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保税港区十年征程记
2018-04-18宁小倩
宁小倩
完善开放口岸
推进通关一体化建设,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技术提高监管、服务水平,促进物流贸易高效便捷。加快枢纽型口岸建设,建好检验检疫综合改革試验区。
十年前,承载着西部开发开放使命的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以下简称“重庆保税港区”)正式获批。其时,港区所在地尽是山丘深壑、农田溪流。十年后,保税港区已崛起为一座新城,成为重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2017年,重庆保税港区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关键指标位列全国14个保税港区第一,整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保税港区前三强。
“作为一个内陆保税港区,短短十年能比肩沿海地区,这首先得益于产业向内陆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重庆保税港区集团公司负责人说。
经过十年的探索,保税港区初步形成“大通关、大通道、大平台”的开放体系,实现了从筚路蓝缕到开放高地的转变。
着力开放,打造“大通关、大通道、大平台”体系
重庆是我国汽车工业重镇,同时也是重要的汽车消费市场。
2017年,重庆保税港区入驻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全年累计完成整车进口清关1038辆,货值约5亿元,同比增长近6倍。
这是自2015年保税港区开展整车进口业务以来,贸易量首次突破全年1000辆大关。
这种动辄翻倍的数据,在重庆保税港区的进口汽车、水果、红酒、跨境电商等方面屡见不鲜。
不沿边、不靠海,深居内陆的重庆保税港区究竟是如何弥补“先天缺陷”的?
事实上,保税港区得益于初步形成的“大通关、大通道、大平台”开放体系。
重庆保税港区是全国唯一的“水港+空港”一区双核的保税港区,是重庆自贸区的核心区域,重庆内陆开放的核心功能平台,同时还是全国试点贸易多元化政策的两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
截至目前,保税港区是内陆地区拥有开放政策最优、特色口岸最多的重点区域,基本实现了“大通关”。
正是依赖于开放政策和口岸功能的有效助力,重庆保税港区给入驻企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数据显示,保税港区入驻企业数量由2012年底的200多家增至1800多家,其中既有仁宝、纬创等一批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也有中国邮政集团、网易等众多中国500强企业。
自由贸易港,离不开对货畅其流的优势追逐。在“大平台”的带动下,保税港区成功打开物流通道。截至2017年,已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4889亿元,占两江新区同期外贸进出口额的45.9%,占全市同期的19.6%,成为重庆乃至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大通道”。
为进一步扩展“大通道”,保税港区在空港新建了空港国际商贸物流园。
该物流园规划面积约1.88平方公里,紧邻江北国际机场,周边高速公路网密集,在建的铁路东环线途经项目地块与长江水道相连。
预计到2020年,园区项目将全部投产运营,届时将形成辐射重庆乃至全国的现代物流集散基地。
依托三区叠加,掘金“开放红利”
柏林时间2017年12月21日下午18点,一架价值约3亿元人民币的全新空客A320客机从德国汉堡起飞,经停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于北京时间2017年12月22日12点20分平稳降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进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指定停机位。
这架客机是由在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注册的重庆春江一号融资租赁公司以保税方式从欧洲进口的。它标志着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飞机租赁”业态实现“零突破”,重庆成为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开展飞机保税租赁项目的自贸试验区。
事实上,这正是保税港区深化开放功能的一个鲜明注脚。
随着两江新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自贸区等国家战略落地于此,保税港区立足三区叠加的优势,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力度,打造内陆自由贸易港,成为内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先行先试的甜头怎么样?企业最有说服力。
2017年7月,笔记本电脑巨头仁宝集团在重庆的智能电子装备项目举行首次发货仪式。该项目负责人认为,两江新区不仅有完善的产业链,而且是重庆自贸试验区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核心承载区,十分有利于吸引外资。尤其是自贸试验区的挂牌,对外资企业来说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重庆的潜力也能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
该负责人的观点道出了绝大部分入驻企业的心声。重庆保税港区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点,具备服务本地和辐射周边的交通优势,通过水、陆、空、铁交通枢纽,辐射周边8个省会城市、300余个地级城市,物流条件优越。
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政策扶持更是招商引资的一大法宝。
重庆保税港区不仅陆续出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工贸易、整车进口、进口肉类及水果等产业发展的6项专项扶持政策以及《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而且还实现了保税港区7×24小时通关。
顺应美好需要,全方位升级内陆开放
2017年10月,中新翼控股有限公司从迪拜进口了一批总量为1490.91克拉的毛坯钻石,在重庆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完成进口。
去年3月, 重庆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正式获批“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这意味着重庆保税港区拥有了进出口以及加工毛坯钻石的功能。
中新翼公司闻风而动,拟利用重庆获得的金伯利证书,以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重庆自贸试验区机遇,在渝发展从毛坯钻石加工到珠宝展示销售的产业链。
“我们计划在重庆打造一个国际珠宝城,运用中新翼的整合能力,吸引200—300家国内外珠宝商来渝入驻。”中新翼公司负责人称。
事实上,“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的获批,正是保税港区搭建开放平台,满足当下产业升级、消费升级需求的一个缩影。
目前,重庆保税港区在原有的笔电、加工贸易等传统产业基础上,延伸引进了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项目,打通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全产业链条;引进索尼、卡特彼勒等7个新的国际品牌和惠普全球维修中心等新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重庆保税港区逐步从前期加工贸易一枝独秀,创新发展出以“保税+”产业集群为特色的新兴服务贸易业态,助推一般贸易进出口额累计实现约1171亿元,成为新的进出口贸易增长点。
其中,重庆保税港区的保税+跨境电商交易额稳居全市第一。最近几年,超过200家大中型跨境电商平台陆续落户重庆,2017年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11亿元,同比增长约96%。
商圈是城市消费、购物的主要生活场景。
重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意大利馆的经理尼克拉·塞尔吉奥瓦尼告诉记者,他的工作是将意大利的红酒、箱包、服饰带到重庆,带到西部。
尼克拉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欧洲商人都意识到重庆作为中国西部贸易支点的价值。
【链接】
保税区与自贸区
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运入保税区的货物可以进行储存、分类、混合、展览,以及加工制造。外国货物可以在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自由进出,但如果要进入关境就需交纳关税了。我国第一个保税区是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成立于1990年。
自由贸易区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
在自贸区出现之前,保税区就是境内最开放的地方。就地理位置而言,自贸区是现有保税区的合并;从政策上来讲,自贸区就是现有保税区的全方位升级。自贸区实行“境内关外”政策,保税区实行“境内关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