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媒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发展初探*

2018-04-19马奇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企业教育学生

■ 段 鹏 马奇炎

一、引言:创新创业教育,一种当下性需求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16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65万,被称为“更难就业季”;2017年毕业生总数达到795万,再创历史新高,被称为“最难就业季”;而到了2018年,毕业生总数预计将达到820万人,首次突破800万,如何形容今年就业季的“盛况”恐怕要另择新词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几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将继续在高位运行,就业市场供需关系的失衡现状不会出现明显好转,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因此越发呈现出多元与分化的趋势,特别是签约就业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创业则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2016年共有71名毕业生选择创业,其中本科生20人(占28.71%)、硕士生28人(占39.44%)、高职学生23人(占32.39%)。按创业类型看,实体创业占45.07%,工作室创业占39.44%,网络创业占15.49%。按创业行业看,50.71%的创业属于文化传媒行业,14.08%的创业属于教育培训行业,其余属于科技类和零售业。按地域分布看,69.01%的创业企业(工作室)集中在北京,其余创业毕业生选择返回生源地或其他地市创业。①

2017年又有53名毕业生自主创业,其中本科生18人(占33.96%),硕士生29人(占54.71%),博士生1人(占1.89%),高职学生5人(占9.43%)。按创业类型看,实体创业占64.15%,工作室创业占28.3%,网络创业占7.55%。按创业行业看,73.58%的创业集中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9.43%的创业属于教育行业,其余属于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等。按地域分布看,69.81%的学生选择在京创业,其余则选择返回生源地或者其他地市创业。②

由此,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为其提供平台支撑,不仅顺应了当今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现实路径。特别是在传媒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媒介融合不断走向深入,传媒行业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与创新成果,因此传媒领域的创新创业更是大有可为。

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与需求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方案设计”,曾于2014年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式,对我国8所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现状,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方式的需求等多个方面。

研究结果显示,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有待提高,其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不够紧密,独立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较少;而学生创新创业最需要得到的支持,则是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等。③

本课题组在2016年时,针对中国传媒大学的在校生就创新创业的认识与需求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520份,实际回收501份,有效问卷499份。其中,本科生223份,研究生276份。

调查显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占52.7%,尝试过创业的学生占26.4%,希望获得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学生占87%。当被问到在何种情况下会想要创业时,有资金投入和没有家庭负担占比最大,为73.7%(表1)。关于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兴趣点,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加入孵化器内的企业或者项目(表2)。在被问及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时,77%的学生希望通过参与现有的创新创业项目来增加实战经验(表3)。在创新创业所需的服务与保障方面,最大的需求来自投融资对接渠道,占比73.3%(表4)。而对于在传媒领域创业的方向,超过80%的学生将网络新媒体视为最佳选择(表5)。

表1 当你面对下列哪种情况时会想要创业

表2 你想参加哪一类的创新创业活动

表3 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表4 创新创业所需的服务与保障

表5 在传媒领域创业的选择方向

本次问卷调查再次验证,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普遍是积极的,面临的困难主要集中在经验不足和资金缺口方面,并且希望通过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培养、进入孵化器增加实战经验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国内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1.国外经验

从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尔斯·梅斯教授开设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开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他们积累的成功经验是我国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参考。

例如,以新闻传播、艺术、国际娱乐业见长的纽约城市大学(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在2011年时推出了美国首个“创业新闻学”(Entrepreneurial Journalism)的硕士课程。入选该计划的学生将进行为期两年的硕士课程学习并参加相关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选择的专业课程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多媒体技术、内容创新、社会媒体高级应用、新兴新闻商业模式、新媒体运营和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等。从课程计划启动伊始,带头人杰夫·贾维斯教授就已经在讲授创业课程,指导学生开发新闻产品或相关服务,包括基础的商业计划等。新闻学院史蒂芬·谢帕德院长也指出,“培养我们的学生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需要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找到一种新模式,使得新产品能够以一种新的方式到达新的受众。因此我们加强了工作的开拓性,如引入奈特基金会为当地新闻提供创新性的融资模式。我们将建设一个朝气蓬勃的创业孵化器,为那些有前途、有价值的新闻创意提供种子资金和相应的投资。”④

又如,由北欧最大的艺术类院校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欧洲顶尖的理工类院校赫尔辛基理工大学以及全欧洲第一所商学院赫尔辛基经济学院三校合并建成的芬兰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推出了由学校教师与业界精英联合讲授创业教育课程与培训的“阿尔托创投计划”(Aalto Ventures Programs)。该计划为学生提供创业教育的课程与培训,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创新创业思维和创业行为。课程分为“灵感与导论”“知识与技能”“综合项目经验”共三个大类,内容涉及创业领导力、设计思路、财务规划、初创起步、经验分享等。同时,为跨越传统的院系设置与学科边界,整合各个学院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资源,为教师、学生、社会企业和团体的协同创新搭建平台,阿尔托大学还设立了四个“阿尔托工厂”,分别是设计工厂、媒体工厂、健康工厂和服务工厂,从而实现了产学研的良性互动。⑤

再如,在文化创意领域内被誉为“昆士兰模式”的昆士兰科技大学(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在2001年时创建了澳大利亚第一所创意产业学院。在师资力量方面,创意产业学院在现有专职教师的基础上,聘请了大量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行业专家做兼职教师,这一比例达到了全体教师数量的50%,从而为教学带来了大量的业界经验和市场信息。在课程设置方面,学院整合了昆士兰科技大学凯尔文·格鲁夫校区的传媒和新闻学院、艺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商学院和法学院的全部或部分师资,成为具有明显学科交叉性质的教育综合体。学院为本科到博士阶段的学生开设了传媒、影视艺术、音乐、互动和视觉设计等11个专业,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经济、管理、法律、媒体技术等课程。学生们可以专攻某个专业,也可以选择 “创意产业”专业进行跨学科学习。而在商科课程的设置方面,学院按照行业主体的规模特点,将研究对象聚焦在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乃至项目公司上,从而使课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学院的培养目标是 “会说话的艺术家”(Articulated Artist),使其不仅能够进行艺术创作,还能对外界准确地传达自己的创作思想和理念,推广自己的作品并有能力使其在市场上充分实现商业价值。⑥

2.国内做法

例如,清华大学于2013年设立了清华梦想实验室(X-lab),用以服务学生的创意创新学习与创业实践活动。X-lab与清华大学各院系、实验室和校外企业、投资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地方政府高新区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搭建起了“创意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形成了创意、创新、创业要素的集聚效应,为不同学科和背景的学生、校友和社会组织的优势互补建立渠道。同时,清华大学以全球化的思维,加强与国外大学和先进组织的合作,其在美国和香港设立了创新基地,并在俄罗斯、以色列、韩国等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例如与伯克利加州大学合作设立“清华—伯克利全球技术创业项目”,致力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业人才的培养。此外,为了促进创业实践,学校还专门设置了科技创新中心,通过“科技创新基金”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资助,并给予指导和咨询服务。

又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双课堂、双教学和双师资的“三双制”教育模式。“双课堂”是将课堂教学与社会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传统课堂传授创新创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实习实践基地,有系统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的训练。“双教学”是既要强调基础理论教学,同时也要强调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素质。“双师资”则是既要提高校内教师了解中国社会实际、把握业界前沿趋势的能力,又要引进业界高水平人员来校担任业界导师。在“三双制”模式中,业界导师是一个核心要素。以人大新闻学院为例,为帮助学生建立与新闻业界的有效联系,学院聘请了来自新华社、北京青年报等重要传媒机构的行业专家作为学生的业界导师,帮助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的业界规律,指导学生的新闻实践,并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再如,中国传媒大学结合学生在创业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问题,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服务+创业孵化”的“三位一体”工作体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帮助学生积累创业所需的相关知识,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通过创业服务,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惑;通过创业孵化,从资金、场地、政策等方面扶持优秀团队,提高创业项目和企业的成活率。

又如,温州大学以创业与就业兼容的岗位创业教育为发展理念,重点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了“全校层面—专业层面—试点班层面”逐层递进的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全校层面,完善了岗位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支持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创业意识。在专业层面,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在试点班层面,学校在全校范围内筛选对创业有兴趣的学生,开设各类创业教育改革试点班,其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均以实践教学为主,师资方面也以业界精英为主,并建立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跟踪调查会一直持续到学生毕业之后。⑦

通过对这些经验、做法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通之处。例如,这些高校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的课程内容与业界实际的紧密联系,聘请业界精英作为创业导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和创新创业孵化支持等。因此,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领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学界与业界的紧密联系与良性互动,并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孵化平台。在这方面,创意产业园区因其具有显著的文化传媒类企业集聚效应和多方面的资源和平台优势,已经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孵化支撑平台。

三、传媒创新创业实践发展示例:创意产业园区孵化环境调查

由于专业、视域和领域所限,本文后面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传媒”领域的创新创业问题。通过上述量化统计来看,创意产业园区孵化的方式,是传媒领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重要途径、方式和保障,但当前对该主题的深入研究尚程度不高,特别是缺乏孵化园区和孵化企业的一手、直接的信息和数据,使得不少研究只停留在“想象”的层面,所得结论也难免有失偏颇。

本课题组从传媒文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入手,联合校内相关科研团队⑧,针对为创业项目和企业提供基础物业和专业配套服务的创意产业园和孵化器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对传媒产业的创新创业孵化建设提供参考。

我们选取全国传媒产业发展中心的北京作为样本城市,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孵化器、新华1949文化创意产业园、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北京塞隆国际文化创意园、751文化创意产业园、北京111文化产业园、尚8国际广告园、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竞园等典型传媒文创产业园内的初创企业为调查对象。问卷内容涵盖孵化环境中的基础设施、服务管理、集聚效应、外部环境四个维度,希望从中找到创新创业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对孵化环境的需求以及满意度情况。

(一)样本情况统计

本次调查向企业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8份,回收率98%,剔除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96份,问卷有效率96%。调查统计显示,85.42%的企业入驻园区的时间在3年以内(表6);企业主营业务中广播影视占比最大,而随着传媒产业的融合发展,数字内容制作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也占有相当比例(表7);另外,企业员工人数在20人以下的企业超过半数(表8),而核心创业人员数量则更少。由此可见,这些企业基本处在创业阶段,调查样本符合调查需求。

表6 企业入园时长

表7 企业主营业务

表8 企业员工人数

(二)创意产业园区孵化环境分析

通过对问卷题目进行重要性和满意度相结合的设计,运用李克特五级量表(Likert scale),从基础设施、服务管理、集聚效应和外部环境四个维度,展开关于园区内初创型传媒企业对创新创业孵化环境的理想状态(重要性)和现实感受(满意度)的调查,并运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在信度和效度检验的基础上,对样本数据进行必要的均值分析和频次分析,进而得出创意产业园孵化环境的基本状况。

1.基础设施

初创传媒类企业对于园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评分显示,企业认为园区水电网等办公设施最重要,其次为租金。相比重要性,企业最为满意的是园区的空间布局和房屋形态(图1)。

2.服务管理

初创传媒企业对于园区服务管理的重要性评分显示,企业认为园区技术共享服务最重要,其次为展示交易平台和信息咨询服务,而公益性服务和智能管理服务的重要性较低,说明对于初创传媒性企业来说,这些服务尚未成为他们在成长期最急需的配套需求。从满意度来看,企业对于园区提供的展示交易平台的满意度最高,创业孵化服务和宣传交流平台服务并列第二(图2)。

图1 基础设施重要性与满意度评分

图2 服务管理的重要性与满意度评分

3.集聚效应

从初创传媒企业对园区集聚效应各要素的重要性评分来看,园区的品牌效应最为重要,其次为与园区内其他企业的知识交流。从满意度来看,企业对于园区的品牌效应的满意程度也最高(此分析结果与样本选择有一定关系),而对园区内知识交流、与园区内其他企业形成产业链的满意度较低,这说明园区内企业之间的互动性有待加强(图3)。

图3 集聚效应重要性与满意度评分

4.外部环境

从初创传媒企业对园区外部环境各要素的重要性评分来看,企业最看中园区的交通条件和周边的商业配套。从满意度来看,企业对于园区享有的政策扶持满意程度最高(图4)。

图4 外部环境重要性与满意度评分

从整体上看,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偏向于硬件条件,服务管理和集聚效应偏向于软件条件。在硬件条件方面,创意产业园应尽量关照初创企业的发展需求,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备与人性化,在此基础上要加强研究相关政策办法,以园区为整体或者支持初创企业向主管部门申请优惠扶持政策,尽量降低企业的租金压力。而软件条件则更为重要,园区应搭建完备的商务代理平台,在财务、人力资源、法务(特别是知识产权服务)、工商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撑;在此基础上,针对信息技术服务与共享、宣传推广与路演、投融资服务对接等方面,通过自建平台或者引入专业机构的方式,不断提升园区的整体品质与品牌价值,增强初创企业的粘性与孵化成效,减少优质项目和企业的流失,从而实现园区与初创企业的双赢发展。

四、当前传媒领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发展之策

(一)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体系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力抓手,应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一方面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另一方面对有创业意愿和支持需求的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重点培育并提供相应的配套支持,为学生的创业起步保驾护航。

同时,学校应积极营造“创新”的校园氛围,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报、官网、微博、微信、橱窗海报等全媒体渠道,传播创新创业的知识与资讯,宣传创新创业的课程与活动,鼓励大家踊跃参与其中,并通过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的兴趣程度、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设置创新创业奖学金、鼓励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积极参与创业孵化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创新氛围中,从而促进学以致用、创新促学的良性互动。

2.搭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

首先,课程设置应进行系统化提升。创新创业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各高校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就侧重传媒方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来说,应层层递进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低年级阶段(大一、大二),应以提升创新素质为主,注重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储备、人文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培育;在中间年级阶段(大二、大三、研究生),应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主,开设如媒介市场分析、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慕课建设、引入KAB和SYB培训课程,鉴于传媒领域的创新创业经常涉及多个学科的协同作战,如新闻传播、艺术设计、广告公关、摄影摄像甚至是通信工程等,因此高校应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们搭建协同创新的合作平台,通过开展校内学生间的跨学科项目合作,在提升本专业能力水平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跨学科创新创业能力;在高年级阶段(大四、研究生),应在为全体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与机会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那些有创业意愿和服务需求的学生创业群体,提供实训和实战平台,通过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培育等方式,帮助学生最终实现创业。

其次,理论教学应与实践实训和自我主动提升相结合。高校应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更多地采用互动开放式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更为立体的创新知识与创业体验。如组织参观创意产业园区,通过论坛、沙龙等形式与创业者面对面进行交流,通过创业大赛等活动进行模拟创业,并为学生到创新创业型企业、项目中进行实习实践提供信息平台与支持服务,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实现从课堂学习、实践实训到自我主动提升的良性发展。

第三,师资队伍建设应积极推进双轨制发展。一方面,鼓励在编老师参加各级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类“创新创业导师培训班”,并支持老师们到知名国际媒体、创新创业型企业中挂职锻炼,从而不断提升在编老师的理论素养与实战经验,使他们在教授学生时更加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聘请业界精英、行业专家、主管部门负责人,甚至是学生创业群体中的佼佼者作为兼职创业导师,兼职导师不仅能为学生带来最前沿的行业资讯与发展态势,创业指导与经验分享,以及实习实践机会和创业资源,同时可以为学生们树立榜样,激励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热情。

第四,开展校际、校企和国际间的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搭建教学与实践资源共享、师生跨校跨学科交流、产学研互动转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从而在总体上提升创新创业的教育水平与覆盖面。

3.建设全链条的跟踪监测与多元的教育评价机制,助力创新创业教育长足发展

大学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为目标,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与社会实践和行业需求紧密相关的教育类型,更需要实时关注教育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应建立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到教育质量监控,再到学生就业创业职业发展的全链条跟踪监测与反馈体系,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在不断的经验积累、样本和数据积累中,实现不断创新与发展。

1.3.1 顶空固相微萃取。在顶空萃取样本之前,先将65 μm PDMS/DVB固相微萃取探头安装于手动SPME进样手柄上,于气相色谱进样口250 ℃老化30 min。选取新鲜完好的紫椴花朵5.0 g,置于20 mL 配有聚四氟乙烯胶垫的样品瓶中,拧紧瓶盖。将含有紫椴花朵样本的密封顶空瓶置于恒温箱内,控制60 ℃恒温平衡30 min,然后将老化后的固相微萃取探头插过隔膜垫,进入密封样品瓶中,推出萃取探头,60 ℃顶空萃取30 min,萃取完成后,将固相微萃取装置迅速插入GC进样器,250 ℃条件下热解析2.0 min。

与此同时,高校应充分考虑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在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方面与传统的专业教育有所区别。正如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在“考核与成绩记载”一节增加了“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这不仅从原则上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还特别规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授权等与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成果,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从而为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实际支持。

(二)打通线上与线下,夯实产业孵化支撑平台

传媒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应以为传媒产业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全方位的硬件设施配套和软件服务支撑为出发点,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孵化空间。同时,努力构建项目库、基金库、导师库、技术库等数据库,促进相关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在孵化空间内外产生聚合、辐射效应。

1.建设健全线下基础孵化平台

线下孵化平台应提供包括商务配套、资质代理、法务咨询、投融资对接、信息技术、宣传推广与路演、人力资源在内的功能齐全的办公空间和个性化的专业孵化服务,并针对创新创业活动所处的不同阶段,设置苗圃区、孵化区、加速区,从而迎合不同的孵化需求。同时,空间布局与设计要充分体现创意性与科技感的有机结合,从而营造创新创业的积极氛围。

在此基础上,自主建设创业基金并面向社会发起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基金联盟。创业基金旨在为入孵企业提供基础融资服务,面向孵化空间内的企业(项目)择优进行投资,亦向社会的优秀创业企业(项目)进行投资并引导其进入孵化空间。同时,面向社会发起的创新创业基金联盟旨在搭建更为专业的投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引入专业的投融资机构与资源,为入孵企业提供选择面更广的多元化投融资服务。

2.不断拓展线上孵化功能

传媒企业多为轻资产企业,而知识产权正是其核心竞争力,因此孵化平台应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交易与维权的平台建设,切实保护初创企业的合法权益。该平台须与地方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进行深入合作,与孵化空间各专业服务平台进行对接,整合周边高校、科研院所、传媒机构等组织机构与个人的知识产权,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和发布,通过市场推动传媒与科技、传媒与资本、内资与外资、版权与资产的对接,促进各类传媒和科技知识产权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的流动,进而促进初创型传媒企业在创意与技术方面的融合发展。同时,为提升孵化器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设水平,保护产学研转化项目和在孵企业在进行技术转移时的合法权益,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孵化器应与地方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合作搭建针对知识产权的“快速维权服务平台”,提供专利检索、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等服务。由此,为传媒产业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专属的核心产权代理、保护、维权、评估、担保、交易等服务,打造富有特色的产权交易转让平台。

同时,为创新和创业者搭建交流与协同合作的互动平台。如设计组织创客与创客、创客与政府、创客与市场等多维度的线上、线下常规互动,为分享创业经验、解答创业困惑、了解政策导向、反馈创业需求、对接项目创意等,提供快捷、高效、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提供项目信息发布、云服务、业务对接、技术共享等服务,实现一站式的资源整合与对接,为不同细分业务领域的传媒创业者打造传媒文创产业的资源聚合门户,培育形成产业链,从而为传媒创意产业的项目发包与众包等活动提供业务便利。

注释:

①②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中国传媒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6年12月,第29、30页。

③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教育科学》,2014年第6期。

④Dane S.Claussen.CUNY'sEntrepreneurialJournalism:PartiallyOldWineinaNewBottle,andNotQuiteThirst-Quenching,butStillaGoodDrink.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Educator,vol.66,1,2011:pp.3-6.

⑤王俊:《芬兰阿尔托大学创业教育实施路径与特点》,《世界教育信息》,2016年第9期。

⑥王曦:《从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实践视角浅析大学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前沿》,2013年第8期。

⑦黄兆信、曲小远、施永川、曾尔雷:《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温州大学为例》,《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第8期。

⑧许景:《基于企业需求的文化产业园区竞争力提升研究——以北京市典型文化产业园区为例》,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作者段鹏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学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移动互联与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主任,;马奇炎系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企业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企业
企业
企业
题解教育『三问』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