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区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作调查
2018-04-19张昀皓
张昀皓
笔者利用寒假社会实践的时间来到南通崇川区,对该区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工作进行了调查走访。
一、该区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工作的举措与成效
一是强化科普共建机制。该区组建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工作积极性,推进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同时建立科普社会化投入模式,多渠道筹集科普发展经费,2017年投入科普信息化财政专项经费242万元。
二是开展科普主题活动。去年,该区举办了“全民科学素质知识网络大赛”“中小学科技活动节”“七彩夏日社区科技节”等活动20余项,启动青少年科普领航计划,科普日主题活动被中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特色活动。
三是加快科普场馆建设。该区统筹资源、加大投入,着力打造社区专题科普馆,投资建成了城南社区公共安全科普馆、钟秀街道百花村社区低碳环保科普馆,合作建成省海洋渔业指挥部海洋生物科普馆。这些场馆都成为对青少年传播科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前沿阵地。
四是提升科普服务能力。该区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去年一次性购置150余台智慧科普大屏,在江苏省率先实现社区及科普示范基地大屏安装全覆盖。此外,该区特别重视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2017年组织300余名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社区科普员参加专题培训,着力提升工作能力。
二、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笔者在看到崇川区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发现该区在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1、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重视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不配科技辅导老师,没有活动阵地;少数家庭缺乏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认识,很大部分学生的节假日、双休日被补课强行挤占;社会对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工作缺乏认同,忽视了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2、科学课程实施水平不高。该区小学段科学教育比较薄弱,课程开设不正常,实施水平不高,教学中存在随意调换科学课,课程开设缺乏严格监控;初中段和高中段的科学类课程,因为是中考、高考科目,课程开设比较正常,但是学生应做的科学实验不能正常开展,实验课多为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
3、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不平衡。主要是小學、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不平衡。小学段基本上每个学校都开展了相关活动,初中学段,有三分之一略多些学校开展,而高中段仅有个别学校开展得比较好。
三、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工作的路径
1、发挥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不能只用“我讲你听”的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增值和创新,要使学生意识到过程和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校在科学素质教育中,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
2、营造浓郁的校园科学文化氛围。学校要加强内外的沟通交流,广泛建立各种科学文化社团,使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此外,还应吸引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举办学生科技成果、小发明、小创造展览,提倡和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