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粉笔楷书书写技法刍议

2018-04-19连程峰

中国篆刻 2018年4期
关键词:横画字旁楷书

文︱连程峰

粉笔字又称板书。板书是教学过程中课文思路、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三者凝结而成的艺术结晶。教师板书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书写水平、学生的书写态度、习惯和风格等。笔者多次被邀请给市新教师三笔字书法培训,在培训中通过访谈学员了解发现,由于各个学校引入了多媒体等高科技教学手段,大部分教师的板书书写水平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写好粉笔楷书,是每一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项专业基本功。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从以下五大方面来论述粉笔楷书书写技法。

一、粉笔楷书的书写工具、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

(一)书写工具

1.粉笔:粉笔是用石膏粉和白垩土制成的,一般长约9厘米左右,初始形状为圆柱体,一头稍粗,一头稍细。在书写粉笔楷书前,必须保证笔头为圆锥形状(类似毛笔的“笔锋”),才能更容易写出笔画的变化。

2.黑板:黑板的表面要光洁,初学者应在黑板上打格书写(米字格或田字格,边长7~9厘米)。

(二)书写姿势

写粉笔字时,一般采用“面壁立势”,即面对直立的板面站着书写。整体要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足安。

1.头正:书写时要求头平,是为了保证视线的平正,使写出的字行列整齐。随着书写高度的变化,头部可略有俯仰,但要经常保持头部平正不歪斜。

2.身正:是指身体端正不偏斜。要随着书写位置的左右变动而平移。当然,也不可僵硬呆板,应该以自然大方、书写方便为好。

3.臂开:是指执笔的右手臂应打开,上臂不能紧贴身体,否则将造成挥运不畅。

4.足安:是指两脚分开站立,以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随着书写范围的变化。可适当调整,随机应变。

由于黑板一般是固定不动的,书写者身高、臂长又千差万别,因此在书写过程中不可能保持固定不变的姿势,而两脚应根据书写范围的变化不断换步、平移,同时随着书写位置的变化或踮脚、或直立,或屈膝,其基本原则是在保证身体重心稳定的前提下,将身体与板面的距离调整到最佳。

目前,很多有条件的学校都安装了可移动式黑板,可纵向升降,可横向推拉,为教师书写板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执笔方法

粉笔因容易折断、长度较短以及站立书写的姿势等因素,决定了粉笔的执笔方法不同于其他的硬笔。书写时一般采用三指执笔法,先用大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捏住笔杆距笔尖一厘米处(过短不便运笔,过长则容易折断),把笔杆放置在中指的第一关节处,无名指和小拇指自然弯曲抵住中指,起到辅助作用,掌心虚空。(如下图所示)

粉笔执笔时应做到“指实掌虚”。

1.“指实”:即手指执笔要紧而有力量,写出的字才能刚劲有力。

2.“掌虚”:就是手心不能握拳,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使运笔灵活,这样写出的字则流畅而不呆板。

另外,笔身和板面成45°夹角为宜。角度过小,则线条往往虚飘无力;角度过大,则笔画细节不易体现。要注意,书写粉笔字时,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将粉笔垂直于黑板。(如下图所示)

二、粉笔楷书的笔法要领

1.转笔:粉笔质地松软,极易磨损,如果书写中摩擦面始终不变,就会出现线条越来越粗且松散无力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书写过程中不断转动笔杆,将摩擦面控制在需要的宽度。一般每写完一个笔画,都要将粉笔向左或向右稍稍转动,找到粉笔笔尖上的侧棱,以便于下一个笔画的书写。

2.翻腕:在笔画书写过程中,有时为了实现线条的粗细、虚实等变化,往往需要转动笔杆,但因粉笔书写速度较快,为防止粉笔脱落或影响线条的流畅度,一般不提倡用手指碾动粉笔,而是借助手腕的翻转来完成(如悬针竖、撇画、折画等)。

3.切笔:切笔是粉笔书写的起笔笔法之一,使用切笔能够实现类似于软笔书法中“尖起”的笔锋效果,使笔画细节更丰富、更有精神。切笔前,首先要保证粉笔与黑板成一定的角度,通常夹角是45°。落笔时,粉笔如飞机着陆滑翔而下,逐渐接近黑板,与黑板摩擦力度由轻入重,出现尖起效果。

4.中锋:“中锋”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特有名词,这里引入到粉笔笔法中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为粉笔字的线条通常比粉笔自身的直径要细的多,为避免线条过粗,用笔时不能使笔杆垂直于笔画,而是通常让笔杆与笔画大体平行,接近于软笔书法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故称其为“中锋”。(如下图所示)

三、粉笔楷书的笔画形态与写法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它与结体共同有机地组合成美观的书法。按照《现代汉语字典》,楷书的基本笔画有八种:点、横、竖、撇、捺、挑、折、钩。但每种笔画又有多种形态差异,如“钩”,就可以分为“横钩、竖钩、卧钩、斜钩、弯钩、竖弯钩、横折弯钩”等。而且每一位书写者,因其师承不同,手性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形态的笔画又会写出不同的面貌来,再加上结构、用笔手法的变化,从而出现多种不同风貌的板书。

下面笔者介绍各种粉笔楷书笔画的基本写法:

(一)点

点是笔画中最小的形态,但它在整个汉字中频繁出现、举足轻重。

1.侧点:自左上向右下轻快落笔,尖起,由轻到重。收笔时急停、轻按后提笔即可。一般侧点的角度为45°,笔画整体形状呈三角形,不带弧度。如下图“六”字。

2.垂点:自右上向左下轻快切入,由轻入重,收笔时轻按、提笔。方向与右点相反,起笔部分可略带弧度,整体为头尖尾粗形态。如下图“小”字。

3.撇点:起笔向右下轻快切入,停稳,改变方向,用食指推动笔杆向左下快速撇出,行笔时手腕需略向内翻转。笔画整体由粗到细,一般较短小,弯度不宜过大。如下图“飞”字。

4.挑点:起笔同撇点,斜切入笔,略作停顿后,用大拇指推动笔杆向上快速挑出,在挑的过程中,手腕需略向内翻转。笔画整体由粗到细。两点水、三点水中的挑点出挑可略长;其他情况挑点出挑应略短,可适当拉长起笔笔锋。如下图“江”字。

(二)横

横画书写最能体现“起、行、收”运笔的三步曲,起笔左向斜侧(与水平夹角约45度)顿下,行笔略快,收笔往右下顿,形成中间细、两头略粗的细腰横。横画的形态有二种:长横(在字中往往起到平衡作用)、短横(运笔可以先轻后重)。无论长横还是短横,都不要写得太平,一般向右上斜约10°角,这样符合观者视线的错觉。

如下图长横“三”字, 短横“二”字。

(三)竖

竖画有垂露竖和悬针竖两种形态。悬针竖的写法是左向斜侧下顿笔,行笔逐渐上提脱离板面以惯性出锋,形成针尖状,通常于某字或某部分居中插下。垂露竖的写法,起笔同悬针竖,行笔均匀用力,收笔时右下略顿。竖画要写得不偏不倚。

如下图垂露竖“下”字,悬针竖“十”字。

(四)撇

撇画的写法是斜向侧下顿笔,行笔逐渐上提,快速而带弧势,收笔顺势出锋。撇的形态主要有四种:斜撇、竖撇、平撇、短撇。撇的写法都一样,只是长短、斜度各有不同。

如下图斜撇“少”字, 竖撇“几”字, 平撇“手”字,短撇“生”字。

(五)捺

捺画在一个字中往往充当主笔,是比较难写的笔画之一。其形态主要有:斜捺、平捺。斜捺的写法是起笔轻,行笔时逐渐下按,快要出锋时略顿,再扬起笔依运笔惯性飘出,写捺时要留意线条的波折。平捺写法同斜捺,只是与水平方向夹角较小。

如下图斜捺“人”字, 平捺“之”字。

(六)挑

挑画写法是纵向落笔顿而挫,行笔快提,依运笔惯性斜向右上挑出。如下图“刁”字。

(七)折

折画在汉字中出现较多,而且形态各异。书写时关键在折处顿笔,并注意构成折画线条的夹角和相互关系。

横折:构成折画线条的夹角一般小于90°或等于90°。如下图“日”字。

竖折:构成折画线条的夹角一般略大于90°或等于90°。如下图“山”字。

(八)钩

钩画常常依附在其他笔画上,与其共同构成笔画形态,运笔出钩前一定要顿挫蓄势,这样钩锋才显得稳健有力。钩的主要形态有:

弯钩:写弯钩时要留意向右“弯”的弧度,并注意收笔处与起笔处几乎在同一条垂线上。如下图“于”字。

卧钩:可以理解为将斜钩“卧倒”,但起笔轻,弧度更大,出钩要向左上,以求与其他笔画呼应,如下图“心”字。

竖弯钩:先写竖画,再向右转弯(如画圆),收笔时正向上轻快钩出(可略向内钩,但决不能向外钩出),如下图“也”字。

斜钩:起笔横向切入,压住笔向右下作弧线,线条要流畅,整体有一定弧度,不可局部弯曲。笔尖始终指向左上方,行至出勾位置将笔根下压,笔尖调整指向正上方,向上平推出锋,手腕可稍稍向内翻转。如右图“成”字:

以上是笔画的基本形态和写法。汉字的笔画组合较多,未必能尽举其美,但掌握了以上笔画的写法,其他便能迎刃而解。另外,因这些笔画是笔者手写,不是印刷,形态可能会因人而异,甚至同一人写同一笔画也会有差异的。

四、粉笔楷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偏旁是构成汉字的主要部件,是介于点画与结体之间的一种形态。练好偏旁写法,在某种程度上对学习粉笔书法与板书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习字时可将相同偏旁的字聚在一起写,举一反三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偏旁,旧时称汉字中合体字的左边为“偏”,右边为“旁”。后来,合体字的上下部分亦有衍称偏旁的,且有形旁、声旁之分,这是从构字的发展规律来分析命名的。若从书法的角度来分,合体字的左右部件都可称为“旁”,如“左耳旁”“右耳旁”等;而合体字的上下偏旁又可分别被称之为“头”和“底”,如“宝盖头”“心字底”等。偏旁涉及到上、下两部分,且笔画相差无几,则可以称“头”,也可以称“旁”,如“疒”可以称“病字头”,也可以称“病字旁”(但“广字头”“厂字头”,一般不称“旁”。有时仅是约定俗成而已)。

下面笔者将形态、写法有共性或有可比性的偏旁分组讲析,这样在练习时可以触类旁通,也便于记忆。另外,对于一些缺少共性,又较难写的偏旁单独列出范例。

1.木字旁、提手旁

这两个偏旁中的竖画(或竖钩)都从横画的中间偏右穿过,木字旁的撇画、点画要与中间的竖相接。提手旁的提画穿过竖钩的下中部。如下图“棵、样、楠、扶、挂、抛”六字。

2.提土旁、王字旁、车字旁

这三个偏旁中的竖画也都从横画的中间偏右穿过,但注意横画与横画之间、横画与提画之间的间距要匀称。如下图“场、址、坦、班、玫、瑰、软、轻、较”九字。

3.示字旁

这个偏旁,其竖画与第一侧点要对正,最后一点通常依附在竖画上。如下图“视、祈、祀”三字。

4.单人旁、双人旁

这两个偏旁中撇画的斜度(与水平夹角约45°),竖画的起笔紧靠撇画的中部或略偏上,双人旁的两撇画的起笔处最好在同一垂线上。如下图“们、优、仇、待、律、街”六字。

5.左耳旁和右耳旁

双耳刀分两画书写,横撇弯钩部分开始起笔要轻,运笔画弧时,笔锋渐按再钩出。双耳刀写在字的左边时,称“左耳旁”,其形态较小,竖画用垂露;写在字的右边时,称“右耳旁”,其形态稍大,竖画用悬针。如下图“陆、陪、陈、那、邦、郊”六字。

6.言字旁、金字旁

这两个偏旁都有竖提画,竖在言旁中要与点对正,在金字旁中可居中或略偏右。如下图“讨、读、谈、银、钟、钧”六字。

7.山字旁、口字旁

这两个偏旁如果出现在字的左边,其共同特点是:一般都写在字的左上方,而且形体较狭窄,如果右边部分有撇画,通常向左倾斜延伸,以衬托这些偏旁。如下图“峭、峨、屹、吸、唱、咋”六字。

8.马字旁、弓字旁

这两个偏旁都要写得狭长些,而且要留意笔画间距匀称。 如下图“驶、驮、驴、引、弦、弘”六字。

9.竖心旁、火字旁

这两个偏旁,一般先写左右点,再写其他笔画,要注意点的上下位置略错开,火字旁的右下侧点最好与撇画相接。如下图“怪、忆、忱、烦、炼、炖”六字。

10.女字旁

女字旁写在字的左边时,形态要狭窄些,先写撇点(向内略弯曲而且点要写得短),再写撇(撇要舒展,靠拢撇点),最后写提(伸左缩右),最好不要超出第二笔撇画。如下图“妙、她、婶”三字。

11.绞丝旁

先写两个撇折,第一笔向左突出些,第二笔向右略缩,第三笔提的起笔处与第一笔折处在同一条垂线上。如下图“线、经、练”三字。

12.反犬旁

先写短撇(与水平线的夹角约45°),穿过短撇的中间写弯钩(注意弧度)最后在弯钩的中上部起笔写撇。如下图“猜、猫、狠”三字。

13.立刀旁、反文旁

这两个偏旁都写在字的右半部,立刀旁的短竖与竖钩相比,位置应在水平中线偏上。反文旁的第二撇应在横的中部起笔,捺画要舒展。如下图“列、刷、利、敢、政、敖”六字。

14.人字头

这撇捺二画左、右舒展覆盖下部。如下图“合、会、伞”三字。

15.宝盖头、穴字头

这两个偏旁都写在上下结构字的上部,以“一”左右撑开覆盖下部,但如果下部有长横、撇、捺、竖弯钩等笔画,就要冲出上部的覆盖。如下图“宇、实、害、穷、窄、窍”六字。

16.草字头、竹字头

这两个偏旁在汉字中比较常用。草字头的写法,先写长横,再写有一定斜度的短竖和短撇,这两笔穿过横画的下部要略短;竹字头的写法,按撇横侧点的顺序,先写左边一组,再写右边一组,两组要联系紧凑,一般左小右大略有区别,以求生动。如下图“苗、菜、药、笔、箱、笋”六字。

17.心字底、四点底、皿字底

这三个偏旁都在字的底部,要写得宽绰一些,以托住字的上部,心字底的卧钩是主笔,右点的位置比左点稍高,四点底的点之间距离要基本匀称,最后一点稍重,皿字底的四个短竖画间距也要基本匀称,最后一横要长而有力,可略带上拱之曲势。如下图“态、急、怎、羔、熊、燕、盒、盘、盗”九字。

18.厂字头、尸字头

这两个偏旁的共同点主要由横、撇画来造势。因此,撇的斜度和舒展很重要。整个偏旁位在左上,包围了整个字的右下部分。应当注意被包围的右下部分,在不影响布白匀称的前提下,可向右挪动一些。如下图“厦、雁、厄、居、届、属”六字。

19.国字框

书写带“框”的偏旁时,左边的竖画要灵活,直中带曲势,框内字心笔画分布要匀称,田字框上宽下窄,其余均为修长形。另外,要留意折处的夹角。如下图“因、圈、囫”三字。

以上所列举的是常用偏旁写法。它们大体上代表了所有偏旁书写的基本规律,理解了这些规律,可以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粉笔楷书的古诗词训练

因目前各高校师范类学生粉笔字训练或中小学教师“练功”大多是以小黑板书写古诗的方式呈现,所以笔者特别收录了人教版小学教材中的两首古诗词,用粉笔楷书写出,以期为教师们在平时的粉笔楷书书写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于魁荣.小学写字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王明军.粉笔字教程及板书书写技法[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

[4]田英章.三笔字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5]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新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写字教师教学用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6]启功.启功从稿-艺论卷[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横画字旁楷书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一)
楷书的教与学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苏元老撰并楷书《龙洞记碑》
杜甫《寄韩谏议》(楷书)
《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旁议
画说汉字——百
德云禅寺(楷书112cm×3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