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教育现象
2018-04-18陈占彪
陈占彪
每年初夏,上海的民办中小学就会陆续举办“面谈日”。面对蜂拥前来的家长和“牛娃”,沪上各民办中小学可谓高坐钓台,好不风光。为了挑得“牛娃”中的“牛娃”,校方“别出心裁”,不光“面谈”(注意不是“面试”)小孩,还要测试家长。上海某民办小学“体贴”在外等候的家长“太枯燥”,就“让大家动一下脑”,做做逻辑思维题来“娱乐”。无独有偶,另一家民办小学则要求家长填写孩子家庭三代的工作、职务、学历、第一毕业院校的问卷,一项未填便不能提交。看来,他们早晚都会发明一种更为科学、高效、准确的“基因检测技术”来招生。对此,家长们开始焦虑不安,连连哀叹“关键时候拖了娃后腿”。
好学生上民办,差学生上公立?
印象中,相对于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向来处于弱势地位。201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可以说就是为了给弱势方提供保障的。在我家乡也是有民办学校的,但上民办学校的都是些平时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和难以管教的学生。然而在上海,情形却完全相反,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民办学校是“牛娃”的学校,而公立学校则是“普娃”的学校。前些年有位朋友说:“咱也不是歧视外地孩子、农民工子女,可你愿意让你的孩子和他们的孩子一起上学?”若干年过去了,上海的民办学校正在全面碾压公立学校,且势头正劲,“千军万马上私校,全家老少齐考试”的现象并不罕见。
我们常讲与世界接轨,从上述现象看,上海已接轨世界。美国的情势可以归纳如下:有钱人可以把孩子送去念最好的学校,而没有钱的人家,他们的小孩则注定连念懂一篇英文文章都有困难。因此,美国政府并没有向国民提供平等的机会。”意大利哲学家艾柯說,就大学而论,由于大学的教育质量是受市场机制激发出来的,美国的公私立大学一般而言素质都很好。“不过,在幼儿园、初等及中等教育中,既没有市场机制介入,又没有政府举办的竞试需要过关斩将。一个小孩上的如果是素质偏低的学校,他自己是不会知道的。而另一个小孩上的如果是优秀的学校,那么将来便很有可能跻身领袖阶层。这真的是民主精神的发挥吗?”在上海一些家长的眼中,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已逐渐变得极端:不存在难以判断学校好坏的问题,大学以下的学校,民办的就是优秀的,公办的就是普通的。
如果仅是上海如此倒也罢了,问题是这种情形开始蔓延,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城市到乡村。今天的教育分层将来会变成职业分层、社会分层,而“教育改变命运”就会变成“教育固化命运”。不禁要问,这样的教育公平吗?
“生源精英化”与“教育平庸化”
造成这一现实有两种因素:一曰民办学校“生源精英化”,与公立学校相比,民办学校拥有“更好的生源”。二曰公立学校“教育平庸化”,与公立学校相比,民办学校提供“更好的教育”。
民办学校最大的政策红利同时也是最受诟病的问题,就是“掐尖”。由于民办学校有自主招生的权利和便利,于是与公立学校相比,它可以“挑肥拣瘦”。这是民办学校带给基础教育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掐尖”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所在,为了追求教育收成,它必须有好看的升学率,必须优中选优。
某民办小学招生面试,数千家长烈日下排长队
当然,如果公立学校能提供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即便民办学校“掐尖”,对于“资质普通”的学生来说又有何失?而那些“俊秀子弟”除了多付一笔不菲的学费外又有何得?然而不能不说,与公立学校相比,一些民办学校当前对学生的管理的确更严,要求更高,教师更认真负责,教学内容更深更广,这是民办学校的优势所在。公立学校为何做不到这一点呢?为何不能提供同等质量的教育?这恐怕主要与公立学校的素质教育相关。问题在于,如果素质教育是正确方向,教育主管部门为何允许民办学校游离其外?
事实上,在国外,如日本,早已对曾倡导的“宽松教育”进行反省:“由于宽松教育政策只能约束公立教育部门,民众的升学需求和竞争态势并没有变化,可想而知,对更有竞争力的教育需求只能通过私营办学机构来满足……几乎所有志愿上一流大学的中学生都投入私立中学,随之,没了要读书的学生,公立中学的优质师资也不断流失。”杨振宁也曾在访问中批评美国“太放任”的社会和教育,认为中国家长和教育家觉得美国的中小学好,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多年,达到为学生减负的初衷了吗?相反,私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公立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后留下的空档,重拾了当年非素质教育的经验。
把教育从金钱桎梏中解放出来
可是,这只是纸上谈兵,现实要更复杂。公立学校如何重拾辉煌,这要从国家层面的教育制度入手加以反思和调整,谈何容易。与之相比,禁止民办学校“掐尖”相对容易,但也被见招拆招,化解于无形。教育主管部门不是没有看到“掐尖”的危害,也曾采取措施。比如,上海就禁止民办学校在“幼升小”“小升初”时举行考试,结果笔试变成了“面谈”。我们还不时看到这样的新闻:河北衡水第一中学邯郸分校以最高年薪50万元加送住房的待遇面向全国招聘老师。
记得有一次,我带孩子外出玩耍,孩子群中的一个小学五年级小女孩得意地说,她被上海某民办学校录取了,“现在我被录取了,我可以说了”。她之所以进这个学校,首先是所在小学推荐的,虽然政策不允许考试,但该校仍偷偷组织了考试,“家长们在群里讨论都用‘暗号”。
如果教育退化为“掐尖”生意,“人民教育”就会变成“银民教育”,“为银民提供银民教育”成为一些民办学校的办学宗旨。以资本优势来左右、分配、侵占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新的教育不平等现象,现在是要正视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