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磨出来的丹青人生—仇庆年和他的庆年堂

2018-04-19侯文佳

艺术品 2018年2期
关键词:朱砂颜料国画

文/侯文佳

仇庆年

1944年出生于江苏镇江,后迁居苏州。1964年,进苏州姜思序堂国画颜料生产合作社,拜薛庚耀为师学艺。2006年成立苏州庆年堂仇氏颜料、印泥研究工作室。现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印泥技艺传承人、江苏省颜料高级工艺师。

中国画又被称作“丹青”,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称谓。这不仅说明了我国绘画常用“丹红”(主指朱砂)、花青、石青,而且也突出了国画传统着重敷彩的特点。由此可见,颜色之于绘画,就像语辞之于诗歌一样,是艺术表现必用之物。历史上画家所用的颜料,很多都是由使用者自己制造和发明的,所以“制色”也就成了古代画家一种专门技法。研漂提炼,各有技长,心得不尽相同。有关制色的讨论文字,散见在各种画传画论中。去年秋笔者有幸拜访了老“姜思序堂”师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印泥技艺传承人—仇庆年。

古人云:“萧萧远树流林外,一般秋山带夕阳。”金秋古城的苏州虎丘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隙中撒进星星点点的阳光,有一股静谧的美丽。银杏黄了,枫叶红了……这是一次和颜色的不期而遇,也是一次读懂生命、体验丹青人生的宝贵机会。已过古稀之年的仇老就住在虎丘路附近的一幢粉墙黛瓦的小楼里。走上两旁都生了锈的楼梯,正对着就是仇老的屋门。这间总共40多平的家被各种工具、矿石和瓶瓶罐罐填满了,跟随仇老走进最里一间昏昏暗暗的小屋,他告诉我这就是“庆年堂”工作室。在这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打磨颜料的地方,仇老向我娓娓道来关于中国颜料的故事……

传统中国画颜料

侯文佳(以下简称侯):苏州历来人文荟萃,明代以来,江南画工、画家涌现,自然制作颜料的人也多了。您能讲讲“姜思序堂”颜料店的缘起吗?

仇庆年(以下简称仇):苏州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声誉影响广泛。吴门画派人数可在千人以上,在当时没有专门颜料作坊的情况下,自己制作颜料自然成了画工、画家的一门必修的技艺。据了解,唐寅住在皋桥堍、吴趋坊一带。文徵明家住曹家巷,离唐寅家不远,他们经常一起作画。而后,仇英从太仓搬到苏州在桃花坞当漆工,后逐渐改行绘画。他们根据自己绘画用颜料的经验互相交流,切磋制作工艺,不断改进的颜料受到愈来愈多人的欢迎。特别是仇英,他的子孙也传承了制作技艺,一直保持着这份独特的技艺。起初都是互赠交流,后因索要的人太多,不得不酌收工本,以示限制。再后来逐步订立价目,改赠为公开出售。起初只是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直到明末,才开始在阊门内亭桥堍设立铺面,后来迁到我刚进单位的地方—东中市三十二号,成立了一个颜料铺。当时店里的这位画家姓姜,原住苏州吴县前(今古吴路)。那里是有名的“进士第”。那位画家是进士姜图香之后,而“思序堂”三字是姜图香这一宗支的堂名。因出售绘画用的颜料在那个时代还不失为一桩“斯文雅事”,故即以“姜思序堂”命名,这便是姜思序堂颜料店的由来。

侯:我记得上学刚学水彩水粉的时候用的颜料都是直接从颜料商店里买来的锡管或塑料盒装颜料,不仅颜料味道大,不易保存,时间长了画面还容易褪色。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区别于化工合成颜料的传统绘画颜料吗?

仇:现在有不少绘画工作者,不完全了解中国真正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颜料,有些青少年在绘画中把软管的化工合成颜料当成传统中国画颜料。传统中国画颜料是采用自然界天然的矿石、植物、动物等为主要原料而制作加工成的天然颜料,是自然界的色彩,会有大自然中的结晶成分,具有在绘画后保持经久不衰的功效。例如不久前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使用了大量石青、石绿,至今依旧保持着初绘时的芳华,色泽千年不变,这是被历史所证明的。而其他颜料,则由于原料的不同、制作工艺的不同,不仅画面与传统绘画颜料所画的效果不同,而且易产生褪色变异的情况,保证不了国画的质量,这样的画面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对继承、发展中国特有的传统绘画颜料存在误解,而这也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画传统的发展。

侯:您刚才说传统颜料主要来自大自然的矿物、动物、植物等,据我所知像朱砂既是画材又是药材,这是否说明这些传统颜料与中医的药材是同根同源的,您能否举例说明?

仇:你说得很对。传统颜料的原料与古老中医的许多药材是同根同源的。这里举几个颜料的例子。最鲜明的例子是朱砂。传统绘画中的“红色”,古人称朱(硃)。李时珍《本草纲目》曰:丹乃石名,其字从井中一点,象丹在井中之行,义出许慎《说文》。后人以丹为朱色之名,故呼朱砂。最上者,如镜面发光,为光明砂。光明照彻,大者如鸡卵,小者如枣栗,入药及画俱善。绘画中使用的朱砂,由天然朱砂矿中提取出来。在西药降压片出现之前,中药“朱砂”丹药,就用于镇静去邪,养精神、安魂魄、通血脉、治惊厥,起降血压之功效。从汉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是用朱砂颜色写圣旨、作御批的,以示庄严、压邪。其色赤而能经久不变。第二个例子是花青。它是传统国画颜料中重要的颜色,属植物性颜料。实际上其是一种文净、优雅的深蓝色。画面用上花青,就会使画面出现与其他画种不同的、中国画特有的氛围。它与中药中的青黛、青黛散都是植物性原料,都是蓼草中的蓝靛素。第三个例子是赭石。传统颜料的赭石原料与中药中的石类药材赭石,都是天然大山中的赭铁矿石。此外还有如传统颜料雄黄、雌黄矿石。绘画用雄黄的橘黄颜色和雌黄的石黄颜色,近似在中药里的雄黄粉、雌黄粉,后者用于外敷、消毒、消肿、去毒、收敛等,可起“以毒攻毒”之效。

雌黄石矿石

丹青人生

侯:您大概是几岁开始接触颜料制作工艺的?能简单跟我们讲讲您的丹青经历吗?

仇:我的学艺经历和姜思序堂的起伏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从20岁接触颜料制作至今已经有54年。1955年,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和其他特种工艺的艺人一起被并入苏州雕刻工艺生产合作社。1956年,成立姜思序堂国画颜料生产小组,薛庚耀任组长。1961年,又改组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生产合作社。我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高级中学。1964年,苏州工艺美术局领导为继承、发展中国画颜料,特请年近花甲的薛庚耀收徒传艺,安排我进苏州姜思序堂国画颜料社随老艺人学艺,成为姜氏颜料嫡系传人。薛庚耀的父亲叫薛文卿,薛文卿是姜氏的嫡传艺徒,薛庚耀跟随父亲学艺,继承父业四十载,所以姜思序堂保持着当初姜氏创业的传统特色。薛庚耀退休后,我曾担任姜思序堂国画颜料技术科长、技术副厂长。2005年5月,原姜思序堂国画颜料企业在《苏州日报》登报倒闭(现在的姜思序堂为改制以后的私人承包企业)。2006年,我成立了苏州庆年堂仇氏颜料、印泥研究室,继续从事老姜思序堂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

侯:您的丹青生涯历时五十四年,最深的感触是什么?是什么精神支撑着您,让您在这条艺术道路上一直坚守?

仇:颜料制作对经验和技艺的依赖性非常强,感触最深的就是要耐得住性子、耐得住寂寞。尽管我从20岁就“染指”国画颜料制作,浸淫其中半个多世纪,但一度也有不想做的念头,直到亲友开导,才坚持下来。从最初的原材料的采集和分色,就需要投入许多精力。原料产地分散,大多产于边远地区的深山老林之中,在诸多产品中,以石青、石绿最为突出,需用蓝铜矿石、孔雀矿石。一般是在铜矿山里刚发现的矿脉边缘才能找到,而不是所有铜矿山里都能发现的。为了选到最优质的原料,考验的不仅是眼力、体力还有运气。有的时候我在深山里一走就是一两天的光景,甚至更长,运气不好的时候甚至找不到一块像样的矿石,即便找到零星的一些,真正能用的量少之又少。直到现在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去常熟虞山地区走走看看,但是现在虞山地区已全部进入自然风景保护区了,现有的山林地严禁挖掘山石了,只能通过别的关系和渠道寻找矿源。这些千万年的矿石凭借几十年的丰富经验挑选出来合适的,在乳钵里研磨,磨到上层浮现磦光,以杵钵摩擦无声为度,然后用沸水冲入搅匀、沉淀分色。这个过程需要每天坚持八小时以上,历时一个月工期。很多时候一坐下来就是一天,只吃干粮、不能喝太多的水,还有我的腱鞘炎就是由于长时间的手腕用力引起的。分色的目光要准,手法要活。制作国画颜料有的要锥破、有的要浸出、有的要取其实质,有的仅上提浮磦。在技术上须手法精细,在操作上须不厌其烦。经过鉴别选择分类或双锥研磨、粉碎、漂洗或浸润或取磦或存脚或分色,还须经熔炼、沉淀、煎煮、烘焙、冷却、干燥成型、称量、包装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整个过程大部分须靠手工操作。世界是千变万化的,颜料是五颜六色的,但一个人要不贪、不腐、不色,保持自己的清白,当好颜料匠。人活在世界上,总得做点贡献,不说流芳百世,也应该做一个像这些纯正中国色一样的不受污染的传统颜料制作传承人。

传统颜料的特点和制作工艺

1.石青石绿:蓝铜矿石制作而来的石青,深蓝色,色泽鲜明,有穿透力。石绿原料俗称孔雀石、石绿矿石。石绿接近于铜锈绿,与石青是姐妹色。古代绘画中的“青绿山水”中,青就是石青,绿则为石绿。

敲碎

入钵

捶细

研磨

过筛

分装

【讲解】按照颜料深浅分头青(绿)、二青(绿)、三青(绿)和四青(绿),加了胶的石青石绿粉末,第一次沉淀所得就是头青(绿),把上层的清水倒在第二个瓷盘里,再沉淀下来的就是二(青)绿,以此类推。头青头绿的分层很迅速,半小时就能沉下来,但到了三青(绿)和四青(绿)就会很变慢,有时放了四五天还是混沌一片。

《国家宝藏》节目现场

“庆年堂”工作室

传统中国画颜料和镜面八宝印泥

泥金

2.霜青(改良花青):该颜色是中国画研究院著名画家黄胄先生使用后命名的。纯净的靛蓝细粉与胶质调合。颜料色泽牢度级别高。

【讲解】浸泡了蓼蓝的汁液,加入石灰之后来回搅拌,就做成了像嫩豆腐一样的土靛。这既是中国自古用来染衣服的染料,也是花青的原料。晒干研磨之后加胶,就是膏状的花青,画的时候用水调和一下即可。“霜青”是一种妥协的结果,加入了其他矿物进行改良,因为现在的宣纸大多使用漂白剂,会导致传统的花青在纸上的颜色不稳定,牢固性减弱。

3.朱砂:原料是天然朱砂矿石。朱砂古称丹,源于东汉道教炼丹术。好的朱砂色鲜而艳,非银朱可及。朱砂颜料中还有一种国画家都少不了要用的颜料,那就是印泥。

【讲解】我国是世界上出朱砂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几十年来,朱砂越来越少。上好朱砂颜料历来是皇帝御批下圣旨的御用颜色。朱砂在中药中还能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古人对朱砂讲究研漂。具体落实为三个字:淘、澄、飞。“淘”是说将原料先像淘米那样多次淘洗,这是个去杂质的过程。“澄”是说将淘洗研细的颜料加入胶水或清水沉淀,上层清轻的上漂,重浊的部分下沉。“飞”是指把上漂的部分滗到另一器皿中,留下来的下沉部分再进行淘、漂、飞,直到杂质去尽。

4.胭脂:原料比较复杂,来源说法不一。个人认为该原料属于动物性原料。我国早年有一种胭脂虫,其分泌物为红色。

【讲解】胭脂虫生长在热带原始森林中。我国西双版纳森林早已成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因此胭脂原料日渐稀有,很难采集。由于加工繁琐,胭脂很快为化工合成胭脂所代替。另外还有说法认为胭脂与一种植物—红花有关。明代张子烈《正字通》里对红花的解释:“红兰即红花,北方有焉知山,山多红兰。北人用红花染绯,取荚为燕脂,故单于妻号‘阏氏’,与胭脂通音。

5.赭石:天然赤铁矿石、磁赤铁矿石,主含三氧化二铁。

【讲解】赭石是最早使用的绘画颜料之一,在敦煌壁画上常见到的褐色即为赭石。国画中,若在女子脸上腮红的胭脂中再加一点点赭石,就像长上去那样自然。要想赭石能在宣纸上呈现细腻、透亮的效果研磨是根本。

6.石黄:原料为雌黄。因“信口雌黄”而广为人知。

【讲解】雌黄做颜料要把原矿里的杂质都去掉,能用的差不多就剩一半。有时候很大一块石头,可能就只有一点芯子是能用的,取出来非常麻烦。古人所用的纸为黄色,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改,能将墨色遮盖得一丝不漏。石黄为浅黄色、嫩黄色矿石颜料,不同于植物性颜料藤黄,一般用于绘制服饰、秋色树果与佛庙建筑方面的壁画。雌黄矿石有毒,但在中药上可起消炎、消肿、抗消肿瘤的作用。

传统国画颜料取天然矿石精制而成

中国画颜料制作的传承

子承父业或者说师徒制是中国传统技艺传承的主要方式,面对这份宝贵的丹青制作手艺传承,仇老很无奈地说:“制作颜料是个体力活,很多时候一天顾不上吃饭。只能吃点饼,长则要磨上几个月。一天磨8小时,磨一次要转动数十万次手臂。我从20岁开始工作,磨出了满手的老茧、肺病、腰椎间盘突出、腱鞘炎……正因为太苦了,赚的钱又不多,所以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学的年轻人太少了。在我三番五次地与儿女沟通之后,现在女儿终于同意和我学习这份手艺。令人欣慰的是苏州市、区政府以及街道领导都非常关心和支持我。不仅在虎丘路社区设立了庆年堂颜料制作和展示空间,还为申报市、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承做了大量的工作。技术藏在深闺孤掌难鸣,最终是要消亡失传的。近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有不少慕名而来、求学丹青制作的青年学者和国画教师。”

在《国家宝藏》的栏目上,仇老双手作揖,急切地说了句:拜托!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和支持愿优秀的传统中国画颜料。衷心祝愿优秀的传统中国画能流芳百世,永不褪色!

猜你喜欢

朱砂颜料国画
国画《鲦鱼》
衡南朱砂坳为何再也不出朱砂了
国画《鲿》
打翻了颜料瓶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国画欣赏
朱砂记
颜料抹在了脸上
含朱砂、银朱蒙药的安全性研讨
朱砂和朱砂安神丸对小鼠肝组织金属硫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