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如何开展阅读教学
2018-04-18郭相成孙妮妮
郭相成 孙妮妮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肩负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的重要责任。阅读教学不能再沿用旧模式,而是要直接指向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阅读策略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巧妙提问,以激发学生阅读热情;要巧用留白,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要鼓励质疑,以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掌握方法。
【关键词】阅读策略 提问 留白 质疑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也就是说课文是学习材料,学习载体,我们要借助这些载体来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方法,习得策略,提高能力。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这正是这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形势下的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独立思考、充分想象,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这正是阅读教学的新取向。那么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如何开展阅读策略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巧妙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也非常重视提问,但提问只限于师问生答,提问形式单一,并不能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自然也就失去了提问的功效。为了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要对问题本身与提出形式精心设计,要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1.以选择题的形式提出。如《跑进家来的松鼠》一课,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中跑进家来的松鼠在我家发生了( )件有趣的事情?A.2 B.3 C.4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选择题更有吸引力,更能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自然就会带着疑问展开主动阅读。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后提出这道题应该选择B。接着,再让学生思考是哪三件事?这样的两个小问题就可成功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让学生深深入文本独立思考,学生的阅读自然就不会只是局限于简单的读,而是能够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而且是热情高涨地参与其中,能够真正地享受到思考的乐趣、阅读的乐趣。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与学生的层层思考下总结出是如下三件有趣的事,储备冬粮、晾晒蘑菇、烟囱过冬。接着再让学生来思考从这三件有趣的事上我们可以发现这是关于松鼠的什么特点?自然就可以让学生想到介绍的是松鼠的生活习性。这样就可以带领学生直奔主题,让学生真正掌握可以通过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比起以往直接地提问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要更有趣、更有效。
2.以图像的形式提出。对于处于感性认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图像更为有趣、直观,更能引发学生积极的阅读热情与亢奋的思维状态,现行教材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插图占有很大的比例。为此,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同时还要善于借助网络平台来收集更多直观生动的图片、视频等,以带给学生更直接的感官刺激,引发学生的想象与思考。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大多学生并没有亲眼目睹过桂林山水之美,在阅读时往往并不能置身其中。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媒体的优势来向学生直观而动态地展现两组图片。第一组大海、西湖、漓江的水;第二组泰山、香山、桂林的山。引导学生来概括山与水的特点。如此就可以将学生所没有见过的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动态地浮现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的理解不再只是局限于文本,而是更能深刻地感受到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
二、巧用留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留白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种创作技法,能够给欣赏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将之运用于阅读教学中,更能够给予学生更多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更轻松地消化,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模式,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1.精彩处留白。许多文章精彩处戛然而止,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精彩处也正是学生思维活跃之时,此时的教学不能简单地一带而过,而是要运用留白艺术,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新的高度,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阅读策略。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的精彩之处在于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所汲取的力量,这并不是浮于文字表面学生所能直接获取的,而是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点滴用心体会得来的。为此,我们可以在此处留白,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以真实的生活与真挚的情感来体会文中的父子情深,感受父爱的伟大。
2.结尾处留白。许多文章的结尾往往意犹未尽,此时我们同样可以运用留白艺术,给予学生更宽广而自由的想象空间,这或是文本情感的升华,或是对文章主题的总结,抑或是文本的延伸与拓展,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文字中获得无尽的发展。如《狐狸和乌鸦》一课的结尾是这样的“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那么,故事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失去肉的乌鸦和得到肉的狐狸心里是怎么想的?如果再遇到此类情况,结局是否会有所改变?这样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发言,续编的故事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结局,即使是同样的结局其过程也不尽相同。我们不得不为学生的精彩表现喝彩,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得以充分展现,成功地打造了一个绽放异彩的学堂。这样的留白立足于文本向外拓展,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水平与表达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与阅读策略的掌握。
三、鼓励质疑,帮助学生掌握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是对知识的运用,而提出问题则是新的发现与创造,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这是阅读策略的关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来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质疑,自由发言,让学生学会提问,掌握具体可用的方法。这一点已得到了教师的重视,但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问不到点上,大多只是提出一些肤浅的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的引导上,大多教师只是让学生来提问,只重问的结果,而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学生的思考,并没有传授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如在学习《丰碑》这一课时,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描写老战士的相关语句,引导学生从老战士的穿着、神态、表情来展开思考,从品质的角度来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顺利地提出:为什么老战士冻死了而表情却是镇定而安详?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人物方面的提问可以从动作、表情、神态、品质方面入手来展开思考,进而提出问题。学生今后再遇到此类阅读材料,自然就不会只是照字读文,而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展开思考,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再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地整理与加工,将问题于次抛给学生,自然就可将学生的探究热情推向高潮,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解读文本,实现学生阅读策略的全面提升。
总之,阅读策略是新形势下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主張,不再是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讲解式、灌输式教学,实现了由教到学的转变,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模式,可以带领学生自由地畅游于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掌握阅读方法,习得阅读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晓珍.指向阅读能力的阅读策略教学——特级教师何必钻《跑进家来的松鼠》课例剖析.小学教学参考,2017,(08):14-15.
[2]郝春梅.巧用教学留白,尽显小学语文课的智艺风采.语文天地,2017,(18):22.
[3]何必钻.从“教课文”到“学策略”——指向阅读策略的课堂教学研究.小学教学参考,2017,(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