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视角下英语介词AT义项探究

2018-04-19徐宁

参花(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意象图式介词隐喻

摘要: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介词多义是指介词本身拥有许多相互关联又具有区别性的含义,各个区别性义项围绕一个核心意义形成一个多义网络。其中,Tyler 和Evans 提出的“原则性多义模式”被公认为是最有解释力的模式之一。本文将运用此模式分析英语介词AT的原型意义、意群和区别性义项。

关键词:隐喻 原则性多义模式 意象图式 介词

一、隐喻和意象图式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无处不在。Lakoff 和Johnson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方式,“隐喻的实质是用一类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

隱喻的认知基础是意象图式。Lakoff总结出意象图式的两个特点:一、意象图式是根据人的身体体验推理而来;二、它们是从具体域投射到抽象域。意象图式由动体(TR)、界标(LM)和路径(PATH)构成,三者展示TR和LM之间的或动态或静态的方位关系。

Tyler 和Evans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则性多义模式”,并以BEYOND为范例演示如何分析介词的原型场景、原型意义和区别性义项。该模式探索出一套系统的分析介词语义网络的模式,使得认知语言学对多义现象,尤其是介词多义的分析更具有理据性。[1]

二、AT的原型场景

该模式提出了判定介词原型意义的五个标准:一、最先被确立的意义;二、在语义网络中处于主导地位;三、以组合的方式出现;四、与集合里的其他介词互相限制并呈互补分布;五、语法预见性。[1]独立义项区别于原型意义,它要么派生于原型意义,要么来源于派生于原型场景的其他独立义项。

《牛津英语字典》(1989)对词条排列顺序做了如下解释:“词条首位的意义在语言中最先出现,其后的意义也依据它们出现的顺序排列”。[2] AT的意义为“在某一地点接触”,其表示的意象图式为TR 和LM在某一点接触。根据这五项标准,AT的原型意义为:TR和LM 在某一地点接触,这一地点通常是静止状态。共享同一个意象图式的义项属于同一个意群。AT有方位意群和方向意群。为了更进一步展示隐喻的拓展性,我们主要探究AT的方向意群,也就是它的动态含义。

三、AT的动态义项

根据空间体验和隐喻拓展,AT义项在隐喻机制下被拓展到动态领域,指代动态过程和动态概念,表示指向某一方向的“点”,人或物是目标,所指的路径被看作方向,形成方向意群。有以下动态义项:

(一) 目标

目标义项展示的是动态关系,TR所代表的某一点被看作动作的目的地。在“He clutched wildly at the rope as he fell”中,“the rope”是动作“clutched”的目标,这个动态过程的最终目的地是“the rope”。

(二) 目的

目标义项展示的是一个动态过程,当TR逐渐达到目的地时,动作的目的也已达到。因此,动作的目标也即整个过程的最终目的。目的义项由目标义项拓展得出。“Linda has been working at her job the whole day”中,“job”的完成是“Linda”工作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所做的所有事被视作LM,任务的完成是她工作的目的。

(三) 方面

AT指代的是TR和LM在某一地点接触,根据认知体验,这个LM可以扩展到具体范畴指代某一特定领域或方面来区分自己和其他。“I am good at English.”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我”擅长的是英语这一特定领域,作为科目延续体中的一个特定点被凸显、强调。

(四) 原因

根据生活和认知体验,同一个过程中的事件大多有特定联系,因果联系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我们把事件发生的全过程看作一条路径,那么事件原因则可被看作是路径上的各个点,原因是这一义项也由此派生。“My parents were disappointed at my report”中,“report”是“parents”失望的原因。

(五) 前提条件

前提条件是这一义项直接由原因义项延伸出来。在整个事件进程中,会有许多原因导致事件发生,但事件只有在满足某前提条件下才会发生。原因义项表明AT之后的因素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而前提条件义项则表明AT后的因素是事件发生的最根本或唯一条件。“She went to the party at their invitation.”他们的邀请是她参加聚会的唯一前提条件。

四、结语

隐喻是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空间隐喻以人类自身体验为基础,将抽象概念通过意象图式的方式具体化。在多义现象中,介词借由隐喻和意象图式,将原本单一的含义拓展为多种相互关联的含义,并形成语义网络,语义能产性得到实现。这种语义拓展及隐喻认知对深刻认识语义有很强的实用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琳.原则性多义模式视域下的空间介词语义结构研究——以介词In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04).

[2] Simpson, J. A.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M]. Clarendon Press, 1989.

★基金项目:本文系黄山学院科研项目“英语方位介词义项形成和拓展的认知理据”(项目编号:2013xsk01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徐宁,女,硕士,黄山市黄山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语言学)(责任编辑 宋倩)

猜你喜欢

意象图式介词隐喻
介词和介词短语
《活的隐喻》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词块教学
汉语足部运动词的空间隐喻研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