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春鼓响 “火龙”齐舞
——德江县2018年“火龙节”活动剪影
2018-04-19李润张凤琴
文 / 图_李润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张凤琴
2018年德江县“火龙节”共有17个龙灯分会的83条龙灯参加,由群众自发组织、自编自舞,共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正月十五欢腾之夜,有“东方狂欢节”之称的德江土家炸龙活动上演,龙灯纷纷走上街头接受烟花和鞭炮的“洗礼”。
龙腾新时代,群龙闹新春。2月27日(正月十二)下午,德江县城锣鼓喧天,群龙共舞,由德江县龙灯协会主办的“火龙节出灯”仪式在县城举行,当地群众和来自省内外的游客近3万余人参加仪式,共享“火龙节”文化盛宴。
“出灯”仪式现场响起《舞龙人之歌》,随着一阵阵鞭炮声、锣鼓声,83条龙灯一齐翻滚,共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出灯”仪式后,83条龙灯在锣鼓声的伴奏下,走上街头闹新春。
据德江县龙灯协会负责人徐发介绍,德江“火龙节”,即舞龙炸龙表演。今年全县共有17个龙灯分会的83条龙灯参加“火龙节”表演,活动本着“文明、安全、规范有序”的理念,按照“协会主办、群众参与、政府服务、确保安全”的原则进行,由群众自发组织、自编自舞。活动期间,德江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保卫及服务工作,市县领导直接坐阵指挥,5000多名干部职工参加安全保障及服务工作,确保整个活动组织有序、部署有力、文明规范、秩序井然,让现场游客和群众真正感受到安全热烈的新春氛围。
今年的“火龙节”活动分“出灯”仪式、拜年祈福、舞龙表演、全民炸龙、群龙宴会等,从正月十二开始到正月十五晚上结束。
正月十五晚上,有“东方狂欢节”之称的德江土家炸龙活动上演。83条龙灯纷纷走上街头接受烟花和鞭炮的“洗礼”,吸引了摄影爱好者、周边区县游客及德江县干部群众约15万人参加和观看,省内外20多家媒体记者现场报道。整个活动持续了三四个小时,秩序井然,安全有序。
德江土家舞龙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以土家族为主的全县各族人民以舞龙传递文明,祈求来年六畜兴旺、吉祥平安,彰显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建设美好家乡的豪情。
据《德江县志》记载,德江龙灯分“水龙”和“火龙”两种。水龙用山坡上的地梭椤草编制而成,为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常用于大旱季节。现在,水龙已经很少见,广为流传的是火龙。
火龙以竹篾编成龙头、龙身、龙尾,用皮纸糊面,用各种颜色勾画,贴上用彩纸剪成的鳞甲,编扎非常讲究。编扎完后,再将龙头至龙尾串联起来,龙头、龙身、龙尾都要设制固定把杆,以便把握。最后,搭上勾画好的龙衣,便成为一条栩栩如生的火龙。
在德江县长期流传的火龙分为黄龙、青龙、蓝龙、白龙、红龙五种,编扎方法相同,主要以龙衣的颜色进行区分。
“出灯”仪式后,83条龙灯在锣鼓声的伴奏下,走上街头庆新春。
2018年德江县“火龙节”,由当地居民自发组织的17个龙灯分会、83条龙灯争相竞技。
火龙大都在每年春节期间玩耍,主要环节包括扎龙灯,正月初九起水(祭水),上街亮龙;正月十二集中出龙,俗称群龙出海,同时开展送帖子、入户舞龙、送龙宝等活动;正月十四、十五白天进行赛龙、游行,同时参与的还有各种狮子灯、花灯、腰鼓队、秧歌队、舞蹈队、傩戏队、蚌壳队、亭子、彩车队等;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迎来“火龙节”的高潮——炸龙;正月十六在起水处烧龙,送龙归海,至此“火龙节”活动全部结束。
2010年以来,每年参与“火龙节”活动的火龙都在70条以上,每条龙有舞龙人员50人左右。2006年,德江舞龙炸龙被列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