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杯赛停摆之囧

2018-04-18源乘

检察风云 2018年6期
关键词:杯赛禁赛奥数

源乘

編者按:近年来,杯赛之风如火如荼,形成了杯赛成绩影响学生升学的评价体系,在小升初、初升高的自主招生中尤为明显。一方面,这是素质教育的倒退;另一方面,杯赛监管不到位纵容了权力寻租、试题答案外泄等违法违规现象频出。在这种背景下,禁赛之风在2017年真正袭来。数地职能部门或明令出文或重拳出手,要求杯赛“停办”。一时间,素质教育如沐春风。但“禁赛令”只是一小步,接踵而来的难题是在名校选拔中,谁代替杯赛考量评价学生素质?这亟待主管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疏堵结合,真正还广大学子一个科学、公平、公正的优升之路。

从“如火如荼”到“纷纷停办”

杯赛,亦称“锦标赛”,系由各类机构主办的竞赛活动的总称。映射于教育升学,即语、数、外、化、物等课程的课外知识竞赛。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北上广深等地各类杯赛已逾百种。如图所示,知名的数学竞赛已不胜枚举。以“北京小升初”为例,有俗称的“5大杯”,分别是华杯赛、希望杯、迎春杯、美国数学大联盟、走美杯(数学,全称: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再以“上海小升初”为例,有俗称的“7大杯”,分别是亚太杯、中环杯、小机灵杯、希望杯、走美杯、春雷杯(语文作文)、全能五星(英语)。另据《工人日报》报道,武汉在2017年3月至4月陆续举行奥数、英语、作文等各类杯赛,合计多达16项。据此,杯赛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这或许印证了许多家长所说的“手中有证,心里才不慌”。

之所以杯赛会被如此重视,呈现高烧过热的迹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升学录取中,多数优质的公办校、民办校、私立校(即所谓“名校”)均将“杯赛成绩”视作筛选生源的重要依据。据《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对“已取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二、三等奖者”将给予酌情加分。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在其自主招生简章中亦对杯赛成绩优异者给予优先考虑。以“北京大学”为例。根据2017年3月16日在北京大学官网公布的《北京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简章》,申请报考者若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全国决赛获得优异成绩的,将被优先考虑。由此可见,随着名校自主招生比例的增加,“面试笔试结果”是录取的基础项,而“各类杯赛证书”则成了录取的加分项。通过杯赛证书增加升学砝码,拿到名校升学选拔的机会,已成为众多渴求名校橄榄枝家长们的不二选择!

但在火爆背后,部分杯赛被曝试题答案外泄、权力寻租、产业链乱象、收费不合理等情形。久而久之,杯赛设立的初衷渐渐被人为扭曲。正如成都为明学校招生处主任龚绍富所言,“竞赛的初衷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搭建平台。但如今,比赛的公平公正性没得到完全保证,杯赛衍生的各种学习资料的购买、报名费、培训费,不仅产生了各种利益链条,亦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以“上海”为例。小五班、初二班一度盛行。学生为升入名校、获取选拔性入学考试的资格,往往会参加与名校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补习班。尽管上海市教委自2012年起三令五申禁止举办小五班、初二班,但不少培训机构仍顶风作案,违法违规办学,其中存在的经济暴利可见一斑!另据成都市教育局披露的数据,2017年前十个月,成都市已累计查实1503所有照无证类培训机构、822所无照无证类培训机构,下达315份整改或者处罚通知,警告141所机构,罚款1.2万元,责令43所机构作出书面检讨、责令685所机构限期整改(其中143所机构停业整顿)。由此可见:一方面,杯赛成为众多家长渴求孩子接受更优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杯赛乱象却造成该渠道的不通不畅。此种双面性,令学生和家长疲于奔命,却又无可奈何。

沉疴之下,确实需痛下杀手整治杯赛。于是,“禁赛令”在2017年全面袭来!上海、成都、重庆、江苏、杭州、广州、北京等城市接连出手。上海首先高举禁赛打旗。2017年2月,“小机灵杯”“亚太杯”“中环杯”接连宣布停办。同年12月,“迎春杯”“走美杯”相继被要求停办,市教委亦发文“明令禁止小升初考试以奥数杯赛作为参考”“严禁培训机构针对小学生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对相关违规机构进行了数轮约谈。2017年10月23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意见》,明文叫停“小学奥数”,学校试卷不准出现奥赛题。同年11月,号称“成都最大规模数学、语文能力大赛”的联合杯竞赛被取消。据联合杯活动办公室统计,2015年、2016年的参赛人数均过万人次,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同年12月20日,重庆市教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严禁将奥数等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小升初”入学依据……一时间,“禁赛”成为热搜词,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禁赛令”的效果十分明显,家长们得以从“各类竞赛”的绑架中“松绑”,获得了些许喘息,孩子们则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然而,接踵而来的问题是谁来代替“杯赛”考量评价学生?这正折射出当前教育改革的最大痛点!

禁赛无法破解评价体系之囧

显而易见,整顿杯赛是十分必要的,叫停杯赛也是一剂有效的镇静剂。然而,禁赛令只是将原本乱象的杯赛偃旗息鼓,起到立竿见影的降温作用,却未深入骨髓地解决学生评价体系的难题。正如清华大学教授鲁白所言,“高中教育的全部导向是考大学,这必然影响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教育导向。改革高考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改革中国教育制度。而要改革高考制度,首先就得改革单靠分数选拔学生的评价标准,赋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选拔体系”。如果不能在学生评价体系上“大胆而审慎地动刀”,诸如禁赛令、严打培训机构、频繁通报违规招生的名校,充其量只是“隔靴搔痒”,谈不上治标,更别提治本!

可叹可惜的是,名校的自主招生之路走得并不顺畅,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弄虚作假、信息公开不透明等问题屡见报端,不少家长更扬言“名校条子生”太多,教育反腐迫在眉睫。笔者以为,反腐固然重要,但说到底,仍然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总得有一套游戏规则来筛选符合要求的学生来接受最优质的教育。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杯赛不是升学的唯一砝码,但却是目前被家长们认为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杯赛热背后,仍然是“择校热”。如果有其他公平的砝码,家长们又何必自讨苦吃呢!据杭州日报报道,奥数成绩已然成为杭州优质民办初中的“敲门砖”,尽管教育部门出文“明令禁止”民办初中将“招生”与“杯赛成绩”挂钩,但民办初中招生时家长主动向校方提供孩子各类杯赛的成绩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教改须动真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科学、公平、公开的学生升学评价体系,这正是科学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多年来,我们已經形成了以“书面的纸笔测验”为基本形式的考试与评价方式。大到“杯赛、中考、高考”,小到“学校考试、单元测验”均是此种方式。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水平,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与态度。”此种评价思路恰恰契合了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多元化地评价学生。显然,我们需要更多模式来考评学生。比如说,学生喜欢美术、爱好体育,甚至擅长更多其他内容,其获得的成果和荣誉也应当能获得同样的赞美和尊重,获取进入名校的PK机会。因材施教,才能给求学生源打开多渠道发展的大门。令人欣喜的是,在大学生源的招录上,我们看到了分门别类的招生简章,诸如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普通生等。

另一方面,处于竞争社会之中,我们无法避免竞争,无法避免强弱比较,人为消除竞争无疑是掩耳盗铃。可是,程序上的公开显然是公平竞争的前提。“信息公开”是目前程序公平最直接的方式。学校招录学生不应只公开招生简章、录取学生结果等信息,更应公开招生录取的过程性信息,比如面试得分的具体情况、面试老师的组成人员、评分的具体标准,这样才能在程序上做到真正的公开。再换个思路,也可以在程序上设置障碍,切断杯赛影响升学评价的路径。比如说,从2015年开始,“华杯赛”广州赛区参赛者的成绩及获奖等级,统一在初中招生结束后才公布。这样一来,民办初中在招生时即便有心违规,亦无法获取考生的奥数成绩。又比如说,上海最近推出的“公民同招”政策,在2018年将稳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让家长二选一,进一步降温择校热、杯赛热。

杯赛的停摆仅仅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教育改革是时候动动真格了!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杯赛禁赛奥数
一道陈省身杯赛题的思考
奥数是不是数学
“叶杯赛”会友记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
二年级奥数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