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抢“独角兽”
2018-04-18姜懿翀
姜懿翀
“36个自然日”、“23个工作日”火速过会,这是富士康创造的A股市场IPO的新速度。
3月8日,富士康的首发获通过。根据招股书,富士康拟募资272.53亿元,募资额度创下了A股市场近3年新高,以及A股科技企业有史以来的新高。成功上市后,富士康有望成为国内资本市场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
多个记录的刷新,表明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层开始突出对“BATJ”类、“独角兽”企业的上市服务。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的融资支持,留住未来的“BATJ”类企业,相信监管层还会继续采取有力的举措。
那么,哪些“独角兽”企业将捷足先登、分享到制度改革的红利?监管层未来又将出台哪些新的政策和措施?CDR等制度创新何时能够落地?
监管层力挺
富士康的过会背后,是中国监管层为新经济企业IPO融资开闸的决心——创造条件让优质企业在A股上市。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对此,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证监会会出台措施支持新经济企业上市。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产业,重点支持创新型、引领型、示范型企业。
3月5日,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表示,增加直接融资比重一直是国家所大力倡导的。今年深交所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新经济,要对“独角兽”企业在深交所上市开设绿色通道。
作为市场上的稀缺标的,除了上交所、深交所之外,“独角兽”正成为各大交易所竞相争夺的对象
3月9日,上交所表示,目前上交所正在开展优质创新企业境内上市的业务细节研究和交易所业务规则准备工作,且已形成了一套以服务“BATJ”类企业、“独角兽”企业为对象的服务方案,多措并举,助力优质创新企业发展。
3月23日,证监会回应“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等问题时表示,近期以来证监会已经深入研究借鉴了国外成熟经验,该项目仍处于研究论述阶段,时机成熟证监会也会积极推动相关项目落实。
从监管层的一系列表态中不难看出,以新股发行改革为抓手,通过一揽子政策改革,力争把第二批中国高科技企业中的优质企业留在国内,把第一批中国高科技企业中的优质企业吸引回国内资本市场,这已成为监管层支持“独角兽”的主要思路。
交易所竞相争夺
“独角兽”概念,最初由种子轮基金Cowboy Ventures的创始人Aileen Lee于2013年提出,指代那些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的创业企业。标准是创业10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
作为市场上的稀缺标的,除了上交所、深交所之外,“独角兽”正成为各大交易所竞相争夺的对象。
2017年3月,纽交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修改其上市流程的提案,来完善其上市标准,以吸引“独角兽”公司上市。因为类似瑞典在线音乐流媒体服务商Spotify等热门初创公司正寻求一种非传统的上市路径,即直接上市(Direct Listing)。今年2月初,纽交所的提议已获得SEC批准。
与传统的IPO募资不同,直接上市尽管允许公司的股份在公开市场上交易,但却不是以配售新股募资为目的。此外,直接上市的路径不会稀释现有股东的股份,也对公司现有股东所持股份没有限制。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如果Spotify直接上市成功且股价表现良好,其他科技公司可能同樣会考虑直接上市。据知情人士透露,Airbnb正在观望Spotify的表现,以考虑是否选择直接上市。
新加坡也加入了争抢“独角兽”的队伍,3月9日,新交所执行副总裁周士达表示,新交所计划未来两周公布“双重股权”(即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规则咨询文件,预计从咨询到公布约需要两个月,预计今年7月就能迎来首家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而且这很可能是一家香港科技公司。
吸取了失去“超级独角兽”阿里巴巴的教训,目前港交所也在进行各种制度的改革,以吸引优质企业上市,其中就包括了“独角兽”企业。
2月23日,港交所直接就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的上市制度征询市场的意见,“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制度或许就差临门一脚了。此外,港交所还希望修改上市制度,吸引其他已上市的企业将港股作为第二上市地。
据市场人士预测,小米、蚂蚁金服、陆金所、万达体育、斗鱼、猫眼等一系列“超级独角兽”及“独角兽”企业均可能在港股上市。
谁将捷足先登
哪些“独角兽”企业有望捷足先登、分享到A股制度改革的红利呢?
值得关注的是,3月23日上午,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管委会等联合发布了《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有164家,总估值6284亿美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大健康、文化娱乐和物流五大领域盛产“独角兽”。从具体榜单来看,蚂蚁金服以750亿美元估值高居榜首,滴滴、小米分别以560亿美元、460亿美元估值列第二、第三。估值在50亿美元以上的还有微众银行、平安医保科技、口碑、金融壹账通、京东金融、饿了么、平安好医生、威马汽车、联影医疗、蔚来汽车。由于科技部榜单选取的公司均为2007年以后创建的,被市场公认的具备高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大疆创新、药明康德、拉卡拉、迈瑞医疗等并没有出现在上述榜单。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独角兽”应该都是A股下一步争取的重点目标,都有可能分享到A股制度改革的红利。富士康过会之后,下一只走绿色通道的“独角兽”很可能花落宁德时代。3月12日,宁德时代更新了招股书,拟在创业板上市,募资资金131.2亿元,用于动力锂电池的生产基地、动力与储能电池研发两个项目建设。由于其庞大的体量,宁德时代一旦成功上市,极有可能成为创业板市值最高的企业。
面对全球多个交易所的争抢,A股最终到底能够吸引多少“独角兽”上市,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不容回避的问题
对于不少有VIE架构和AB股的“独角兽”企业来说,现在很是纠结:在A股上市是否一定要遵循盈利指标等现在还不明了;如果在国内上不了,又拆掉了VIE架构,那就是一个大麻烦了。要解决这个问题绕不开当下上市规则的改变,而这些都不像CDR或者绿色通道这么简单。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监管的意向上来看,新蓝筹在A股上市的条件至少不能落后于香港。推动新经济企业上市的制度改革,可能没有那么快。今年最主要解决的问题还是两地交易所发CDR。未来承接新经济企业的板块也不会简单地以主板和创业板来区分。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发出警示称:“按照目前回归A股和快速IPO的思路,让中国投资者分享独角兽成长红利的善良愿望很可能适得其反,一地鸡毛,甚至血流成河。”他建议,一方面,沪深交易所可用全新的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设计单独通道接纳“独角兽”;另一方面,要认真考虑设立第三家交易所的问题,按照注册制和新的交易制度以及交易所企业化来设计。至于CDR,有迹象显示,在政策的推动和召唤下,一大波“独角兽”正跑步迈向A股。据媒体报道,首批回归A股的“独角兽”企业名单已确定,包括阿里、腾讯、百度、京东、携程、微博、网易以及香港上市的舜宇光学共8家企业。
但是,也有不少人士对在海外上市的“独角兽”通过CDR回归A股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首先比较担忧的是对A股流动性的冲击。以阿里巴巴为例,其总市值近5000亿美元,发5%的CDR也有两三百亿元的规模。据中金公司测算,海外中资股市值规模约4万亿美元,四新类公司占比约42%。如果都发CDR的话,那对资金量的需求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更为重要的是,推动“独角兽”在A股上市,最为关键的是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那些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融资已不是最为迫切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推动CDR的重要性要远远小于支持未来的BATJ类企业上市。
(责任编辑 庄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