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血化慨慷,亲历渡江战役

2018-04-19阿友

新天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渡江战役文义渡江

阿友

每年的4月21日傍晚,白发苍苍的陈正华都会来到“渡江第一船”的出发地,聆听江水滔滔,忆古思今。

水手父子勇当先锋

1949年2月,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以及华东和中原地方部队,兵力总计上百万屯兵江北集结,征用民船船工练习泅水划船,计划在5月汛期到来前发起渡江战役。

在即将打响的这一历史性战役中,八百里皖江是主战场,而安庆则是长江中下游唯一的北岸城市。

为此,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根据敌军部署和战略态势,将整个安庆地区渡江前线划分在四个地区:安庆、枞阳、望江和宿松,选择了数个地方作为渡江强攻的出发点。

时年20岁的陈正华和父亲陈文义是枞阳县铁铜乡桂家坝村的渔民,所住的小渔村恰巧是大军选择划定的一个起渡点。

陈文义父子自告奋勇和解放军战士在一起合编成水手训练队,同吃同住。船工们向战士介绍长江中的风浪、江潮、暗礁情况,训练时毫无保留地手把手的帮教,一个月下来大伙结下了深厚感情。

渡江战役前夕,为阻止解放军过江,国民党下达了“封江”命令,毁坏了几乎所有的渡江船只。在此关键时刻,正是大江两岸的人民群众自发地启用自家各式船只,时刻听候召唤准备将解放军战士送过滚滚长江。当时陈家所在的小渔村里总共只有5条木船,全被动员参加这次渡江任务。

1949年4月中旬,渡江战役准备期间,负责枞阳江段渡点的野战军首长亲自挑选了一批作风勇猛、意志力顽强的当地船工作为先头部队,每条船上配备两名水手,陈文义父子荣耀当选共驾一条船。

抛生死强渡天堑

经过一个多月的水上作训,很多北方“旱鸭子”战士们个个深谙水性。在渡江动员大会上,36师106团政委那句话令陈正华至今记忆犹新:“老乡们,你们即将要渡江了,向前看就是英雄,向后看就是狗熊!”血气方刚的陈正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渡江的前一天,首长亲自为陈文义父子挂章,那章上面缝着陈文义父子的名字、年龄和出生地,戴上它后也就意味着要随时准备着为共和国的解放事业而献身。更令大伙艳羡的是,陈家父子还获得了一面印有“渡江第一船”的黄色锦旗。

1949年4月20日,当晚8时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乘风破浪万船齐发,史诗般规模浩荡的渡江战役开始打响。

4月21日凌晨2点,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我军火炮发出猛烈的怒吼,一举将对岸敌人10多个碉堡据点摧毁。江水激起巨型水柱间,陈正华和父亲陈文义划着自家木船满载18名解放军,从枞阳江段桂家坝到长沙洲起渡点疾速向对岸驶去,同行的另外4艘战船也像离弦之箭向对岸飞去。

陈正华负责扯帆,父亲专司掌舵。他们的船是最先冲向对岸的船只。敌人的炮火很猛烈,船到江心,战船已被子弹和炮弹片打穿了好几个洞,江水喷涌而入,船身开始倾斜,有几名战士落入滔滔江水中,“大家不要慌,先把人救上来,我来堵漏,稳住,一定要稳住!”陈文义一声大吼。看到镇定自若的父亲,紧张害怕得心快跳到嗓子眼的陈正华也系好帆绳后跳到船尾,使劲扳正舵,咬牙调整好在江心正打转的船身,奋力前进。突然,一颗流弹击中陈正华右胳膊,他身子一软差点跌入江中。来不及包扎鲜血汩汩流出的伤口,陈正华咬紧嘴唇,掌稳舵急进。

此时,茫茫江面偏偏又刮起了西北风,一个个浪头猛烈拍打在船头,陈文义边堵漏边用葫芦瓢排水,勇猛的战士们则将轻重机枪对准敌火力点扫射。

一个小时后,他们的船终于躲过了密集如蝗虫般的弹雨抵达江岸。江岸是敌人設置的障碍物和密集地雷阵,第一船在黄指导员指挥下,战士们一跳下船,立即清除眼前障碍物和地雷引线。陈正华泊好船刚跳到岸上,突然一颗迫击炮弹呼啸着落在他身边炸响,陈正华只觉被强劲的气浪冲出数米外,身上多处被弹片炸伤,接下来,倒在地上的陈正华依稀记得,仰望星空,只见腾空而起的信号弹为部队指路,解放军大部队陆续登岸。

1949年4月20日晚至21日晚上,解放军百万雄师分别从南京以东的江阴到安徽的安庆千里江面,以排山倒海之势打过长江。解放军几个小时就彻底干净地摧毁了国民党军队苦心经营3个多月的铜(陵)繁(昌)江防。

隐姓埋名获认可

陈正华伤愈后,还曾继续完成过好几次渡江任务,协同解放军肃清一些隐匿在长江江心洲和南岸方圆数十里山旮旯里的残敌。

新中国成立后,野战军兵团为了表彰他的英雄事迹,特地为他发了一枚奖章。可惜这块奖章不幸给遗失了,成了陈正华终生的遗憾。

渡江战役过去的几十年间,长江流域各地出于对先烈的敬仰纷纷挖掘红色资源激励后人。由于时间过去太久,加之当年的战线又太长,所以多年来关于“渡江战役第一船”的说法纷繁多样。纠结这些史实其实已经并无多大意义,因为我们都敬仰“渡江第一船”上的每一位英雄。

陈正华一直默默无闻靠守着几亩薄田和在菜子湖里打鱼为生。一家人过得相当拮据艰辛。即便如此,陈正华也没有向当地政府申领补贴资助。

上世纪90年代初,村支书王三益在对贫困户摸排中发现了陈正华的事迹。出于一个老党员的责任使命感,他多次写材料上报呈送上级,终使陈正华的壮举得到政府认可,目前他与86岁的老伴基本上衣食无忧安享晚年。

2012年4月,位于合肥滨湖渡江战役纪念馆隆重开馆,里面陈列了凝聚着陈正华热血青春与生命铸就的“渡江第一船”黄旗。

如今每年的4月21日傍晚,白发苍苍的陈正华老人都会来到当年“渡江第一船”的出发地,聆听江水滔滔,忆古思今壮怀激烈……每每追忆起这段历史,老人眼睛里便闪烁出耀眼的光芒,仿佛已经回到了那个青春飞扬战火纷飞的激情岁月。

猜你喜欢

渡江战役文义渡江
基于REOF的淮河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
吕蒙白衣渡江
文义解释与目的解释之关系探析
白衣渡江
专利文件解读的文义主义价值立场实证分析
命题小品——一苇渡江
忆渡江战役第一仗
渡江战役中南京何以迅速获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