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创世史诗《濮侬论者渡》的历史文化价值及保护传承探析
2018-04-18王国丽文山州文化馆
■王国丽(文山州文化馆)
■创世史诗《濮侬论者渡》概况
(一)存在背景
《濮侬论者渡》意为侬人的起源。“濮侬”即侬人;“论”为唱;“者渡”为远古或起源、源头之意。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云南有壮族120多万人,其中,102.7万人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占文山少数民族人口的50.95﹪。文山壮族主要分为侬、沙、土三大支系,州内8县(市)均有分布。据考古发现,“濮侬”先民“百越族群”在1万年前已在文山州境内及越南北部生存繁衍。侬人喜欢住在水边,擅长栽种稻谷,崇尚自然,信奉摩教,爱歌喜舞,人们的生存观念、理想追求、情感交流、生产生活知识、历史故事、道德规范,以至结婚、生子、祝寿、丧礼、祭祀礼仪习俗等,喜用易于掌握和记忆、传播的歌唱形式进行表达、交流。这种以歌代言的方式,促进了壮族歌唱活动的社会化和若干风俗仪式的形成与长期流传,并因此而使一些古老的歌唱作品保存下来,流传至今。
壮族有语言,但没有形成自成一体的文字。从唐宋时期起,壮族人民利用汉字的形、音、义和六书构字法构造出一种方块壮字,在民间流传使用。如“田”,壮语称“那”,写成上“那”下“田”,由上音下义构成,这种文字被运用于记录壮族民歌、故事、传说、典籍(比如《布洛陀摩经》《鸡卦经》),书写经文、契约和记账等,用途广泛又十分方便。于是,记录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手稿便应运而生,这类手稿和书写技艺主要掌握在少数懂汉字的乜满(女祭司)、博摩(男祭司)和歌手手中。故而对一般人来说,意欲了解本民族本地方的历史文化和有关知识,听民间祭司、歌手说唱是最佳方式,由此也渐渐形成一种千百年不变的歌手唱歌众人听歌的风俗,进而演变成壮族离不开的生活文化符号——口传民间创世史诗《濮侬论者渡》就是在这样丰饶肥沃的民俗土壤中诞生并千古盛传不衰延续至今的。
(二))流传地区
《濮侬论者渡》主要流传于文山州的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等8县(市)壮族侬支系分布区域。此外,越南河江、老街两省的苗旺、同文、官坝、安明、渭川、新马街、猛康、黄树皮、箐门9个县也有流传。
(三)内容和功用
《濮侬论者渡》一般在岁时节庆、丧葬礼俗、婚礼仪式、原始宗教祭祀仪式活动中唱诵。涉及宇宙起源和人类起源,原始观念、习俗;涉及生产科技、历法;还涉及伦理道德、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解释生命与生态平衡延续及古远信仰风俗等。史诗分为60段,每一段都有壮语诗歌名,内容涉猎广泛。
《濮侬论者渡》完整演唱需要三天三夜。民间歌手经常把传统唱法与当地方言、民歌小调相结合,根据不同场合进行演唱,变化丰富,独具韵味。摩公在原始宗教祭祀、丧葬礼俗中的演唱风格古朴自然,具有神秘的色彩。一般只需二至三个曲调,加入经文吟诵即可完成。曲调多是五声音阶构成,一句弱起长腔作为引子,旋律以重复、模进的方式向前推进。丰富的衬词配上壮语五言律诗(歌词),亦诗亦歌,极富韵律。
如曲子《当扣》:
《濮侬论者渡》主要用《当扣》的曲调演唱,涉及献饭、烧香等部分就使用《扫忍》的曲调。调中只出现了3个音(mi、suo、la),音程跳进以3度和1度半音最为普遍,节奏灵活多变,由于歌词字数的变化,曲调也随着增长和删减音符,简洁生动,易于传唱。如谱例:
《濮侬论者渡》是壮族濮侬人的历史纪程,属于记录早期濮侬人群社会形态与生活文化状况的百科全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亦是濮侬人具有文化传承功能的口传教科书。对传播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道德、风俗规范,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向心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濮侬论者渡》创世史诗的传承情况
《濮侬论者渡》的传承,民间一直在进行。中国壮族(侬支系)和越南北部的侬族情况基本相同。传承人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早期的“乜閧”,即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女祭司“乜满”;一类是早期的“博閧”,即父系氏族社会的男祭司“博摩”;再一类是民间歌手“摩”“乜满”,即从古代延传至今的长于演唱史诗的人。
2011~2013年期间,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人士深入文山州102个乡镇上千个村进行普查,记录传承人(博摩、乜满、歌手等)共2076人。其中,知道先辈讲述或演唱过《濮侬论者渡》的仅有十分之一。由于创世史诗《濮侬论者渡》流传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篇幅庞大,三天三夜唱不完,唱功要求高,一般人不易做到,加上之前断代传承不全,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上向下传递传统的风俗秩序已现碎片化、零散化之危,面临问题颇多。进入21世纪,能够唱出《濮侬论者渡》三分之一内容的传承人已不到10人。2011年州级非遗传承人陆远培(西畴县人)因病去世;2012年,55岁传承人陆廷元在一次塌方事故中丧生;现今能够开展传承演唱的代表性人物有张廷会、陆福翠(砚山县人,壮族、女),两人于2014年被列入州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张廷会,现年68岁,居住于中越边界的麻栗坡县八布乡龙隆村,壮族民间歌手、壮族“摩教”男祭司,是目前能完整演唱《濮侬论者渡》的传承人之一。据张廷会讲:《濮侬论者渡》是数十代远祖下传至其祖父张开胜,经历了爷爷张正洪、大爹张朝科、大妈王仕英后才传到了他口中。他经常在岁时节庆、丧葬仪式、婚礼、原始祭祀活动中唱诵。从1980年(34岁)至今,每年外出参加或主持各种活动唱诵近百场。他不但在当地村落中声望较高,名声还远扬毗邻的越南河江、老街两省地区。从1988~2003年的10余年间曾经到过越南“侬人”村落500余次。据他介绍越南北部的侬族信仰、风俗习惯和中国文山州壮族“濮侬”人完全相同。濮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濮侬论者渡》,但近些年来,中国的传承人已面临断代,如果不抢救保护,加紧扶植培养新的传承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壮族(濮侬人)有可能会出现尴尬无奈的情况,即不得不到越南去请传承者来唱诵这部人们喜爱听赏,但是本土又无人能担纲演唱的古老创世史诗。这是一个涉及国家文化安全的严肃问题,岂能等闲视之,必须立即行动,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
■创世史诗《濮侬论者渡》的重要价值
人类在没有发明文字以前,一切的生活活动和相互交流,都要通过语言声音示意传输,靠人与人、代与代之间口耳相传,这种用语言口耳相传的材料,属口传史料范畴,是研究探索历史的资证。《濮侬论者渡》内容广博深厚,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活动内容和对人的实践轨迹、经验的深刻体察,是一个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滇东南地域(文山)人群(壮族)的特色浓郁价值很高的精神文化财富。其价值主要表现在:
首先,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濮侬论者渡》是壮族(濮侬)人民早期众多无名氏一代又一代集体创作的长篇作品,内容广阔丰厚,涉及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和观念意识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是壮族(濮侬族群)的一部口传百科全书,谁有机会仔细听赏一遍,都会受益无穷,不但能窥见壮族在社会发展的古远阶段的生活图景,而且对她在历史的童年时期对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种种解释和看法、说法留下与众不同的印象,从中发现诸多可用于探索研究的难能可贵的资料,对它目前传承人越来越少的情况感到担忧,认识到对其加紧进行抢救保护以保证其能继续在民间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有助于提高社会关注度,使其目前存在的囧境得以迅速获得改观。
其次,有珍贵的文学与民俗文化价值。《濮侬论者渡》是先民集体创作的结晶,美妙的富于想象力的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丰富的民间智慧与生活知识,生动、形象、朴实的语言表达,显示着这个民族在艺术创作上的灵性、智慧和才能,具有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
史诗像叙事记录似的记载下了大量古代民俗文化,有深沉文化积淀。诸如葬礼风俗中,要在庄重严肃的仪式上唱诵创世史诗,告诉亡灵,人是这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死,死了灵魂必须回到祖先生活的故地去再继续种水稻。同时告诫后代,人活着怎样做人,死了灵魂怎样归属。叫后代懂得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生态。为了不忘记民族历史,歌手在对歌或赛歌时,要以问答形式互相考《濮侬论者渡》创世史诗,依次教育众人牢记传统,将传统文化变成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濮侬人离不开传统摩教,寿终都要经过传承人唱诵《濮侬论者渡》为其“送行”,将灵魂送到祖先生活的故地去“叶落归根”。《濮侬论者渡》变成濮侬社会发展的精神纽带,仿佛代表着濮侬人的精魂。它在民族民间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中影响之大,由此可想而知,其重要文化价值是不可比拟的。
■保护传承
鉴于创世史诗《濮侬论者渡》的重要特殊价值,2017年已被列为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对史诗保护传承和文山壮族人民来说都是一大福音。踏踏实实做好史诗保护传承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必须切实做好。
第一,要认清史诗存在现状,扩大影响力。通过学术研讨会交流、培训会教传推介等形式宣传创世史诗《濮侬论者渡》的内容、深刻文化内涵和其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抢救保护知识,促进《濮侬论者渡》的搜集、研究、利用和传播,展示《濮侬论者渡》的抢救保护成果,营造共同关心抢救保护达民族古籍的良好氛围,形成共识,促成保护措施落实。
第二,树立救人就是救项目的观念。《濮侬论者渡》大多由壮族女祭司、男祭司、民间艺人等掌握使用,随着岁月的流逝,传承人离世、流失的情况亦随之加剧。加上因时代变迁,承担主持祭祀礼仪民间风俗活动的摩师的收入越来越少,已很难维持生活,所以没人愿意承袭他们的衣钵,继续从事这项事业,因而人的问题显得最为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抢救《濮侬论者渡》的核心要务是要抢救传承口碑古籍的民间艺人,牢记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应该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问题,举办传承人培训班,鼓励村民学习本民族的民族民间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争取做到有人后继,确保史诗文化世代相传,千年不失。
第三,多渠道推动传承发展。濮侬民间传承的诗歌还很多,若继续收集分类研究,有的诗歌还可以归为《濮侬论者渡》,规模还会增大,所需经费更多。没有人才,事业就无法兴旺。没有专项的工作经费,难以开展整理工作。一方面可以继续充实资料,通过逐级申报,争取更多项目保护经费和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开展好传承保护;另一方面可以联合艺术研究所、高校、民委、民间协会等部门申报课题,集结更多人力、财力、物力整理出版创世史诗《濮侬论者渡》的相关资料,多渠道调动社会力量进行抢救保护。如:2016年民间文艺家协会向“中国史诗百部工程”项目办公室申报课题,积极争取项目研究资金。
第四,系统分类整理,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保护、保存。《濮侬论者渡》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是一种简单、粗糙的语言信息载体。由于这些载体的特殊性,分布地区的广泛性,按常规方法收集有着很大的难度,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工具和技术手段,深入偏远闭塞的山区进行录音、照相或摄像,真实地记录下来。再根据收集的情况和口述的内容科学规范的分类整理,把濒临消亡的口碑古籍尽快抢救保护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计算机、电子、通信、声像、光学、视听等技术的介入,《濮侬论者渡》的抢救、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的效果会得到保证并会获得迅速提升。
创世史诗《濮侬论者渡》是壮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珍宝,它包含了壮族人民千百年来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壮族人民进步发展的根基所在。有着不可估量的宝贵价值,一定要努力将其好好地保护传承下去,造福于子孙后人,同时为滇东南文山州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写上精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玉荣,王明富.北回归线上太阳神鸟腾飞的地方:浅析云南壮族民间宗教“摩教”的形成和传承.
〔2〕王明富.壮族口碑古籍《濮侬论者渡》创世史诗抢救项目调查报告.
〔3〕王明富,江子扬(美)壮族文化遗产及壮语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4〕谭晓燕,贵州民族报:口碑古籍保护整理之我见.贵州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