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力建设人民满意型政府
2018-04-18银温泉
银温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人民满意型政府,是我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根本要求,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政府改革作为重中之重,处理好政府与政府、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等方面的关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处理好政府与政府的关系,主要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政府运行机制等。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厘清各层级政府的职能,实行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相应明晰政府职责权限。完善不同层级权力配置,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区分共同事权、专有事权和委托事权,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明晰各级政府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减少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责同构。构建完整的地方税收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将地方性的公共服务职能划归地方,更方便快捷地为当地居民服务,鼓励地方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合理设置机构,包括综合设置党政机构,推动政府与党委机构职能整合精简,形成管理合力。
改革政府运行机制,就是要改革政府履行职能的方式,包括履行职能责任的程序、过程、行为重要内容,其中有正式的制度规则,也有非正式的制度因素。核心是明确程序,规范过程,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要以合理界定政府职能作用边界为主线,以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和权力清单为重点,以政府职能行使市场化社会化和建立服务承诺制度为突破口,全面深入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特别重要的是,要推动政府治理方式民主化。一是推动政府决策民主化,建立健全系统决策机制,由领导者内部决策转向依靠信息、智囊、监督等多系统支持的政府决策体系。二是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发挥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健全科学的利益表达和处理机制,扩大和增加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三是完善决策监督机制,在政府决策中加大群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的力度。
推动政府管理制度法治化。一是全面深入落实依法行政,建立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制度,完善宪法监督机制。二是推行负面清单制度和权力清单制度,统一内外资准入目录,逐步扩展负面清单到适用所有内外资企业,提升负面清单质量,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取消和严格管理一批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行政权力,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三是完善宪法监督机制,在全国人大和省级人大设立宪法委员会,审查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规章等是否合宪。在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设立宪法审判庭,公民的宪法权利一旦受到侵害,可以通过宪法审判庭予以裁决。四是实现权力监督阳光化,建立健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键是向市场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纠正政府失灵,同时,完善政府对市场的治理,优化政府规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增进市场的功能。要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优化政府规制,把反垄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夯实竞争性政策的基础地位,消除竞争壁垒特别是政府施加的竞争壁垒,扩大竞争范围,大幅度压缩产业政策的适用空间。进一步推动市场监管现代化,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推动形成政府、企业、公民共同治理的格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推动政府部分职能履行市场化和社会化。
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平等对待国有和非国有经济主体,强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引领,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重点解决国有独资、一股独大问题。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不设股权比例限制。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考虑到资本总体长期回报,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格局。在具体行业和具体地区,国有资本发展视具体情况而定,不预设框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竞争类国有企业要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公益类国有企业要构建服务标准、财务标准。加快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步伐,将国有经济集中在军工、公共产品提供等少数领域。通过股权转让、资产变现等方式,推动国企股权多元化,并部分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放心的环境。要创新体制机制,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消除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保护民营经济、公民的财产权,激发企业家精神,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预期,增强公民劳动致富的信心,让广大人民和企业家勇于创造,放心持有,安心享受。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实施负面清单制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全方位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打造良好的“双创”环境,释放和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重点是顺应现代社会治理的潮流,改革政府,从管理走向治理,建立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实现善治。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强化社区自治与重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有机结合。一方面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从事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的工作,对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等进行指导、培育和规范,激發社会力量的活力;另一方面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并对政府工作进行协助、监督和批评。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可建立政府性的跨村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由政府招聘专职的社会工作人员,专门承担政府性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务;村民自治组织专事村级自治事务,同时,村民自治组织及村民对公共服务中心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和监督。发挥共青团、妇联等团体的作用,指导协助基层自治组织开展活动。围绕解决群众困难,征集民众参政议政意见,将社区作为采集民意的重要平台。
大力完善社会矛盾治理体制,健全群众利益表达和矛盾调解机制。进一步增强人大、政协、人民团体的利益表达功能。提高政府决策和管理活动的透明度,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和程序。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形成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综合机制,及时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和心理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对一些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导和矫治。
处理好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的政府治理现代化,核心是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还权于民,赋予公民职业选择自由、迁徙自由,进一步完善城市落户条件、就业条件、社会保障异地落地等环境。要确保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得到落实,改革司法制度,保障司法公平。落实中央依法保障产权的文件精神,保障公民的财产权,让百姓大胆创造、安心享用,增强公民创造财富的信心和预期。切实实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动政府行为公开化,接受人民监督,在资金安排和人事安排方面尤其如此。建立人大代表、相关政府官员与人民群众的定期联系制度,把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诉求、满足群众需要放在突出位置,坚决防止形式主义,消除在需要投票时临时把群众唤醒、投票结束后让群众长期休眠的现象。重视培育大众的公民意识、公民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灌输到每一个公民的心中,落到实处,落实到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