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个时代的楷模,那么远,这么近

2018-04-18周甜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钟扬楷模亚军

周甜

《播種者钟扬》这篇报道,我们用了一万多字的篇幅报道复旦大学的钟扬老师。2018年1月底,我和几十个媒体同行一起,走访上海、成都和拉萨三个城市,通过大量的外围采访,试图还原钟扬53年的生命留给这个世界的一切。采访时,距离钟扬因车祸离世过去四个月了。

他用一生收集了一千多个物种,四千多万颗种子,在青藏高原刷新了植物学家所能达到的极限。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的称号。他那张背着双肩包、在野外采集种子的照片出现在杂志封面,他的故事在高铁和机场的大屏幕里被滚动播报。

采访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钟扬生前的同事兼好友、复旦大学杨亚军老师的讲述。杨亚军其实有点担心,新闻报道会把钟扬塑造成那种刻板的先进人物形象。“一个人感动我们,不是因为他太高太远,他就活在我们身边,又比我们优秀那么多。”

采访最后,杨亚军想起了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一件小事》里写下的文字: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站在记者的立场上,我想,我们报道钟扬的故事,不是为了凸显大多数人的普通,我们希望给普通的你我他,给那些无力的疲惫的生活,注入一道光亮和感动。

钟扬像流星,那么激烈地燃烧自己,璀璨而短暂。他的生命停止在了53岁这一年,生命是有限的数字,他播下的希望却是无限的永恒。

大量的采访之后,我脑海里最常闪现的,是杨亚军老师转述的那个画面:钟扬坐在飞机上,他身材高大,比较胖,在紧凑的经济舱座位上,即将结束一趟飞行。“打开遮光板,调直座椅靠背,收起小桌板。”播报声响起,“为什么要打开遮光板呢?”他叫住空姐问道。空姐没能给他答案,他后来多次咨询得到答案后,又叫住了那位空姐,“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了吗?”“还是不知道。”空姐答。“那我给你讲讲吧。”

这就是钟扬,他会追问,而且是追到底,他一直在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这些知识尽可能传播出去。

猜你喜欢

钟扬楷模亚军
心有榜样
时代楷模
凌晨3点的闹钟
种子天堂的追风者:来世许你柔情
种子天堂的追风者:青山埋忠骨来世许柔情
时代之子的澎湃人生
完美楷模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二十元的孝顺
中国女杰 时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