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水河:打造“中国好水”

2018-04-19张恒

当代贵州 2018年11期
关键词:赤水河毕节市河长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张恒

从《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的出台,到探索施行第三方治污、河长制、生态区域补偿等新机制,贵州赤水河流域环境质量逐年向好,荣获第二届“中国好水”优质水源称号。

赤水河,是一条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不仅是长江珍稀水生物的生命库,还造就了绝佳的酿酒生态环境。时光流转,赤水河畔兴起了茅台、土城、丙安、大同等一大批古镇新城,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更是现代史上辉煌的军事篇章。

2月4日,在“寻找中国好水”大型环保行动暨第二届“中国好水”水源地发布会上,贵州赤水河荣获第二届“中国好水”优质水源称号。这是贵州全面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加大治理能力、环境执法能力,摸索生态保护工作长效机制成果的体现。

现在的赤水河,沿岸山绿、水清、空气清新,成为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环保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典范。

严格管控流域水质持续变好

“水很清,我们都是喝这里的水。”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南关村的彭榜定,在赤水河畔开了一个小型售货店。今年62岁的他,亲眼见证了赤水河的变化。

前几年,这里的水并不好。“镇里安排在河边另外打井,大家靠喝井水生活。”彭榜定说,由于周围乡村的生活垃圾和废水随意倾倒排放,导致河水污染而不能饮用。

“现在好了,垃圾都是镇里统一收集,然后拉到指定的地点处理,生活废水排放问题也解决了。村民也形成习惯,不再往河里倒垃圾了。”彭榜定说。

同样感觉到变化的,还有常在赤水河畔散步的邓发一。“以前在赤水河边散步,会有奇怪的味道,不仅水脏,鱼也变少了。”爱好钓鱼的他,根本不敢吃自己钓上来的鱼。这两年,水渐渐清了,空气都感觉清新了,鱼也敢吃了。

这一切,归功于贵州省对污染行为的“零容忍”“动真格”。

“环保能否真正收得实效,其实就是两句话:一是下决心;二是动真格。”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熊德威对记者说。

事实上,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流域内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赤水河”。

同时,贵州狠抓污染治理能力建设,近五年在赤水河流域共投入资金70多亿元,建设农村和城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处理设施。省政府制定下发《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产污”和“治污”分离,污染治理产业化、社会化,全面提升治污水平。

除此之外,贵州还成立了“赤水河环保法庭”,强化司法审判。特别是自2018年起,省环保厅联合省公安厅、省人民检察院开展“‘守护多彩贵州 严打环境犯罪’2018-2020三年执法专项行动”,“零容忍”打击流域内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通过持续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治污能力大大提升,水体水质恶化的趋势被有效控制,水质由最差的劣V类全部回升至II类以上。”贵州省环境监察局局长田获说。

创新机制建设生态文明有保障

“赤水河流域水质变好了,成果在河里,功夫在岸上。”熊德威表示,贵州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升到了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高度。

“生态美”带动“百姓富”,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让周边群众受益其中。(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汪枭枭 / 摄)

2013年4月,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赤水河流域贵州段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的通知》,“三级河长制”管理应声落实,到现在已成为保护赤水河的一种常态。

如今,赤水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全部纳入各级党政“一把手”年度政绩考核中,对未切实履行“河长制”工作任务的“河长”,严格按照“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问责”的办法实施“一票否决”。

“‘河长制’将各级党政‘一把手’的政绩与生态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干不好轻则诫勉谈话,重则就地免职,还要进行行政问责,出现严重后果甚至要追究法律责任。”熊德威说。

赏罚严明,贵州省还出台了《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考核办法》,每年从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作为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奖励资金。

在省政府的推动下,按照“保护者受益,利用者补偿,污染者赔偿”的原则,毕节市和遵义市探索建立上下游区域间横向的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即上游毕节市出境断面水质优于二类水质标准,下游受益的遵义市缴纳生态补偿资金;上游毕节市出境断面水质劣于二类水质标准,毕节市反过来缴纳生态补偿资金。生态补偿制度实施后,从2014年起,遵义市向上游毕节市每年支付约1500万元生态补偿资金。

引入第三方治理,也是贵州省在赤水河流域进行污水治理的创新方式。现在,赤水河中游酒企全部配套污水处理厂,第三方治理污水已在赤水河中游遍地开花。仅在仁怀市就有6家具备第三方运行资质的企业入驻,代理运行污染治理设施和在线自动监测设备43套。

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有效发挥了赤水河作为流域生态文明先行先试的试点作用,也形成了一整套可复制的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模式,向全省重点流域推广。

互利共赢保护与利用相辅相成

“赤水河的保护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好水才能产好酒。”田获说。赤水河流域是中国白酒重要的产区,目前年均产白酒70万吨,可见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变好了,受益的不仅是白酒产业。在清水铺镇橙满园社区,村民石祥伦没有想到,几年前家里退耕还林引种的脐橙树,能给家里带来近40万元的年均收入。

“过去家里以种田为主,全家四口人一年收入只有一万多元。后来村里开始退耕还林,成立合作社,带领大家种植脐橙、红心柚等经济林,各家的收入都有了大幅提高。”石祥伦介绍,因为许多村民外出打工,他和别的果树种植大户承包了别家富余的土地,实施集约化种植,只用有机肥,所以每年橙子销路很好。

石祥伦种上“致富树”,是贵州省实施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的缩影。“生态美”带动“百姓富”,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周边群众同样受益其中。

依托赤水河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各地将生态建设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旅游业和山地高效农业做精“山水文章”,吸纳了大批当地居民从事农家乐和旅游服务。因为保护和开发得好,赤水河流域旅游业迅速发展。以赤水市为例,其旅游综合收入就从2012年的28.55亿元迅速增至2017年的183亿元,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通过近几年不懈努力,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变美、环境变好,还让群众吃上了“生态饭”,守住了绿水青山,也得到了金山银山。

猜你喜欢

赤水河毕节市河长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瑞雪兆丰年
夏日荷景
情满赤水河源头
谭智勇 赤水河之子
水利部部长为“记者河长”点赞
“河长”不只是写在公示牌上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