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居民生命周期消费特征及其区域差异

2018-04-18赵周华王树进

人口与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区域差异生命周期消费

赵周华 王树进

摘要:在人的生命周期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会发生变化,由此引发人们关注年龄与消费之间的变化关系。本文在理论基础上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生命周期特征及年龄效应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生命周期消费特征呈现驼峰形状,与经验事实相符,这种形状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农村居民消费高峰出现的年龄点上,东部为48岁,中、西部为54岁。此外,农村居民消费的年龄效应呈现“U”型特征,说明农村居民在青少年期和老年期这两个阶段年龄对消费的影响比较大。

关键词:生命周期;消费;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C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8)02-0048-09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8.02.005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在人的生命周期内,随着年龄不断增加,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存在差异,由此引发人们关注年龄与消费之间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人的生命周期看就是生命周期消费特征。既然年龄是影响消费的一个基础性因素,那么消费的年龄效应是否也随着生命同期阶段的不同而变化。

从现有文献看,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涉及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从理论上看,最早且比较有影响力的是莫迪里安尼(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消费假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命周期一持久收人”假说(LC/PIH),它把收入和人的生命周期结合起来分析消费者的行为,认为一个人具体某个时期的消费取决于一生收入的预期,而不是当前收入,由于收入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会存在一定的波动,所以个人消费也会因其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而不同。虽然上述假说很好地解释了生命周期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但却忽视了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变化对消费需求产生的作用。因此,学者们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人的消费需求变化。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五个层次。通常人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才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但是,人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层次需要的强烈程度是不同的。在少儿及青少年阶段主要是基本的生理需要,成年后,对高层次的需求越来越多,到了老年阶段后,又回归到较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需要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然后回归到较低层次的抛物线形状,从而对应的消费也是由低到高再下降的抛物线形状。

对人的生命周期消费曲线的分析除了理论探讨之外,还具有很强的实证性。根据生命周期一持久收入的分析框架,如果金融市场是完善的,那么最终得到的“消费一年龄”曲线呈现单调变化,但该曲线具体是向上、向下还是水平,取决于实际利率与时间偏好折现率的相对大小。大量的事实和实证检验表明,“消费一年龄”曲线呈现驼峰状,早期消费随着年龄增加不断增加,到一定年龄到达顶峰,随后就逐年下降,这种变化具有普遍性。学者们试图从生物学、经济学、心理学等领域解释曲线呈驼峰状的原因。从生物学角度看,随着年龄不断增加,人的身体机能不断衰老,其消费水平一般发生下降,但消费需求会有调整,特别在老年阶段,医疗费用会大幅度上升;经济学角度则认为收入的不确定性、家庭人口结构变化、消费与闲暇替代等是形成“消费一年龄”曲线驼峰状的原因;从心理学角度看主要是由于时间偏好折现率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造成。

上述研究虽然从理论和实证上对人生命周期的消费给予了关注,但是这些生命周期消费特征是基于国外社会经济背景而得出的。我国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特征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我国居民生命周期消费特征表现如何?此外,在生命周期过程中,年龄作为居民消费的一个影响因素,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即年龄效应是怎样变化的呢?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验证。考虑到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社会经济特征存在差异,特别是我国农村居民不涉及退休行为即所谓的“退休-消费”之谜以及面临社会保障作用比较有限的事实,能够在生命周期的老年阶段保持原来的消费路径,本文最终选择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

本文分析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对我国农村居民生命周期消费特征进行实证检验,比较与以往研究得到的“消费-年龄”特征是否存在差异;二是从空间视角看,由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消费观念、地理环境等不同,农村居民生命周期消费特征在不同地区是否存在差异;三是在生命周期消费特征中农村居民消费的年龄效应是如何变化的以及这种效应是不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制定经济和产业发展政策、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图1是根据相关理论提出的农村居民生命周期消费行为的分析框架。图中横轴为年龄变量,纵轴为消费变量,假设曲线是农村居民生命周期消费的变化轨迹,ABCD是农村居民消费在生命周期中变化的转折点,转折点与转折点之间反映的是持续的时间。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演化还会受到文化、制度、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根据该分析框架,对农村居民生命周期消费特征的分析,其实就是要关注农村居民生命周期消费特征的转折点及这种转折的内在逻辑。

1.年龄与农村居民生命周期消費

从生命周期角度看,一般把人的一生分为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三个阶段。一般而言,相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具有一些共同的消费需求偏好,而不同年龄阶段人口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特点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种年龄一消费动机的差异使得年龄成为市场细分时一个重要的人口变量。

此外,不同年龄的农村居民,其收入往往也存在差异,所以消费还会因居民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收入不同而受到影响。年龄与收入的关系是比较容易观察到的,在青少年期,没有收入或收入较低并且消费需求层次也较低,所以消费支出也较低;到中年期,收入水平提高,同时家庭人口规模增加,耐用消费品等各方面支出要比少年期大大增加;而到老年期,受身体机能退化及收入水平下降,使消费层次又回到满足基本需要和服务的较低层次,因而消费水平又会出现下降。

据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说1:我国农村居民生命周期消费特征曲线符合经验特征,呈现驼峰状,而农村居民消费的年龄效应在少年期和老年期较大而在中年期较小,呈现“U”型变化特征。

2.区域社会经济特征与农村居民生命周期消费

居民消费作为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除了受年龄这个基础性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到其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主要包括收入、资产、偏好、教育程度、社会保障等。农村居民的这些社会经济特征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一方面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同,另一方面还可能由于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农村居民生命周期的消费特征虽然与年龄密切相关,但农村居民个体在各区域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特征,因而在其生命周期的消费特征也不尽相同。

据此,提出研究假说2: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农村居民个体在各区域的偏好、收入、社会环境等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消费需求,使农村居民生命周期的消费特征和年龄效应具有区域差异。

三、实证模型

为了考察农村居民消费的生命周期特征及年龄效应,本文借鉴了曼昆(Mankiw)和韦尔(Weil)所提出的对居民住房消费支出的分解办法。该方法认为居住消费支出是家庭成员共同消费的,所以把家庭中每个成员根据其年龄段设定为虚拟变量,然后用家庭消费支出数据对其虚拟变量进行回归,这样就把家庭的消费支出分解到家庭成员个体上。这种分解方法可以表示为:

式(1)中D可以理解为家庭的总消费支出或者是家庭某一类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支出,Dj表示家庭第j位成员的支出,N表示家庭成员数。需要解释的是,家庭消费的某些产品是满足家庭成员共同需求由成员共享,比如,家庭购买的家用设备等就属于此类商品,这些消费品存在规模经济,这样的话,家庭成员消费支出的相加之和就会大于家庭消费支出。因此,对存在规模经济的商品来说,估计出的Dj包含了规模经济效应,相加之后会高估家庭消费水平。要完全剔除规模经济效应就必须要清楚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哪些商品存在规模经济以及商品规模经济的程度,显然这是难以度量的。

考虑到农村居民个体的异质性特征,即年龄相同但其收入、拥有的财富、家庭特征及偏好不同,这些异质性特征也会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产生影响。参照曼昆和韦尔的方法,本文在每一个年龄组别里选取一个代表消费者,这个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能够反映这个年龄组别的平均值,当然这个消费者的其他特征也代表了整个年龄组的平均值。这里,以ai表示年龄为i的代表性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其中i=0,1,2,…,80。因此,个人消费支出Dj就可以表示为:

在式(2)中,DUMYj(i=0,1,…,80)是一组代表年龄的虚拟变量:如果个体j的年龄为0,则DUMYOj=1;如果个体j的年龄为1,则DUMY1j=1,以此类推。需要解释的是,不论农村还是城市,居民一旦活到高龄之后,其消费水平基本接近,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预期寿命估计不足80岁且样本中高龄人口所占比例极低。因此本文在样本期内将年龄超80岁的老人统一按80岁来对待。

根据式(2)设定的个人消费水平,家庭消费支出总和D就可以在式(1)的基础上重新写成:

式(3)就是从农户家庭消费支出估算分解出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数学函数。由式(3)可以看出,这个模型通过单纯的农户家庭消费支出对年龄变量的虚拟变量做回归就能得到对参数ai的最佳估计。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参数ai的经济含义是抽象出年龄为i的代表性消费者支出水平,且这个消费者的所有社会经济特征都处于全社会该年龄消费者平均水平上。此外,对任何两个参数αi与aj(i,j=0,1,…,80)作比较,反映的是第i岁和第j岁代表性消费者的支出水平差异,也包含了他们社会和经济特征的差异。因此,可以看出aj并不等同于农村居民年龄本身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根据上述公式估计出虚拟变量DUMYi的系数ai仅仅表示年龄为i的代表性消费者的支出水平,并不是决定消费支出的年龄效应,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因个体年龄增长而导致的消费变化都是由于年龄造成的,还包含着其他的因素:第一,社会经济特征。如不同个体在收入、财富和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第二,个体年龄不同,其出生年代也就不同,那么个体的成长经历对消费影响也不同,本文把这种效应定义为世代效应。

对年龄效应的考察,就必须控制影响消费支出的其他因素。如果年龄效应造成的消费走势与包含其他经济特征时的结果相似,那就说明即使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年龄本身仍是农村居民消费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首先在式(2)的基础上对模型进一步修正。本文将反映农村居民收入、财富等的控制变量加入模型,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有家庭经营收入和其他非农收入,近年来农户家庭的非农收入占比越來越大,本文中考虑的收入变量是农户家庭的总收入,没有对收入结构加以细分。

控制了收入、财富因素的影响后,如何控制农村居民的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是分析的难点所在。假定x是控制了收入等因素的效应在某年某个年龄消费者的支出水平。年龄、时期、世代三个变量是线性相关的,其中两个变量可以组成另一个变量的线性函数,在数学上,世代(出生年份)=时期(年份)一年龄(自出生至今),如果把这三个变量都加入回归方程就会导致完全共线性。此时的消费支出水平是由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时代效应共同决定。因此,要从x中把纯年龄效应分离出来,必须控制x中的时期效应和世代效应。因本文使用的是截面数据,时期效应可不去考虑。只需要在社会和经济特征外,再控制世代效应即可。也就是说,应针对样本数据估计以下计量模型:

四、实证检验

1.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农户家庭的生活消费支出(E)。生活消费支出是指农民家庭当年用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实际支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目录,农户家庭的生活消费支出主要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家庭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八个方面。本文对统计样本农户的各项消费支出进行整理,最后加总得到农户家庭的生活消费支出数据。在进行模型回归时,对该变量取对数做了数据变换处理。

(2)核心解释变量:各个年龄的虚拟变量。原则上农户家庭的每个成员的年龄都进入回归模型,但考虑到个体生命周期的特征,特别是在进入高龄后,消费的特征基本趋于一致,本文把农户家庭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统一标记为80岁,因此,本文进入模型的年龄段变量为0岁到80岁。

(3)控制变量。控制变量主要为农户家庭的社会经济特征变量,具体为:①农户家庭全年总收入。这里收入包括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人、转移性收入、征地补偿、亲友馈赠等各项收入之和。在实证分析时只考虑农户家庭的总收入、而没有对各项收入变量分别引入模型进行分析。②农户家庭的资产。这里的资产主要包括金融资产和固定资产,其中金融资产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主要涉及年末存款余额和年末家庭对外投资余额两项,其中年末家庭對外投资余额包括债券和股票两项,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产,用农户家庭年末拥有居住房屋原值进行度量。③社会保障变量。该变量主要涉及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类变量。在模型中,这两个社会保障变量以虚拟变量的形式进入模型,即分别以农户家庭户主是否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来表示。在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主要是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是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此外,一些农户家庭户主没有参加新农保和新农合而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也被看作具有社会保障。

2.数据来源及基本情况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201 1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该数据样本共有农户3244户,其中东部地区农户的样本为1021户,中部为1220户,西部为1003户,所占整个样本数量的比例分别为31.47%、37.61%和30.92%。样本家庭户涉及总人口29814人,其中农村人口12569人,样本观测值平均年龄在38岁,中位数为39岁。图2显示了样本中农村居民个体的年龄分布。

此外,我们将样本数据的年龄结构(见表1)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样本数据与“六普”数据的人口年龄结构基本相似,因此,该样本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可代表全国人口年龄的分布。

3.变量的统计描述

表2报告了进入模型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主要考察变量的均值和方差两个统计变量。因每个年龄设置为虚拟变量,共计81个,数量过多,所以没有列出。

4.实证结果

(1)全国样本数据的实证结果。图3是农村居民消费的生命周期特征及年龄效应的变化趋势图。该图是根据模型回归结果中各个年龄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进行整理绘制而成,并且把回归系数用核密度函数进行了平滑。图中左边纵轴反映的是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对数,右边纵轴反映农村居民的年龄效应,横轴代表农村居民个体的年龄。

根据图3,从农村居民消费的生命周期的特征可以看出,0-4岁,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在逐步下降,4-16岁消费支出呈现上升的趋势,16-27岁是一个平稳缓慢增长的阶段,这个阶段农村居民个体的消费支出水平变化不大,27岁是比较重要的拐点,从27-48岁,农村居民个体的消费支出水平呈现快速的上升趋势,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在48岁达到最高峰,此后开始下降。从整个生命周期看,27岁和48岁是整个生命周期消费的分界点,也就是说,48岁之前消费总体上在不断增加,只是在各个阶段上升的幅度不同而已,而48岁之后的消费则出现了下降趋势。因此,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一年龄曲线呈现出驼峰的形状,这种曲线特征的存在可能有如下的现实基础:从个人生命周期视角看,少年期阶段没有收入,中年期的可支配收入会有很大提高,而到了老年期,农村居民的收入又会发生下降。此外,从家庭角度看,48岁左右是作为父母支持其子女而投入协助成本最大的时期,因而在这个时间的支出也就相应比较大,从而会形成消费支出的高峰。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年龄效应是在剔除收入效应、财富效应及社会经济特征效应后得到的。根据图3,农村居民消费的年龄效应呈现“U”型的变化特征。在30岁之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年龄效应与生命周期消费特征保持一致,而30岁之后,特别是在60岁以后,年龄效应有一个向上发展的趋势,而农村居民的生命周期消费特征在这个阶段呈下降的趋势,发生了背离。这说明,农村居民在30岁之前和60岁之后年龄对消费的作用比较大,而在成年阶段相对其他因素来说年龄作用较小。

(2)东、中、西部样本数据的实证结果。图4反映的是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生命周期特征及年龄效应变化趋势。根据图4,东部区域农村居民的生命周期消费特征可从四个阶段考察。0-9岁消费支出呈现上升趋势,9-13岁出现下降,13-50岁为一个较长的上升阶段,50-69岁呈现下降趋势,69岁之后出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从生命周期看,消费的低谷出现在少儿期,消费高峰出现在50岁。从年龄效应看,青少年阶段年龄对消费作用很大,在中年及老年前期,年龄的作用在下降,而在老年后期年龄效应得到加强。因此,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年龄效应也呈“U”型特征。

图5是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生命周期特征及年龄效应。根据图5,中部农村居民的生命周期消费特征可从四个阶段来考察。0-9岁消费支出呈现波动下降趋势,8-14岁出现波动上升的趋势,14-27岁出现小幅下降,从27岁开始出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一直到54岁,从54岁之后是一个下降的趋势。从生命周期看,消费低谷出现在少儿期,消费高峰出现在54岁。从年龄效应看,青少年阶段年龄对消费作用很大,在中年期,年龄的作用在下降,而老年期年龄效应得到加强。

图6是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生命周期特征及年龄效应。根据图6,西部农村居民的生命周期消费特征可从两个阶段考察。0-26岁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消费支出波动趋势,但上升非常缓慢,27-54岁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54岁之后则是一个下降的趋势。从生命周期看,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在成年期之前的消费虽有波动但保持不变,消费的高峰出现在54岁。而从年龄效应看,25岁之前这个阶段年龄对消费作用很大,在中年期,年龄的作用在下降,而老年期年龄效应得到加强。

综上所述,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生命周期特征基本相似,呈现驼峰形状,但是消费高峰所对应的年龄在各个区域存在较大差异,东部为48岁,中西部为54岁。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高峰年龄差异可能的原因是: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农村居民收入高峰及财富积累的年龄点就会提前。从年龄效应看,全国及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的年龄效应表现出“U”型的变化特征,在生命周期的少儿期和老年期,年龄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比较大,而其他因素影响较小,而在生命周期的成年期则正好相反,年龄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作用不如其他因素如收入、资产等影响大。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生命周期特征及年龄效应进行了估算,发现农村居民生命周期消费特征基本呈现驼峰形状,和经验判断相符,而且这种特征在我国东、中、西部存在区域差異。另外,农村居民消费的年龄效应呈现“U”型变化特征,这说明,在生命周期的早期和后期,年龄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的政策涵义体现为:第一,在我国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老年人口的消费和成年阶段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从国家和地区层面要关注老年人口消费需求行为,了解老年人口的消费偏好和消费需求,从而对制定产业政策起到指导作用。第二,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政策,稳定农村居民消费信心,对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进而拉动内需有重要意义。

本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一,本文分析的消费数据反映的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而没有考虑农村居民的耐用品消费。因此,后续研究可以收集耐用品的消费支出数据进一步分析。其二,研究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迁,理想的数据是面板数据,但面板数据目前在国内还比较稀少。因此,后期可以尝试采用面板数据进一步验证本文的研究结论。

[责任编辑 武玉]

猜你喜欢

区域差异生命周期消费
基于云制造模式的产品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探索ASP.NET的生命周期
消费舆情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信用消费有多爽?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选择探析
税收筹划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