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信息技术地理校本课程建设初探

2018-04-19路雅楠周侗蒋艳芳李鹏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高中地理

路雅楠 周侗 蒋艳芳 李鹏飞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空间信息技术作为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编制适合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空间信息技术参考资料,为空间信息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 校本课程;空间信息技术;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2-0060-03

1 前言

校本课程最先由菲吕马克等人在1973年7月于英国召开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CERI)国际讨论会上正式提出[1],之后很快在很多发达国家受到重视,成为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其中美国和英国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最为显著。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将校本课程开发正式提上日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打破了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僵化局面[2],顺应了世界潮流和历史发展大势,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空间信息技术在指导人类生产生活实践及交通出行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将空间信息技术作为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既有利于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也有利于空间信息技术在中学的普及。

2 研究对象

空间信息技术 空间信息技术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三者彼此不可分割:RS和GPS分别将收集到的影像信息、空间位置信息传输到GIS,GIS利用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及编辑处理,用于指导人类作业。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3]。

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在国内外蓬勃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服务,许多国家在中学大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其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空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国际上的明显趋势。但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空间信息技术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导致对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教育相对滞后。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空间信息技术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且主要集中于沿海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广大的内陆地区则由于缺乏相关配套设施而未能得到有效发展。

校本课程 国内外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尚无统一的界定,最早以菲吕马克(Furnmark,1973)为代表的西方学者认为,校本课程即活动或者学习方案。以埃格尔斯顿(Eggleston,1980)为分界点,之后的学者逐渐统一认为校本课程是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设。马什等人(Marshetal,1990)则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强调‘参与‘自上而下的民主决策的课程开发。”黄政杰(1985)在我国最早提出校本课程。吴刚平(1999)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是一种课程开发策略[4]。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已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被列为课程的三大板块。其设计理念是为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全部要求的缺陷[5]。

3 将空间信息技术作为中学地理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应用于中学地理课堂的困难 当前,有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使用电子地图代替传统的纸质挂图,ArcGIS、AutoCAD、

Global Mapper、MapInfo等制图软件炙手可热。电子地图灵活生动,能够直观地显示所示区域,具有纸质地图无法比拟的优势。与此同时,电子地图的制作也成为困扰许多教师的一大难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的复杂性。将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师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备课,会增加负担,容易造成对空间信息技术推广的消极情绪,不利于提高接受新兴事物的积极性。

2)基础设施缺乏。空间信息技术在我国属于新兴事物,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室中具有相关的授课配备,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但广大的内陆地区则由于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难以实现空间信息技术实时走入课堂。

3)专业教师不足。目前熟练掌握空间信息技术的人员较少,具有扎实技术功底的中学教师更是屈指可数。通常,职称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年龄相对较大,他们对这些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年轻教师由于刚刚步入社会,缺乏经验,难以兼顾教学任务与技术应用的关系,将空间信息技术实现的可能性较小。

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将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有较多的问题需要克服。但校本课程作为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力补充,为空间信息技术在中学的普及提供了契机。

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的优势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兴趣、兼顾学生发展差异性的课程而适时出现,将空间信息技术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可以有效克服上述困难。

1)教学时间充裕。由于具有单独的课时,地理信息技术成为专门的授课内容,不会占用正常授课时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地点灵活。随着计算机在全国各大中小学校的普及,校本课程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开展,通过软件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3)教学内容系统。将空间信息技术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可以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空间信息技术的知识,使学生建立初步框架。并借此契机向学生介绍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在大学的开设,为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擇提供参考,使有兴趣的学生提早建立人生规划并为之付诸努力。

4)教学对象喜爱。学生对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地理校本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南通市两所中学的三个年级开展关于校本课程内容设置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实际收回200份,有效问卷165份。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将地理信息技术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60%的学生认为地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很大,应尽早接触;有39%的学生考虑将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大学专业或未来职业方向。

因此,将空间信息技术作为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内容进行开发,既可以有效克服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也满足了学生学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符合校本课程的开设目的。

4 校本课程内容编制

理论基础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所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及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始于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操作、理解和应付环境的心理。

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它可以促使学生把学习的目标指向将来要从事的理想职业或学术上的成就,帮助学生实现自我。

3)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附属的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主要成分。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高中生的年龄阶段属于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成熟,驱使他们学习和选择的内驱力主要为认知内驱力及自我提高内驱力。因此,在编制校本课程内容时,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爱好等要求,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目录 将空间信息技术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拟用16学时、6个专题,如表1所示。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前四章为空间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五章为谷歌地球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六章为专业性较强的软件学习。本文以第一课时为例,在中学开展实验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说出空间信息技术的内涵及其应用;

②熟练使用百度地图,利用百度地图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阅电子地图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空间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将地理问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②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答案,锻炼学生的合作组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求知欲。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见表2。

【教学反思】此次课堂教学活动将地理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有了一定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有动手操作的活动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接受能力有所差别,这是下面几章内容在编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5 结论

将空间信息技术作为地理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能够充分发挥二者优势,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同时由于各个学校情况不同,可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改编案例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空间信息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1]郭沈宁.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2]李敏.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曾苏清.3S技术应用高中地理教学研究综述[J].地理教育,2014(Z1):97-98.

[4]左海燕.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5]赵小莉.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内容开发研究:以武汉市29中为例[D].武漢:华中师范大学,2011.

[6]郑伟.基于Android的百度地图车辆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4.

[7]辛保兰,周侗.“百度地图”应用于地理教学优势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3):91-94.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高中地理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