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西藏中职教育发展现状与挑战

2018-04-18王学男张志新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精准扶贫西藏

王学男 张志新

摘 要 中职教育是西藏自治区实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教育脱贫的重要支撑。基于实地调研与政策研究,发现西藏中职教育在规模、师资和“对口支援”方面稳步提升,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在区域经济环境、中職教育发展水平、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就业环境及观念意识方面还存在一定挑战。建议采用普惠型和扶持型两类对策,为推进西藏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精准之道。

关键词 西藏;中职教育;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33-0059-04

中职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化技术人才和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渠道,更是西藏自治区实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教育脱贫目标不可或缺的支撑部分,与普通教育共同形成西藏自治区教育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轮驱动”。有研究表明,西藏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高于同时期高等教育的贡献率,与高中教育相比,部分省份的中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同时略高于全国中职教育的贡献作用[1][2]。这也再次证明,就目前西藏自治区的经济与教育发展特征和需求来看,在高中阶段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最为适合、高效与精准的选择,更是为西藏自治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业与人才结构、教育发展与扶贫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路径。

一、西藏自治区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一)中职教育规模稳定,自治区内外协同发展

对《中国民族统计年鉴》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在近15年的发展过程中,西藏自治区中职教育的规模经历了先稳定增长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规模下降发生的时间节点在2011年,这与内地西藏中职班政策的实施直接相关。内地西藏中职班2017年完成招生1814人,招生计划完成率由2015年的35.65%提高到2017年的90.7%,创近年来内地西藏中职班招生人数及完成率新高。目前在校生合计3430人,其中2015级713人,2016级903人,2017级1814人[3]。可见,西藏中职教育规模总量相对稳定,区内中职教育规模随内地西藏中职班招生提高而逐步减少。

就西藏自治区高中阶段的普职比构成来看,全区平均普职比为6.5∶3.5,调研发现各地区差异较大,昌都、山南和那曲等地的职业教育发展优势明显,而拉萨、阿里和林芝等地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更占优势,仅日喀则地区普职比大体相当,达到国家《纲要》中的目标水平。

(二)师资统筹建设,不断补充中职阶段师资数量

西藏自治区中职教师数量稳步提升,尤其是近4年快速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也得到一定补充。较之以往,师资队伍在数量上已有较大改善,生师比过低的现象逐步得到缓解,但“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较低,调研数据显示全区“双师型”教师占比为23.86%。尤其是在中职教育发展规模较大和较少的地区,师资匮乏现象更为突出,从全区总体结构来看,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仍需进一步改善。

(三)拓展“对口支援”新思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内地西藏中职班的举办扩展了“对口支援”的内涵和办学层次。通过多种措施,吸引和鼓励西藏学生报考内地西藏中职班。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改革内地中职班办学管理模式的同时,面向西藏产业结构需求,调整内地中职班专业设置,培养西藏急需、区内又难以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加强与内地省市职教集团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对口支援、联合办学等形式,充分利用内地省市优质教育资源,摸索、实践并发展西藏职业教育,使西藏职校学生也可以享受到内地先进的教育资源和多元的升学、就业机会。

二、西藏自治区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

(一)中职教育享受义务教育同等优惠政策

西藏自治区已经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将中职教育纳入优惠范围内。2011年起,西藏自治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两个“十五年”全覆盖。一是实现了学前至高中阶段教育(含中职教育)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全覆盖。二是将义务教育“三包”及助学金政策(即“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扩大到学前至高中阶段教育所有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并建立起从学前到硕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4]。中职阶段教育都纳入优惠政策范围内,与义务教育得到同等优惠政策的支持,在实现教育公平与教育扶贫方面迈出重大步伐。

(二)民族特色与本土实践是西藏自治区中职教育发展的优势

部分地区在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质量方面,凸显民族传统工艺和民族文化传承特色的同时,构建了区域中职教育发展的多层级、多元化体系。在职业教育规模较大的昌都、日喀则和山南地区,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各部门通力协作并配置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建立并完善实训基地,为技能学习和实践提供场所;提升和完善高质量、高技能的师资队伍与多级培训体系,教师有机会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培训,并对农牧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部分地区还支持举办民办职业教育,对公办职业教育形成必要补充,形成公办、民办共举的局面。

(三)逐步构建双轨互动与多级联动的特色职普教育体系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机结合,针对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巩固“两基”成效的目标,有效整合多重教育资源。其一,根据农牧区学生学习的特点与发展现状,各地区教体局将中职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互相打通,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特设职业技能课或者职业技术班,双轨并行。此举既丰富了学校课程设置与内容,发挥了学校教育对于传统工艺和技术的传承;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空间和内容,有效巩固了“控辍保学”工作的成效。其二,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以地区级职校带动县乡镇职校,多级联动,辐射发展。地区级职校以现代化专业技术发展为优势,县乡镇级职校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并行特色发展,并初步形成一定的流转与培训机制,逐步构建纵向多层级、横向多元化的中职教育体系,促进有效交流与共同发展。

三、困难和挑战

(一)特有的自然条件制约经济发展环境

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对口支援等方式;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状况依然存在;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與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小、层次低,经济发展结构较为单一,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经济结构与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招生就业不相适应,是西藏自治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体现。

(二)中职教育的硬件建设与师资建设水平不高

西藏自治区中职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又面临自治区经济发展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职教育的发展会产生影响。首先,基础建设还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办学规模偏小,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条件相对滞后,校舍及其建设资金、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第二,“双师型”教师匮乏,师资质量、结构与待遇亟待调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双语教学能力亟需提升;教师区域分布、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尽合理,教师队伍学科性短缺突出;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待遇偏低,相对普通高中阶段教师流动性较大。

(三)中职教育质量有待提高,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亟待更新

西藏自治区的职业教育体现出初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以传统手工艺为主,高等职业教育学科本位倾向明显,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结构比例失衡的特点。中职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层次较低,特色优势专业不明显,门类单一,与社会、企业的需求及市场需求结合度不高;办学模式单一,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总体较弱,导致西藏自治区的中职教育缺乏吸引力。

(四)中职教育吸引力不强

目前正在实施的大学生全就业政策在使更多的农牧民子女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解决其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使公职和事业单位的职位逐渐趋于饱和。而且,这一政策对中职生就业产生了制约作用,中职生源逐年减少而大量涌入普通高中选择升学。

(五)中职毕业生就业观念与意识较为保守

学生和家长就业观念仍旧比较保守,有待转变,学生就业仍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国家财政负担的岗位为主,就业去向单一,受政策影响较大,学非所用、有业不就、消极待岗的问题依然存在,不愿到企业就业,更少有人主动选择自主创业。同时,由于企业种类少、工作待遇、环境及稳定性较公职类职务偏低,虽然存在较大人才缺口,但仍无法得到毕业生的青睐,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目前,调研的数据反映西藏的中职就业率为7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

四、对策与建议

西藏教育以全面完成“两基”任务为标志,进入了从注重自身发展转向增强服务功能、从构建体系转向优化结构、从规模扩张转向注重内涵、从学有所教转向学有优教、从基本保障转向提升水平、从传统管理转向改革创新的全新发展阶段[5]。但中职教育的发展仍处于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阶段。

针对西藏自治区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求,特将对策建议分类提出,一类为普惠型政策建议,一类为有针对性的扶持型政策建议,两类政策并行,统筹规划,力求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西藏自治区中职教育稳定发展。

(一)普惠型政策建议

1.加强部门联动,为推动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服务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项社会事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结构与发展的目标,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工商各界对各级各类教育给予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藏区的中职教育需要以发展的眼光进行顶层设计,在人才的准入进口——培养过程——就业出口各个环节,协调教育系统内外部组织,不但需要做好不同教育阶段的良性衔接与过渡,更需要各级政府的财政、人社、发改委、计生、科技、文宣等不同部门联动配合支持。

2.加大职业教育的专项投入

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需求,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健全并创新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合理设置专业,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贯通中高职教育。在此基础上,按照定位准确、模式先进、条件配套、特色鲜明、就业优势明显的要求,配套完善区内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并逐步配套建设一定数量的县级职教中心实训基地。

(二)扶持型政策与建议

1.进一步完善对口援藏机制,创新师资培养和流转机制

对口支援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有效且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也将对新时期西藏地区中职教育的长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对口支援工作要在补充中职教师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依托内地有关省市所属院校和国有大型企业共建西藏“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创新定向培养师资机制;支持一批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有关程序向社会公开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逐步建立教师流转的机制,形成良性的长期的交流合作模式,也有助于不同层级职校的互补发展。

2.进一步完善中职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保障

加大就业宣传力度,着力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通过完善多渠道就业的模式,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通过“产学研”深入结合,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平台和人才需求预测机制,深化援藏就业服务机制,搭建学生区外就业通道和平台,建立职业教育定向就业体系,加强在校学生就业教育、指导与服务,建立毕业生创业培育孵化机制,提供有力政策环境,加快创业就业实训平台建设。

放宽进入农牧区基层(在乡镇一级)的编制门坎,使得部分职业教育毕业生进入农牧区的学前教育、乡村农牧林业技术岗位。将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的政策延伸到中职毕业生。树立一批在企业、农牧区基层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成功典型。组织职业教育集团对口支援西藏职业学校,指导受援学校制定专业设置与建设规划,帮助受援学校建设骨干专业与特色专业,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提升办学水平。实行特殊就业政策,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区内外企业参与学生就业、创业计划;进一步完善就业援藏工作机制,适当降低西藏籍考生录取条件,增加就业援藏吸引力;给予中高职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尽可能实行订单招生或定向招生培养;实行中高职衔接计划,对愿意接受高职教育的中职毕业生,采取特殊招生政策进入高职学校就读。

3.加强学校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独特的高原气候条件、人文环境,使西藏形成了以农牧业、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结构[6]。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行业结构、职业结构的新需求,劳动力流向和学校专业设置标准,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合理调整专业布局和结构,突出重点优势学科和专业。围绕高原特色生物产业、优势矿产业、绿色食(饮)品业、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藏医药业、特色旅游业等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理工、农牧林水、生态环境、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加大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藏医藏药、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少数民族艺术等传统特色学科专业的发展。探索和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健全职业学历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相沟通的课程标准。

参 考 文 献

[1]张晓莉,张鹏,邵青红,申亚杰.西藏中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14(11):80-81.

[2]王鳳羽.基于丹尼森系数法的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16):57-62.

[3]2017年内地西藏中职班招生工作取得新突破[EB/OL].(2017-10-15)[2018-07-02].http://www.xizang.gov.cn/xwzx/qnyw/201710/t20171016_146091.html.

[4]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关注中等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07-05(1).

[5]马树超,范唯,郭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政策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1):1-6.

[6]房灵敏,江玉珍,贡秋扎西,徐爱燕.当前西藏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12.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under Background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Wang Xuenan, Zhang Zhixin

Abstract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to realize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through education by 2020. Based on field survey and policy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ibet has been improved steadily in scale, teachers and "counterpart support", having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challenges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raining mod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and concept awareness. It is suggested to adopt two kinds of inclusive and supportive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precise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ibet.

Key words  Tibet;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Author  Wang Xueman, Phd student of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8); Zhang Zhixin, lecturer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精准扶贫西藏
天上的西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