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纸化阅读:是进步还是罪魁?
2018-04-19寒云
寒云
在互联网时代,在人手一部手机的时代,无纸化阅读,已经慢慢成为了时代的趋势。纸书、纸媒,似乎,就要慢慢消失了。但无纸化阅读在带来许多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那么,无纸化阅读对于人类,到底是进步,还是造成人类再也无法深度阅读,只能汲取快餐式文化的罪魁呢?
技术进步,阅读的媒介发生改变
从仓颉造字以来,阅读都是需要媒介的。我们都知道,最初的时候,我们的文字写在兽骨上,写在龟甲上,这就是我们的甲骨文。后来,我们又写到了竹子上,也就是竹简,无论是云梦秦简,还是居延汉简,都验证着那个时代的文字载体。在我国,皇家或贵族还会用丝绸或绢帛来写字。而那个时候的西方,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读到一本《圣经》,《圣经》的阅读与解释权掌握在教会的手里,神父的手里,那个时候的《圣经》是写在羊皮纸上的。而羊皮纸需要用小羔羊的皮来制作。越是娇嫩幼小的羊,其皮子越适合写字画画,好羊皮纸的价格和普通羊皮纸相去万里。所以那时候的一本《圣经》极其珍贵。相应地,知识掌握在教会手中,人民都是无知的,于是,那个时代成为欧洲漫长黑暗的中世纪。中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人类才开启了用纸作为文字载体,用纸作为阅读媒介的时代。当纸传入欧洲,制作《圣经》的成本大大降低,印刷術也得到普及,欧洲的普通人民才得以有机会每个人都能有一本《圣经》,也因此,才得以有后来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中世纪才得以结束。
从蔡伦造纸以后,漫长的时间里,我们都是通过纸来进行阅读,纸成为人类所得到的造价最便宜、携带也最方便的阅读载体,也是人类有文字以来发现的最好的文字载体。但,当第三次技术革命后,当计算机大为普及,互联网大为普及的时候,纸作为载体的地位,开始受到挑战。人类发明了硬盘,发明了光盘,甚而发明了云端。比尔·盖茨在创立微软后,曾拍过一张著名的照片,他坐在33万张纸上,手里拿着一张光盘。“这张光盘能够记录的内容比我身下所有的这些纸张都要多。”比尔·盖茨在1994 年如是说。
而现在,我们甚至可以把文字存储在云端,在百度云,在苹果的iCloud里,要看的时候,随时可以下载,那里面的空间,要比一张光盘大得多得多。
文字的存储问题人类解决了,可是阅读模式呢?在纸上面,用墨印上文字,如果纸张不是太差,是很舒服的阅读模式。但是,在二十世纪末,人类发明了一个叫手机的东西,后来,手机又进化为智能手机,在手机上阅读,完全成为可能。手机比起纸来方便太多,体积小,易携带,容量大,里面可以放很多本书,甚至后来,亚马逊还出了个叫作Kindle的专门的电子阅读器。他们甚至还把电子阅读的阅读体验,如纸质感、翻页感、护眼、文字的舒适度等,可以调到和纸书一模一样,甚至比纸书还要好。
数字阅读的春天,纸书的寒冬
当今这个时代,毫无疑问,是数字阅读的春天,却是纸书的寒冬,尤其是纸媒的寒冬。
对于书籍,大部分人不爱看,爱看书的小部分人里,又有一部分人是不爱买书的,很多人都会去图书馆看书。而连书都不爱买的人你很难指望他花大几百一千多几千块买一台Kindle。对于真正爱看书的人,大部分人还是会坚守纸书,一来习惯养成,二来数字阅读难以带来仪式感,难以带来读书的享受。当然,在知识的获取上,二者并没有差别。
相较而言,纸质出版物制作的流程太多,过程太复杂,而且良莠不齐,在有很多优秀读物的情况下,每年同时会生产更多的垃圾读物。一方面浪费纸张,浪费资源;另一方面中间环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需要制作,需要设计,需要印刷,需要运输,需要售卖。最后如果没人读,就是在做无用的劳动。而有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图书年销售量小于10本。毫无疑问,这是巨大的浪费。而电子出版物会减少绝大部分这种浪费,除了内容的电子编辑,其余的环节都可以在线上完成。比纸质出版物优势多太多。而且,对于作者而言,因为少了很多的环节分账,一本书的作者可以在电子书上拿到更高比例的版税分成。对于作者也是一件好事。
对于书籍,也许数字阅读和纸书互有优劣。但数字阅读永远无法取代一本杂志所带来的品味与一份报纸所带来的深度阅读与调查。电子杂志,到目前为止还远没有做到纸质杂志的规模与优秀程度。
对于书籍而言,在内容上,纸书和电子书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载体的区别。
而纸媒则不一样,我们知道每一本图书每一份报刊都是不同的,有它的定位和方向。作为一本杂志,它有着很多方面的内容,有自己的主题,也有很多方面的知识。一份报纸,它有着最专业的记者来提供最深度的报道和最优质的内容。但是,数字阅读呢?大部分情况下,它不能提供。我们知道,进行电子阅读的人,大部分都只是在手机上或者电脑上阅读新闻报道,而这样的阅读,几乎都是浮光掠影。那些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都在第一时间就推送了新闻,他们来不及深入报道。因为两天过后,这个事件就不再有人关心,用韩寒的话说,“这事儿早过气了”。
一本精致的图书或杂志,是一件艺术品,是经过编辑和作者精细打磨的一件散发着光辉的艺术品,从这里你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看到许多你不了解的东西,你能够感受到这本杂志的灵魂与它所代表的精神。它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阅读什么书,代表着你有着什么样的品味。而这些,都是电子阅读所带来的单个的碎片化的阅读所没有的。
冯唐曾经说,现在的电子产品,一旦你浏览过一个什么东西,之后你每天都会收到与此相关的推送。是,这很精准,但是,你丧失了偶遇的机会,他总给你你想要的,你爱的,可是,你却失去了邂逅另一个美好的机会。
无纸化阅读最可怕的,是碎片化阅读
当我们每天不停地刷微博刷微信刷各种资讯的同时,我们在慢慢发生改变,变得不那么有耐心了,看不下去长文章了,看不下去深度报道了,文章稍微不通俗点,我们就看不懂了。大脑好像锈住了,注意力也涣散得可怕。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总结而言,有五种弊端。
(1)形成阅读惰性,令我们不愿意在读书时进行主动的学习和理解。
无论哪一个平台上所提供的内容,由于其载体本身的限制,大多数内容都根本不足以提供完整的、系统的、有深度的论述。而更多地只能是提供一些浅显的、易于理解的、不需要过多思考就能够获取的信息。而所有碎片化阅读的内容提供方,天然就有一个核心的需求,就是“获取更多的用户”。所以,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其目的并不是为了传播知识,带给你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而只是为了获取你的关注,攫取流量。
因此,那些调动情绪的内容大行其道,各个平台都绞尽脑汁化为标题党,只为了能让你点进去,向下滑动,再点进下一篇,再向下滑动……
最终的结果是,你的大脑被养得越来越懒,越来越不愿意动。越是不愿意动,就越是只能去看那些不需要动脑的内容,由此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阅读刺激阈值的提升。
我們的脑子被养得越来越懒的同时,胃口也被养得越来越刁。只有那些简单粗暴,能够调动起来情绪的,或者是与我们自身欲望有着直接关联的文章才能够令我们阅读下去。与此同时,对于所有需要思考的部分,对于刺激不是那么强烈的内容,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看任何文章都是迅速下滑,一目十行,文章看了三分之一就认为自己完全理解了,标题不够“震惊”的点都懒得点。
(3)非系统性的知识会损害你原有的逻辑体系,造成价值观混乱。
所有的碎片化阅读几乎都无法令你获得深入的、完整的理解,而往往只有一条简单粗暴的建议。而现在又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凭借价值观出位和吸粉的时代,所以你总会不停地看到,今天有人叫你往东,明天他又建议你往西,后天又听到说你哪儿也不去才是最好的。这些冲突的、矛盾的建议和观点,你刚吸收了之后可能会产生一种学到了知识的幻觉。但实质上,这些肤浅的、矛盾的观念只会令你不断地在原地打转,或者是陷入偏激。你不可能仅从一些碎片化的观点中获得成长,这些观点带给你的自我矛盾、自我冲突、自我内耗,可能远远大过它能教给你的知识。
(4)使人变得越来越浮躁,注意力涣散。
注意力涣散这一点,其实不完全是碎片化阅读惹的祸,而是“手机”的祸。
很多人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在碎片时间不打开手机了。去买菜的时候,短短十五分钟,必须打开音频软件听个书;去楼下取个快递,也要拿上手机打开锁屏划拉几下,虽然我不知道我要划拉找什么;马路边等个人,两分钟,得打开朋友圈刷一刷。我们的注意力由于手机的影响,已经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不断试图寻找刺激的状态。而手机作为各种强刺激源,朋友圈,王者荣耀,各个媒体平台,无数的App占据了你的心智空间,随时随地试图诱惑你。
当你的心中填满了各种刺激源的时候,注意力不涣散、整个人不浮躁那反倒稀奇了。
(5)产生一种获得了知识的错觉,因而对自己产生一种错误认知。
碎片化阅读在本质上有两个作用:
①快速地、多元化地获取资讯。
②在你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前提下,通过碎片化阅读作为拓展和补充。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几乎90%以上的人都不具备最基本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试图通过碎片化阅读获取知识,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你理解了为什么碎片化阅读的内涵,你能对这条信息产生疑问或者思考,你能够自己有选择地从这篇文章中选择对你有效的建议,这才叫获取了知识。
那么对于已经养成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被碎片化阅读侵害了心智的人而言,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非常简单,无非是两条:减少低价值的碎片化阅读;恢复和建立深度阅读的习惯。
碎片化阅读是电子阅读时代对人伤害最大的。固然可以有效利用碎片时间,但是,它也侵蚀了许多我们的大块时间,消解了我们对于知识的系统学习能力,而这无疑,是电子阅读时代的罪魁。
总结:
无纸化阅读有弊端,主要的弊端是无法提供深度阅读,以及提供一本书、一份报纸或杂志那样完整的美感。因此,我们希望每一个读者,都能保持深度阅读的习惯,保持阅读书籍、报刊的习惯。不要被网络上信息爆炸眼花缭乱的资讯迷了眼,而要找到自己想要的,深入地、持续地进行阅读,才能真正从阅读中获得自己想要的,进而提升自己。每一本书都是独特的,每一本杂志也是独特的。毫无疑问无纸化阅读是时代的进步。但是,我们要能够辨别什么是好的事物,在数字化无法完全取代它们的时候,努力挽留,享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