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的近10年文献分析
2018-04-19李晓雯王亚非于永超马小陶
陈 禹,石 劢,李晓雯,王亚非,林 兵,于永超,马小陶
(中日友好医院 营养科,北京 100029)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食法以及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应用学科[1]。中医食疗寓治于食,是药物治疗的有益补充。为了解近10年中医食疗的研究情况,现对中国知网数据库 (CNKI)2007年1月~2016年12月所收录的中医食疗期刊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CNKI为资料来源,采取高级检索方式,以“食疗”并含“中医”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相关期刊文献,检索时限为2007年1月~2016年12月,共检索到文献1442篇。从检索结果中逐篇查阅篇名、关键词、摘要、作者,对重复文献、访谈类文献、简介通知、座谈会记要、文摘或科普类文章等与本文研究内容不符的文献进行剔除,最终获得文献740篇。
1.2 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从文献发表年度、地区、机构、期刊、基金支持和研究类型分布等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表1 2007~2016年中医食疗文献年度分布情况(n=740)
2.1 年度分布情况
近10年中医食疗研究的文献发表数量保持稳定增长,2013年呈现一个发表高峰,见表1。
2.2 地区分布情况
以文献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地区进行统计,按发文量进行排序,其中广东省、北京市和江苏省位列前3名,发文量占到总文献的27.2%。
2.3 发表机构分布情况
对文献第一作者所在机构进行统计分析,近10年中医食疗的研究论文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三级医院,占文献总量的62.6%。
2.4 期刊分布情况
本研究的740篇文献发表在214种学术期刊上,其中中国科技核心期刊73种,占期刊总数的34%,文献发表量前十位的期刊中,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占4种,见表2。
表2 2007~2016年中医食疗文献发表期刊分布(n)
表3 2007~2016年中医食疗文献基金论文分布(n)
表4 2007~2016年中医食疗文献研究疾病前十位
2.5 基金论文分布情况
基金论文共176篇,占总文献量的23.8%。基金论文以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为主,分别占基金论文总量的55.7%和33.0%,见表3。
2.6 研究类型及疾病分布
根据文献内容,本研究把740篇文献分为8种类型。其中,理论探讨174篇(23.5%),典籍研究87篇(11.8%),疾病的食疗干预 347篇(46.9%),专家经验 68篇(9.2%),教学研究 15篇(2%),产品开发 19篇(2.6%),调查研究 23篇(3.1%),基础研究7篇(0.9%)。疾病的食疗干预成为研究重点,涉及疾病的研究排序见表4。
3 讨论
中医食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基础,具有养治结合、寓治于养、安全有效等诸多益处[2]。中医食疗应用食物性味对脏腑、气血、阴阳的选择作用,达到调理脏腑功能、提高人体机能、抵御外邪、防治疾病的目的[3,4]。随着慢性疾病的高发及防病养生理念的普及[5],中医食疗研究得到广泛关注。
本研究显示,近10年中医食疗的文献发表量保持稳定增长,为该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基础。研究论文主要来源于经济发达地区、中医药文化发展较好地区、中医药科研实力较强地区及中草药资源丰富地区,例如广东、北京、江苏、山东等省市,说明食疗药膳的发展与地区经济水平、中医药文化背景及中草药资源相关。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因其拥有完善的科研体系、丰富的科研资源、大量的研究人员已成为中医食疗领域的研究主体,说明了科研产出与科研实力的相关性。本研究依据普赖斯定律[6]对中医食疗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进行了分析。根据数据统计,确定核心作者应具备的发文量为3篇或以上,核心作者群中共有12位作者,文献数量56篇,仅占总文献量的7.5%,与标准相差42.5%。说明以食疗为专业研究方向的研究人员极少,远未形成成熟完整的核心作者群。
根据发表研究论文的学术期刊分析,共有195篇(26.4%)论文发表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所选择的期刊,其选取经过了严格的同行评议和定量评价,是中国各学科领域中较重要,并能反映本学科发展水平的科技期刊[7]。从基金论文的分布看,中医食疗研究的基金支持尚不足,并且专项基金支持严重缺乏,绝大部分为课题的一个研究方向或一个组成部分。本研究显示,临床各类疾病的食疗干预成为研究重点,与既往研究结果符合[9,10]。其中,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症状、生活质量改善成为研究重点,这与此类疾病病程长、主要患病人群为中老年、患者对中医食疗依从性好等因素有关。
[1]杨永良,张正浩.中医食疗学.第2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91.
[2]陈禹,杨勤兵,李晓雯,等.寿亲养老新书食疗养生思想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5):130-132.
[3]郝晓晓,朱方石,王小宁,等.从”治未病”思想论中医药膳养生[J].中医杂志,2012,53(24):2075-2077.
[4]吕述鹏,郭宏敏.中医食疗在老年人养生与防治疾病中的意义[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3):30-32.
[5]李银红,吕迎春.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疾病控制效果与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3987-3988.
[6]钟文娟.基于普莱斯顿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J].科技管理研究,2012,15(2):57-60.
[7]刘淑杰,徐影,于涌.核心期刊与影响因子概述[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0,44(3):313-314.
[8]周玲娜,徐洁,万敏,等.近十年国内中医食疗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4):983-985.
[9]卜彦青,李晓晶,刘桂霞.药膳食疗现代疾病谱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2799-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