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联合龙芪安脉胶囊治疗气血两虚证室性早搏疗效观察
2018-04-19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心内科,河南 商丘 476000
室性早搏 (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在中医学上归于“心悸”、“怔忡”范畴,在心律失常中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临床症状可见心中跳动、心慌胸闷、惊恐不安、眩晕耳鸣等症。本病的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之分,虚者大部分为阴、阳、气、血的虚损,使心失所养,而导致心悸;实者多由水饮凌心,痰热扰心或血脉瘀阻,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1],脉象多反应为结代脉,心电生理上心肌多出现提前收缩,发生室性早搏,故胸中气血充盈,脉管通利,心脏泵血才能循环往复。其病理体征与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室性早搏非常吻合,室性早搏有较高的发生率及检出率,在心电图检查中,正常人群的室性早搏的检出率约为1%,而在动态心电图中则有40%~75%的检出率[2]。发生人群比较广泛,患者在缺血、缺氧等引起心电不稳的情况下心肌提前收缩发生早搏。马予东教授运用龙芪安脉胶囊联合西药治疗28例室性早搏气血亏虚型患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商丘市中医院心内科病房及门诊部筛选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断为“心悸气血两虚证”的56例患者,将其依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40~75岁,平均(58±10.72)岁;病程0.5~20年,平均(2.8±1.7)年;心功能Ⅱ级15例,心功能Ⅲ级13例。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39~74岁,平均(58±9.84)岁;病程0.5~20年,平均(2.7± 1.8)年;心功能Ⅱ级14例,心功能Ⅲ级1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心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症状:患者自觉有不同程度的心慌不适、心中跳动、悸动不安等异样感,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体征:听诊时,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间歇,室性期前收缩的第二心音强度减弱,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3]。心电图:依据陈灏珠主编的《实用内科学》[4]:①QRS波群提前出现,宽大畸形,时限通常超过0.12s。②T波和QRS波主波方向相反,其前无P波,ST段随T波位置移动。③大多数有完全性代偿间歇。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为主要诊断标准,症状为次要诊断标准。
1.2.2中医辨病辨证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符合气血两虚证型症状:①心悸,自觉心中剧烈跳动、惊悸不安、不能自主;②胸闷、气短、头晕目眩及失眠健忘;③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④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具有两项症状即可,其中第一条为必备。
1.3纳入标准①符合室性早搏的西医诊断标准,属于I~III级的Lown氏分级的心脏病患者,符合“心悸气血两虚证”的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80岁之间,入组前1个月内未服中药,若已服中药,入组前必须经过至少1周的洗脱期。③排除对本药已知成分过敏者、窦性停博或窦房传导阻滞者、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者、严重心律失常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在排除心衰及急性心梗的情况下心功能IV级者、急性心肌炎及心肌病患者。④医疗知情,自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者。
1.4治疗方法对照组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J20150044,规格:47.5 mg×7片),1片/次,每天1次,口服,依照患者具体病情,适当调整用药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龙芪安脉胶囊(商丘市中医院自制),5粒/次,每天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4周后对比两组疗效。临床观察前,约50%以上患者间断服用心律平、美西律、胺碘酮等药物,疗程开始后,按规定停用上述药物。
1.5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
1.5.1室早次数疗效评定显效:室早次数较治疗前减少≥70%;有效:室早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且<70%;无效:室早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
1.5.2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显效: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有效: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无改善,疗效指数< 30%。
2 结果
治疗组室早次数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和85.71%,优于对照组的71.44%和78.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室早次数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室性早搏是冠心病常见并发症,严重者会出现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室性早搏的主要手段,目前广泛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有β受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和慢钙通道阻滞剂4类[6]。药物疗法虽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存在多样性和分布不均一性,如有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既作用于心房,又作用于心室,因此,抗心律失常药本身即可导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多,甚至可使死亡率升高[7]。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阻断心脏β1受体而降低心排血量、阻断中枢β受体而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抑制肾素释放、减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以及促进前列环素生成,因此,临床经常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撤药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并且在使用较大剂量时,心脏选择性逐渐消失,对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也有作用,从而出现支气管痉挛、哮喘发作等现象。因此许多学者提出,对于无基础心脏病患者的功能性室性早搏,应给予更多的心理干预、耐心解释,以减轻其精神压力,不要过度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8]。中医药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独具特色,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具备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优势[9]。
“悸”取心动之意也,《内经》[10]中有与悸相类似的描述,如“心中谵谵大动”、“心惕惕如人捕之”、“心如悬若饥状”等。《素问》则形象地描述了心悸的部位和症状,即“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诸多历代医家认为气血阴阳的虚损,导致心失所养,是心悸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金代医家成无己指出:“心悸之由,不外两种,一者气虚也,二者痰饮也”,认为心悸发病的重要原因是气虚[11]。颜德馨教授认为气血失衡是心悸的基本病机,提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的观点[12]。龙芪安脉胶囊是在导师马予东教授根据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理论,在归脾汤的基础上自主研制出来的中成药制剂[13-14],主要由人参、茯苓、炒白术、黄芪、当归、酸枣仁、龙眼肉、远志、木香、柏子仁、夜交藤、炙甘草等药组成。人参、炒白术、黄芪、炙甘草益心气复脉,又取四君子之义,脾旺则气血生化充足,补脾养心,达到心脾同治的目的,其中,炙甘草是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要药,龙眼肉、当归补养心血,茯苓、酸枣仁、远志、柏子仁、夜交藤补养心血、安神定悸,共收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之效。当归、酸枣仁、龙眼肉及柏子仁归心养心血,维持心脏的泵血功能,使心脏电生理活动正常,故而心脏传导、收缩及自律的功能正常化。
本研究显示,龙芪安脉胶囊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常规西药治疗室性早搏,能更有效的降低室性早搏次数,缓解不适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医内科学,2003:143.
[2]NgGA.Treatingpatientswithventricularectopicbeats[J].Heart,200692(11):1701-1712.
[3]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7.
[4]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98.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5,77-85.
[6]陈新.临床心律失常学-电生理和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98-704.
[7]彭庚,刘东亮,董艳彩,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4):17-19.
[8]胡大一.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原则[S].中国医刊,2002,36(6):7-9.
[9]周凤华,黄志勇,陈磊,等.中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9):1086.
[10]王庆其.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3-54.
[11]成无己,张国骏.伤寒明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70.
[12]孔令越.颜德馨教授从气血为纲论治心律失常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641-643.
[13]马予东,闫永霞.龙芪安脉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13.
[14]马予东,赵莉.龙芪安脉胶囊治疗气血两虚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