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借助直观模型探索运算规律

2018-04-18吴海龙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3期

吴海龙

[摘 要]针对“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这一内容,新教材比旧教材有了不少进步。新教材中直观模型发挥了助教的作用,从而潜移默化地渗透“先乘再加”这一运算法则。从呈现方式看,“情境+问题串”的展示模式,为数学教学过程提供了高清路线图,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地处理问题,并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

[关键词]直观模型;运算规律;混合计算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44-01

关于混合运算,新教材删减了“先乘后减”这部分迁移原体,压缩了知识量,把重点偏转到“在探索、解析中感受连环简图的指导意义”,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正确计算步骤后,深刻理解“先乘再加”的根本原因,进而使学生在牢牢掌握正确计算流程的基础上,积累解析问题的经验。

新教材的编排让直观模型发挥了助教的作用,腾出更多时间让学生来探索算理、算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渗透“先乘再加”这一运算法则。从呈现方式看,“情境+问题串”的展示模式,为数学教学过程提供了高清路线图。本文以超市购物为例,谈谈直观模型对混合运算律教学的助推作用。

一、情境导课

电子屏幕显示沃尔玛超市货架情境图片,提问:“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货物的价格信息?你能依据图片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图示内容:饼干每包4元,面包每个3元,糖果每袋5元,蛋糕每个6元,花生每包7元。)

提出探究问题:两包花生和1个蛋糕共计多少钱?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两个条件、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设置生活情境并引进计算问题,让学生真实感知数学的实用价值。同时借助“要解决问题必须挑拣出有用条件”这一要求,帮助学生在读取图中信息的同时,完成解应用题基本模型的构建——两个条件、一个问题。】

二、新课讲解

(一)问题引入

请在纸上画一画自己的思维路径,并把算式写在图画旁边。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让全员参与绘图,引导学生用示意图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思路,直观地展示出数学问题中的主要条件和问题,推导出求解的途径和策略,帮助学生用切合自身感受和经验的方式,解释分析数量关系。】

1.分步列式。

2×7=14(元) 14+6=20(元)

生1:先列式计算花生的总价,再把2包花生的总价与1个蛋糕的总价加在一起。

2.先写乘法后写加法的综合算式。

2×7+6=20(元)

生2:2包花生的总价用“2×7”计算,1个蛋糕就是6元,两项开销总支出就是把2×7和6相加。

3.先写加法后写乘法的综合算式。

6+2×7=20(元)

生3:也是把两样食品的总价合并起来,只是把它们的顺序调换了一下,用意一样,得数也相同。

(二)总结算理

1.不同之处(一个分步、一个综合)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學的内容——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引出课题)

2.相同之处

师:不管算式形式如何,都是先算2×7,然后再把两件商品的价钱加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辨析,让学生对乘加混合运算有整体的认识,对其运算顺序和运算步骤以及结果生成有全面清晰的了解,促进学生理解数学,培养学生数学服从客观现实的意识。】

三、新知巩固

1.大家能按照原情境图提供的信息,设计一个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2.能直接一步到位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试着列出算式并且解说算理)

3.用递等式演算,反馈交流,学生之间互评,并相互指正。

【设计意图:新教材中增设的“说一说”环节,推陈出新,通过“2×7+6还能解决什么问题”的互动问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上教学设计中,教师先让学生绘出简图,呈现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逻辑关联,再让学生根据简图整理出解题思路,分步列式,通过计算解决生活问题。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冲破以往的教学藩篱,将重点转移到鼓励学生用直观简图展现数量关系上,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问题的实际意义,从而找到正确有效的解题方法。此过程中,学生自己构思画图,为自己架设了理解运算顺序的桥梁,从本质上真正掌握两步混合运算。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