表达,还有安静沉思之后写下来的文字。写作是一个人思想向外抒发的管道,培养同学们的写作习惯,也是帮助他们树立独立的人格。

三、 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结合方法

(一) 老师应该着重对古文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同学们对生僻字词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词汇量。

(二) 可将唐诗宋词等古文阅读规定为早晨的晨读内容,帮助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和背诵。

(三) 利用语文课堂的课余时间展示中华文化之精粹,让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入和具体的认识。

四、 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的融合路径

(一) 课堂教学

1. 融入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人的一种表达语言,常以书面形式示人。最早起始于先秦,口耳相传,以此形成。在古代,人们记载文字多用竹简,而竹简制作繁复不易,智慧的古人就将很多不必要之字删减,还能使其表达完整意思。文言文讲究精简、对仗、押韵,读来耐人寻味,需要仔细研读,细心琢磨,才能探究其中的精妙意味。将文言文融入初中语文课堂,能让从来只接触白话文的初中新生感觉焕然一新,被我國古代文字语言散发的魅力所吸引。

2. 融入唐诗

唐诗创作于唐朝时期,是中华文库里闪闪发亮的瑰宝。主要代表作家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人称“李杜”。唐诗描绘了当时唐朝的风土人情,政治民俗,也表达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怀。或豪放或温婉,或柔情或悲意。有五言、七言、绝句等等形式。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熠熠生辉。将唐诗融入初中语文的课堂,能让同学们感受古语整齐对仗的押韵之美,培养同学们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和悟性。

3. 融入宋词

宋词是唐诗的一种衍生,它的体系要求不那么规整严格,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宋词的整个语句长短不一,可以谱曲用来当唱词。男词人的代表有辛弃疾,而女词人中最有名的当属李清照,她的词哀婉动人,情真意切。她的词句中叠词较多,读来更是让人潸然泪下,悲悯不已。将宋词融入初中语文的课堂,让同学们知道古人的词还能用来歌唱,感受中国古语的流动之美,

4. 融入明清小说

四大名著都产生于明清时期,可见小说在明清时期的灼热程度。小说有短篇和长篇,是作者对当时整个朝廷、人情、社会的一种隐喻,借以来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和一腔愤懑之情。节选一些明清小说,例如四大名著,翻译成初中生能看懂的白话,让初中同学感受四大名著的魅力,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锻炼他们的写作和文字感受能力。

(二) 课外拓展

1. 展示国画

国画主以山水河川、人文景象为主,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主要以毛笔和墨来画在宣纸或帛上,表达中国古人“静”的一种生活态度。现在的教学方式一般都以多媒体放映为主,老师可以在课文讲解之后,放一些中国国画供同学们欣赏,让初中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涉猎之广,内容之多,形态之美,画面之精。

2. 放映戏曲

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曲之一,以歌舞的形式生动展现一个故事情节,角色有“生”、“旦”、“净”、“丑”。老师可以将戏曲的图片,人物的脸谱等放映讲解给同学们课余欣赏和了解,让同学们知道中国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戏曲特色,都有不同的戏曲表演方式,让他们了解中国国粹之美。

3. 开设书法课堂。书法是汉字的一种极美的书写方式,有正楷、行书等字体风格,每一种风格都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学校可以设立书法第二课堂,作为语文课堂的一个分支。教同学们正确的文字书写规范,培养同学们对文字书写的兴趣和动力。

五、 结束语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精神的图腾,是民族血脉的象征。而教育使中华文化得以广泛的传承,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中华儿女。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大力融入初中语文的课本,教青少年们初步认识和了解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之绚丽多彩,绵延不绝。教会初中生做人的基本道德,认识到美德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的人格,发扬爱国的伟大精神,学会修身自省,谦虚好学的美好品质。

参考文献:

[1]郝佳彤,崔月英,朱红.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5(1):107-109.

[2]王定华.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5(9):59-61.

[3]秦和.加强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1):7.

[4]陈家球.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5(23):80-81.

作者简介:

马莉,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内蒙古牙克石市育才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传统文化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