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改革的四个故事
2018-04-19
上世纪80年代起担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为推动改革立下功劳的高尚全,曾讲过四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变压器厂和冶炼厂的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高尚全在一机部工作时,沈阳两个相邻的工厂——沈阳变压器厂和沈阳冶炼厂都是行政主导,但主管单位不一。变压器厂需要大量的铜,由主管它的一机部从云南等地调到沈阳。冶炼厂生产的铜则由冶金部从沈阳调往全国各地。一墙之隔的两个厂由于行政主导,企业没有自主权,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另一个案例是,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要买鼓风机,当时还没有空调,企业因为没有权买鼓风机,需要打报告申请。经过7个部门审批,最后一个部门批下来,夏天已经过去了。当时高尚全就感觉,不改革不行了。
接下来,高尚全讲了广东人吃鱼的故事。众所周知,广东人爱吃鱼,但是搞了计划经济就很少吃鱼了,因为计划经济,价格管死了,养鱼的人没有积极性了,因此鱼就少了,价格就贵了,广东很多家庭吃不到鱼了。后来改革开放,价格逐步放开了,养鱼的人有自主权和积极性了,竞争以后,鱼多起来了,鱼价也就下降了。
其实,调动广大劳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不光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在企业管理中,也相当重要。
高尚全還讲过华为创新的故事。他认为,华为的成功,不光是领导人任正非随时充满危机感,擅长居安思危,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套利益分享机制,调动了客户、员工、股东等的积极性。
“审批经济是出不了华为这样的企业的。”改革为华为创造了宽松的体制环境,使其有比较充分的自主决策权,所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知道了什么是世界先进,学会了竞争的规则。此外,华为实行了员工和客户利益分享制度,98.6%的股份为员工所有,形成了“生命共同体”。也因为竞争,华为意识到了创新驱动的重要性,每年斥巨资用在创新研究与开发上。
这四个故事发生时间不同,所涉对象各异,但都说明,改革中,调动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赋予其一定的自主权非常重要。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的当下,这一点也被提到重要位置反复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此次《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也要求,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众所周知,“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在改革到了“啃硬骨头,涉险滩”的今天,仍然是相当大的难点之一。政府不光要简政放权、自削权力,还要转变职能,保障各类市场主体机会平等、权利平等、规则平等,营造健康、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后者对很多工作人员而言,都是新的挑战。
“改革就是更大程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处理好二者关系。”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如是表态。如何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踏石留印的劲头推动改革,让群众更有获得感,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