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的“STHALI”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2018-04-18任东霞李敬伟
任东霞 李敬伟
【摘要】鞍山市华育学校始建于1996年8月,学校占地41848.31平方米。建筑面积19323平方米。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总数936人。教职员工总数156人,专任教师118人。其中,高级教师59人,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49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从建校初公办民助转制为公立学校。有过100多个教学班,5000多名学生的顶峰期,也有地处城乡结合部,只能招收附近工人子弟、农民工子女的低谷期。现将走向成熟的华育学校以校本课程为引领的教育改革做如下探讨分析,首先进行学校SWOT分析。
【关键词】中学教育 “STHALI”课程 校本课程
一、学校背景分析
![](https://img.fx361.cc/images/2018/04/19/qkimagesxwjyxwjy201801xwjy201801104-1-l.jpg)
二、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的形成
基于上述的分析,在全校师生讨论基础上,教师代表的研讨推荐、领导班子梳理归纳、全校教师的共识决定,我们确定了华育学校的办学理念:
拥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勇于社会担当,富有自由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创建幸福家园。
如何有效的實现我们的办学理念,我们确立了华育人的教育宗旨: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实施学生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发展的教育方向。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成长的快乐,成功的体验,成才的机会。
经过大家的讨论为了将办学理念细化我们将幸福家园共同愿景分解为:文化修养,社会担当,自由创新三大主题方向。文化修养细化为:文明诚信,遵纪守法,自律自强,身心健康。学生主要性格品质体现:文明、诚信、踏实;社会担当细化为:热爱祖国,关心集体,调研实践,关注环境,主要性格品质体现:勤奋、担当、积极、乐观;自由创新细化为:自我认同,探索发现,小组合作,批判反思,主要性格品质体现:健康,坚强,勇敢。
基于上面的思考我们发现达成这些目标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是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发展基本框架图:
三、课程体系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学生拥有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课程发展目标
1.基础型课程完善与校本实施:宗旨在于培育学生学科素养。
2.特色型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结合我校自身情况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不同学科群的基础上开发的与学科有关的课程。
3.综合性课程的开发与共享:宗旨在于培育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着手从整合知识、创新教法、完善评价和培养情感四方面入手,将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相整合,最终形成一套以校为本的综合型主题教育拓展型活动课程及与之相匹配的综合性课程教材。
4.研究型课程拓展与深入:宗旨在培育学生能力,研究型课程是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素养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问题探讨、课题研究、项目策划与实施等。
总之最终课程发展目标应实现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
四、课程结构
以上述思考为基本依据,学校的课程体系基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主题实践性课程这四种课程的建设为方向,我们确立了六个方面的课程,体育健康课程群(Sports Health)、科技素养课程群(Technological Literacy)、人文素养课程群(Humanity)、艺术素养课程群(Artistic accomplishment)、生活技能课程群(Life skills)国际理解课程群(International course)共六大课程群,27门选修课课程,我们称这六大课程群为“STHALI”(斯塔利课程)。
五、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学校根据学生学习规律、学科内在结构的特点,将每学期灵活划分成若干个学习阶段,称之为“学程”。每学年6个学程,每学期3个学程,七年、八年、九年三个学年,共计15个学程。一个学程的教学时间基本为5周,其操作的基本要点是:一个学程完成若干门学科各一个模块学习;不同的学科设计不同的学程数;固定时间进行统一教学。
六、课程评价
1.设立定向反馈表,按办学理念和教育宗旨我们经常进行研讨每个课程是否达成了要求。
2.对每个课程进行当堂检测(课堂观察、试卷、竞赛、作品)、反馈问卷(教师、学生、家长)对每个课程都设计了评价。
3.我们设立了学科主题研修日,在规定的某一天对某一学科进行主题性研修其流程为:Step1提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Step2教师们研讨形成策略Step3设计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课堂教学反馈。若成功固化为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若失败再研讨策略与方法进行下一轮的实施。
七、课程管理和保障
1.为了保障课程真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得以体现我们设定了五化标准:开发多元化、课堂效率最优化、艺体修身制度化、教师发展多元化、家校合作一体化。
2.建立“华育中学课程管理系统”,为有序地实施课程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保证。
(1)开发学生学业管理系统,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袋,跟踪每一位学生在各学程的学习情况。
(2)加强命题和考试管理,组织规范有序的阅卷,为科学、准确的质量分析提供真实的、全面的数据,及时反馈教学和命题质量,并通过大量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提高命题的信度和效度,实现走班制下有效的质量监控。
3.编制“华育学校课程指南”
通过“华育学校课程手册”,系统介绍学校课程的设置、学习要求、课程或模块的基本内容,修习年限、管理规章等等,帮助学生全面、完整地了解初中三年学校所开设的各类课程,为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规划提供基本依据。
4.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
根据鞍山市教育局发布的学生综合评价标准为依据建立符合学校特性的发展性评价制度。课程是学校的主旋律,课程改革是学校的生命线。我们知道教育的路很长,我们会一直在路上;我们知道教育的路艰险,我们要断腕前行;我们知道我们的教育生涯有限,让我们精神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