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立体交通为内陆开放插上翅膀

2018-04-18杨永芹杨继朋

当代党员 2018年6期
关键词:内陆中欧班列

杨永芹 杨继朋

新年伊始,中欧班列(重庆)首次从重庆果园港驶出,奔向德国杜伊斯堡,“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最后一公里”被彻底打通。这意味着从今年开始,在果园港上岸的货物无需中转,可直达德国杜伊斯堡。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期间,对重庆提出了“两点”“两地”的定位要求。然而,地处中西部腹地的重庆,距离沿海、沿边都在一两千公里以上。交通物流不畅是制约内陆开放的瓶颈,若没有顺畅的国际通道,内陆开放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成为进一步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一环。

长江经济带上的璀璨明珠

果园港最初是一个散杂货码头,随着重庆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目标的定位以及两江新区的成立,历经多次规划调整,果园港逐渐成为我国最大的内河水铁公联运枢纽港。

今年1月31日,我国在原有8个启运港的基础上,新增5个启运港,重庆果园港名列其中。

成为启运港的一大好处便是出口退税更快。以前从果园港发出的出口货物离境退税,必须等货物从上海洋山港实际离境后,企业才能办理,最快也需要10—15天时间。

“现在,企业出口货物只要确认在果园港装船,就可以办理退税,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占用周期大大缩短。”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港航经营部负责人说。

相距果园港不远的团结村,曾是中欧班列(重庆)的始发站,但它距离保税区还有30多公里的距离。从长江逆流而上的货物,要搭上中欧班列(重庆)需要先转公路运输,一个标箱需花费上千元物流费。

现在,作为中欧班列(重庆)始发站的果园港,解决了这“最后一公里”问题,让中欧班列(重庆)和长江黄金水道的资源优势相互融合,实现了1+1>2的聚合效应。

可别小看了这“最后一公里”,据果园港相关负责人称,水路运输的成本平均是公路的1/20,铁路的1/10。果园港的铁水联运,让黄金水道释放了更大的“黄金效应”。

以贵州开磷集团为例,通过果园港实施铁水联运,与之前经广西湛江港通过铁路到开磷工厂中心站的运输模式相比,每个集装箱物流成本大约能降低600多元,每年可节省1000多万元物流成本。这也让果园港作为长江上游多式联运物流枢纽的地位愈加显现。

数据显示,2017年,重庆果园港共完成铁水联运量521.8万吨,铁水联运集装箱5.2万TEU,同比增长61.3%。目前,果园港已经开通了上海—果园—南充、果園—攀枝花、果园—西昌、果园—西安等十多条“水水中转”和“水铁联运”运输线路,成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广西等周边地区外贸货物的中转港。

下一步,果园港还将申请扩大开放,设立进口肉类、水果、粮食、苗木等指定口岸,建设集集装箱、汽车滚装、件散货于一体的综合开放口岸,以进一步发挥港口物流和中转功能,减少各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的流通成本,从而实现重庆内陆开放效应的最大化。

多式联运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1月13日,沙坪坝区团结村,首批被誉为“世界最好大米”的柬埔寨茉莉香米,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铁海联运通道运抵重庆,进入重庆市民餐桌。

去年9月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常态化班列首发,构建起一条以重庆为基点,向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纵贯西部的国际联运新动脉,成为“一带一路”经中国西部的物流闭环的一段,实现海上与东盟10国相接,其中西部物流园与沿线众节点共同形成了国际多式联运,推动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助推“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除“渝黔桂新”南向通道班列外,西向的中欧班列(重庆)已实现每周10班发车频率,自2011年开行至今年2月21日,已累计发班1635趟次,运送集装箱138146标箱。

同时,重庆正积极加快提升通关、联运等软件服务。去年11月,海关总署与重庆市合作开发“关铁通”智能关锁,已与哈萨克斯坦海关测试成功。海关人员只需轻轻一扫,即可完成繁琐的通关查验。

“也就是说,国外海关不需要进行开箱吊箱等一系列操作,而是直接凭数据进行货物放行,大幅度节约了物流时间。”重庆海关关员李东锦说。

在南向通道和中欧班列(重庆)的作用下,重庆内陆开放高地的聚集效应得到显现。原本不产一粒咖啡豆的重庆,通过大通道的带动,如今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现货交易中心。

多式联运让重庆与全球紧密联系起来,而江北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的启用,则让内陆开放再次起飞。

去年8月29日,历时五年建设的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和第三跑道正式投入使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座拥有三座航站楼、实现三条跑道同时运行的机场,旅客吞吐能力也比原来提升了三倍。

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过程中,高效的航空通道尤为重要。

按照规划,到2020年,重庆机场国际(地区)航线力争达到100条左右,国际旅客吞吐量达到500万人次,并构建完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覆盖广泛、联通全球主要城市的国际航线网络。

同时,随着巫山、武隆机场建设和万州、黔江机场扩能,重庆航空硬件有了质的飞跃,正逐步形成“一大四小”机场格局。

不难看出,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作用正逐步显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全市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之一。而在其他方向的通道建设上,东向的渝甬(重庆—宁波)国际物流通道已经开通试运行,渝沪海铁联运国际物流通道也正在探索。重庆正抓住当前机遇,形成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省际合作为开放高地保驾护航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离不开与其他省市开展合作。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沿江省份经济增长步入快车道,长江也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成为货运量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

但行政区域经济特征明显,要素难以自由流动,中央和地方之间、沿江各省市之间、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发展是瓶颈,也是突破口。

“长江经济带首先是条物流带,如果能把物流串起来,整个经济带建设会得到很大推动。”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说。

打通一个堵点,便能为市场释放巨大活力。近年来,覆盖全域的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逐步建立。

2017年6月,首届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在重庆召开。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四省市审议通过了《2017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作方案》,在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建设上加强省际合作,为四省市间打通基础设施瓶颈指明了方向。

同年7月,重庆市港航管理局和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航务管理局签署《推进两地水运安全绿色发展合作备忘录》,携手提升长江航道等级,力争2020年实现长江宜宾至重庆段航道从三级提升至二级;加大长江、嘉陵江流域沿江港口合作力度,推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

之前,重庆市港航管理局还与贵州省航务管理局签署《共同推进乌江流域水运发展合作备忘录》,渝黔两地将携手开发乌江水运大通道。

“长江经济带建设对交通提出更高要求,之前各地虽有交通基础,但与发展长江经济带并不完全适应,应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相互配合,做活存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中国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占山说。

“不是再进行大规模建设,而是要把原有多种交通形式高效衔接,着眼于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协同发展。”刘占山认为,长江正由以前的西中东单向开放转为双向开放,直通内陆、连接世界,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激活了整个长江经济带。

在“两点”“两地”的定位和目标下,重庆不断“建”通道、“拓”平台、“优”服务,让重庆这座内陆开放高地城市名副其实。

【链接】

实施开放通道拓展行动重点任务

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推动完善长江外贸集装箱“五定”快班輪航线、三峡船闸快速通行等便利化协调机制,促进长江经济带物流信息互联互通。推动中欧班列(重庆)稳定运行,拓展果园港铁水联运第二始发站功能,建设铁路口岸国际邮件交换中心,拓展中欧班列(重庆)跨国邮包运输和旅游通道功能。加密“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班列频次,力争常态化运行“渝满俄”班列。启动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和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建设,加快发展各类多式联运,加快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多式联运物流贸易基地。

猜你喜欢

内陆中欧班列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内陆移民(外二首)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
“汉新欧”班列再扩容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建筑师行迹中欧
内陆国家级新区发展政策建议——基于内陆与沿海新区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