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有“调皮大王”父母需警惕多动症

2018-04-18安七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边玩多动症冲动

安七

10岁的斌斌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从上学起,斌斌就顽皮、多动,做作业马虎,但学习成绩尚可。三年级时,上课坐不住,小动作多,铅笔咬了又咬,橡皮切成许多小块,乱涂课本。到了五年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和邻座同学讲话,有时做鬼脸、讲笑话,逗引同学,有时摇摇椅子、敲敲桌子,妨碍其他同学学习,破坏课堂秩序。老师虽然多次批评,斌斌却毫无改进。在做家庭作业时,边做边玩,东张西望,马马虎虎,成绩越来越差。后来,斌斌的父母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斌斌得了多动症。

专家指出,儿童多动症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有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的症状。症状发生在各种场合,且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约为4~9倍。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是目前儿童心理学界、儿童保健学界、儿童教育学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有哪些典型的表现呢?

活动过多

这类孩子不论在什么场合,都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地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咬铅笔、切橡皮、撕纸条、拉同学的头发衣服等。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轮流活动时迫不及待,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由于自控力差,这类孩子常说一些使人恼怒的话,家长讲话好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常引起大人的厌烦,他们胆大不避危险,不计后果,尤其在孩子情绪激动时,常出现不良行为,如说谎、偷窃、打架等。敢翻墙爬高,喜争吵打骂,想称王称霸。

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包括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主动注意是指用自己的意志去注意某个事物,如上课注视黑板。被动注意是指受客观事物吸引的注意,如看电视。多动症儿童注意力的特点是主动注意减弱,被动注意亢进。这类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与实际年龄不相称,如在上课时,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做作业时也边做边玩,随便涂改,马马虎虎,潦潦草草,错误连连。平时做事常丢三落四,有始无终。

冲动任性

这类孩子由于自控力差,冲动任性,不服管束,常惹是生非。玩得高兴时,又喊又叫,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好发脾气。这种喜怒无常,冲动任性,常使同学对他既害怕又讨厌。由于不合群,可造成其反抗心理,常常会发生自伤和伤人的行为。

那么,当感觉孩子有多动症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发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被动注意占优势,可让他从事感兴趣的活动,如看画册、听故事。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可有意识地让他下棋、画画等,锻炼注意的集中性、持久性。但是,要求孩子学习做事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疲劳。

培养孩子善始善终的习惯。孩子做事时,往往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干扰的影响,例如别人的交谈,窗外的声响等都会使孩子放弃手中正在做的事情。因此,家长对孩子做事要多关心和指导,加以肯定和表扬,鼓励他做好每一件事,不要半途而废。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要提高孩子的认识,让他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帮助孩子逐步学会正确判断和评价自己的行为;要制订一些简单的规章制度,作为孩子的行为准则,让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孩子把过多的精力引导发挥出来。对于这类活动过多的孩子要进行正面的引导,家长和老師要组织他们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使他们过多的精力能释放出来。但是,在安排他们进行活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危险。

正确对待孩子的病症。矫正治疗孩子的多动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耐心地对其教育引导和矫治,切不可采用歧视、打骂等粗暴的手段,更不能侮辱其人格,损伤其自尊心,否则不但不能达到矫治的目的,而且有可能使其加剧,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但对孩子打架伤人等攻击性行为、破坏公物等破坏性行为以及说谎逃学等不端行为,应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坚决制止,不可袒护。(编辑 冀青艳)

猜你喜欢

边玩多动症冲动
“冲动”不是真担当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边玩边读
冲动
边读边玩小游戏系列
边玩边除霾的净化神球
房子犯了多动症
天底下最幸福的工作 边玩边赚钱
他的冲动我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