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在生命中的母爱
2018-04-18王建成
王建成
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人都享受母爱。母爱的阳光雨露滋润着每一个人,从幼年到成年,甚至一生,尤其是我。
当今天,我已步入生命的老年;当今天,母亲已远离我而去,我更有如此深切地感受。
母亲是个普通的女性,她1937年出生在江苏苏北,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复兴镇田桥村。兄弟姐妹8人,她排行第八,人称“八子”。母亲童年苦难,1岁没有父亲,8岁没有母亲。解放前苏北是个出了名的穷地方,可想而知,在那个困苦的年代,没有父母亲的孩子生活是多么艰辛。
母亲靠大不了她几岁的哥哥姐姐拉扯养大,常年靠拣人家地里剩下的豆子、高梁须子、菜叶子和捋榆树叶过日子,不要说逢年过节,就是平时连吃顿饱饭都不能够。穿得是哥哥姐姐一个个退下来的破旧衣服。小时候,好心的邻居生怕她养不大,多次建议将她送人抚养,可相依为命的哥哥姐姐死活都不肯,直到解放后日子才好一些。就在母亲16岁那年,在福建工作的四姨怕她在家受苦,把她接到福建厦门,在这里认识了当兵同是江苏淮安老乡的我父亲,1957年随父亲转业到闽北光泽县安家,生下了我姐弟三人。
也许是幼年人生的苦难,也许是坎坷生活的艰辛,养成了母亲一贯善良、朴实、富有同情心的秉性。让她对人生,对世间的一切人和一切事都充满了爱。记得我懂事起,就常听她讲要做好事做好人,好心有好报的故事。那时母亲用这最初最朴素的语言向我们灌输人生最本质的道理,对儿时的我们影响很大,让我们至今都记忆犹新。
我的母亲和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一生都为着自己的儿女,把满腔的情爱都给了孩子。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我一家吃饭是在公家食堂。当时粮食定量,大人一餐3两,小孩2两,凭饭票去取。可每次吃饭时才三岁的我总是抢过母亲3两竹罐饭来吃,母亲看了只是微微一笑,拿过我的2两竹罐饭接着吃。幼年的我全没想到大人要承担那么多的事,吃那么一点饭怎么够,只顾自己多吃。而母亲也从不多说什么,后来每次吃饭她都是习惯地把3两的饭罐推到我面前。那时她饿了就自己煮些青菜叶子或去买些糠饼来充饥,她的胃病就是那时留下的。多少年后生活好了,母亲提起这段往事,没有讲到自己怎么挨饿,只是叹气地说:“那时的孩子们真是苦啊,连饭都不能吃一顿饱的!”
还记得一事,我上初中时,冬天穿的是厚厚黑蓝色绒衣(又叫卫生衣),虽然很暖和,价钱便宜,但样式和颜色土气。看大多数同学都是穿着毛衣,鲜艳漂亮,特别是下午上体育课热时脱掉外衣露出来,红红綠绿很是好看,我真的好羡慕。一些同学都笑话我穿卫生衣,说我老土,我心里很不好受。那天,我受了同学嘲笑,放学回到家时赌气地将卫生衣脱下往椅子上一扔,说:“妈,我不穿这卫生衣了,人家都笑我,我要穿新毛衣!”母亲当时坐在灶前烧火,听了一愣,坐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眼睛似乎红起来,很是难过的样子。我马上后悔,可是话已出口,只好马上冲出门去。那些天,母亲都没说什么,正好县里有招工的,母亲托人去做帮工,一连七八天时间,最后结束那天母亲领了工钱就上街买来一斤多毛线。连续几天几夜赶织出一件毛衣,当母亲早早叫我起来试毛衣的一刹那,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然而母亲的爱远远不止这些,1985年我结婚时,因为家里没有什么积蓄,母亲很是操心,什么事都要精打细算,买完这个买那个,再预算做家具、办酒等就没有钱了。特别是床上用品我开始担心没有钱买,没想到母亲结婚那天却奇迹般地从木箱中拿出一叠床单、床罩、被套、蚊帐、枕巾等,原来母亲很有心,早在多年前就开始置备,有一点钱就买一样东西,让我顺利地办完了婚事。后来妻子生孩子,母亲老早就开始准备孩子的衣服、裤子、鞋袜、被子等,母亲是过来人,什么都考虑周到,不用我们费半点心。孩子生下来,母亲一直帮忙带,孩子洗澡、穿衣喂饭等,事情不知多少,都是母亲在操劳忙碌。特别是孩子生病,母亲怕我们没经验,都是自己带在身边睡,孩子哭闹得她一晚不能睡,母亲从没说什么。
那时年轻的我们真不懂事,反而觉得母亲帮带孩子就乐得轻松。全没想到母亲已是50多岁的人了,又长期有高血压,终于在1989年5月30日那天母亲病倒了。此前的几天她就感到头晕,人不舒服,但没空上医院去看,还是在家带孩子忙家务,直到觉得不行了才躺下来。我们送她到医院检查,诊断是脑血栓中风,因为走动和劳累,加重了她的病情。当晚出现了病危,躺在病床上的她也许感到不行了,喃喃地对守护在旁的我说:“我没有尽到责任,没有把孩子给你们带大!”当时我听了心里一痛,一下子泪满眼眶。
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一生一世都是为了儿女,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
母亲最后经医师全力抢救成功脱险,但却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这一病就是14年,直到2003年4月30日离开人世,走完了她66年的人生历程。母亲一生善良,充满了慈爱,本应像千千万万的老年人一样,有个幸福安乐的晚年。可是命运多难,让她童年受苦,晚年又病魔缠身,痛苦不已,先是中风偏瘫,后又并发糖尿病和白内障,造成双眼失明。可是病中的母亲却依然表现出对子女的包容和大度,她自己咬牙进行功能锻炼,什么事都尽量自己克服,不给我们添麻烦。她也不到我们儿女家去住,为的是不拖累我们。2001年我患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走路困难,每次回家她总是关切地问我病情怎样。我扶她上马桶时,她总是轻轻用手搭在我双肩,腿用力往上撑,生怕压坏我似的。这不经意的举动,折射出病中母亲对子女的抚爱。
母亲对儿女的爱不只是慈爱,还包含着一种严爱。用自身的言行引导孩子学会爱,包括爱家人、爱他人、爱事业、爱集体等,体现了人生的一种大爱。
记得小时候,邻居家一位3岁孩子因大人外出回老家,放在我家半个月,和我们一起吃饭睡觉,母亲天天要为她洗脸洗脚喂饭,我们稍有点厌烦,母亲就会说我们。说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学会爱护人,人家有困难应当帮助,何况还是邻居。确实,母亲在邻居中有很好的口碑,平时不管谁家有事她都会去帮忙,下雨时邻居家的衣服没人收,母亲都会替人家收好;邻居家的鸡晚上没人管,母亲都会帮着把鸡关到鸡笼里;一次邻居家二位老人的儿子外出10多天,家中没人挑水,母亲叫我每天挑担水送到老人家去。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一年冬天,寒风刺骨,我家正吃中午饭,一位老人带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讨饭到我家门口,人冻得颤嗖嗖地发抖,母亲看到把他们招呼到家里,将自己碗中刚装好的饭挟了一些菜,再倒进他们的碗里,让他们吃,还找出几件我们小时候的衣服让那小女孩穿上,最后老人带着小女孩千恩万谢地走了。
母亲是在1970年进工厂参加工作的,那时她已经40多岁了。工作中也许是苏北妇女那特有的质朴善良勤奋的秉性,不到三年就当上车间主任,入了党,先后评上了县和厂的先进生产者。母亲那时每天都是提早半小时上班,推迟下班。后来我们姐弟大了,也进工厂工作,母亲常常告诫我们要爱自己的厂,像爱自己的家一样;要尊重师傅和同事,要努力工作,她说:“人累不死,多做一点没关系!”有一段时间我工作状态不好,很消极,母亲那时刚退休,每天督促我早上班,并严厉地对我说:“什么都是人做的,你不做他不做那谁做呢?”我结婚做家具时,厂里生产的油漆我拿了一点回来漆家具,母亲知道非叫我拿回去还给厂里。
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高尚的。母爱是一种天性,母爱与生俱来,母爱的点点滴滴成了一种弥足珍贵的财富,始终一直藏在我的心里。
今天,母亲已离我而去,但她的爱一直笼罩着我们儿女。让我常常感受有母爱的幸福和温暖,失去母爱的痛苦和不幸。母爱成了我人生的精神支柱,让我充实而富有进取心,母爱激励我去爱人生、爱世间的一切。因为母爱,我一直在努力工作;因为母爱,我不断奉献自己的爱。我感激母亲,因为母爱,我学会了爱,爱事业、爱他人。这些年,我工作顺利,一些意外之喜,如购买到合意的住房,女儿考上满意的本科院校,外甥媳妇难产最后却顺利地生产……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种天意,我相信这些都是母亲慈爱善良的结果,母亲在遥远的地方保佑着我们。
母爱,让我幸福,也让我流泪和坚强。母爱的阳光雨露充满了我的昨天、今天、明天,让我尽情地沐浴和享受。
在我的人生里,在我的生命中,永远镌刻着母爱的痕迹……(编辑 赵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