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特色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8-04-18张伟王长法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文|张伟 王长法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胡洪杰 山东省畜牧总站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我国这样具有相对完善的驴产业链条,2016年我国的驴产业总体规模达到了780亿元。驴产业作为山东省的特色畜种,在促进农民增收、带动脱贫致富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驴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规模化饲养水平低,精深加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下一步山东的驴产业该如何发展?
驴产业是我国特色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山东德州驴是我国较为著名的大型驴品种,是制作上品阿胶的道地药材。德州驴在山东养殖区域主要分布于聊城、德州等地区,现已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我国驴存栏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100多万头减少到2016年的450多万头,近30年来驴的存栏量减少了一多半,而且还在以每年约30万头的数量递减。
驴的存栏量急剧下降的原因包括诸多方面,如大部分省份以猪、牛、羊为主导养殖产业,养驴不是畜牧养殖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农机设备的普及,驴劳役功能下降;在利润的驱使下,对本地驴灭绝似地宰杀;驴是单胎繁殖、孕期长达1年,繁殖效率低,母驴在出肉率和增重方面较公驴差,饲养周期长,见效慢,饲养母驴积极性下降。山东驴存栏量也从1998年98.5万头,减少到2013年的不足10万头,存栏量不到全国的3%,母驴存栏量更减少到了5万头左右,严重影响驴产业的发展后劲。
驴产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规模化饲养水平低。相比家禽、生猪、奶牛等大宗畜禽品种,驴产业在政策支持、良种繁育、科技研发推广、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金融扶持等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及品种改良的项目,长期以来养驴业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受重视程度不够,驴业资助项目少,从事驴业研究的科技力量非常薄弱,驴业生产过程中科技含量不高,饲养管理粗放,饲养方法落后,导致驴整体生产水平低下。目前养驴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程度都较低,标准化养驴场较少,100头以下的小户散养仍然是主要模式。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和管理方法,饲料报酬低、增重慢、出栏率低等问题突出,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驴业快速发展。
精深加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驴初级产品加工产值与养殖量的产值比率还不协调,生产加工链条还需提质增效,阿胶等生物制品质量参差不齐。围绕驴产业以互联网+、信息化、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尚未形成,原料供给、生产加工和产品终端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限制了特色驴产品的流通。在全国地理产品标识的基础上,还未建立驴产业完整的标准,其生态价值、地理价值、品牌价值、健康价值、功能价值等多种价值还没有完全释放。
三产利益分配不合理。在驴产业中的一二三产的利润分配还不平衡,三者的效益差距显著。养殖户:繁殖饲养德州母驴,每头驴产驴奶一个泌乳期(约6个月)可赚1500元左右,6个月驴驹收益在4000-5000元左右;如果购买幼驹育肥6-8个月,收益在800-1000元左右(参照一头驴450多斤、18元/斤)。屠宰场(户):扣除成本屠宰场(户)收益一般性分割每头收益在300-500元左右(参照驴皮约2000元/张,450斤的驴按照37.8%的净肉率、34元/斤的价格,驴骨、驴血及内脏等副产品约1000元);阿胶产业链:驴皮贩子,每张驴皮赚150-200元;德州驴鲜驴皮20公斤以上,生产阿胶2.4-2.6公斤,约10000-15000元。如何让养殖户能够进入到二三产业领域,参与到二三产业的增值分配过程当中,如何分享增值收益,培养合作共赢机制,结成利益共同体,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具体问题。
山东特色驴产业发展的对策
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山东是国家确定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试点省份,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深度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2017年12月,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意见》。2018年1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获国务院 “1号函”批复,这是党的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这为山东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中先行先试、提供示范,加快转型发展指明方向,明确了行动指南。驴产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仅靠养驴和驴皮是拉动不了整个产业链的,必须转变观念,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加大对驴业科技创新与产学研结合的投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从驴皮阿胶、驴肉熟食、驴奶生物制品等方面深度开发驴全产业链的机制和政策支撑,提高驴综合价值、科技含量和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科学的规模化养殖是驴全产业链模式的重要支撑。当前对于驴产品的消费需求呈刚性的增长态势,国内主要驴肉产品价格、驴皮制品阿胶价格处历史高位,驴源不足已引起行业部门注意,《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首次将驴列入特色产业。山东应该抓住机遇期,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确立优秀驴种,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种驴场。在驴种的选择上既要注重选择国内外优良品种,也要加强我国地方驴种的资源保护和利用;二是建立品种改良体系,加强种公驴站建设,培育优秀种公驴,推广人工授精技术,使优质驴精液步入批量化、社会化和商品化生产;三是建立种驴管理制度,对优秀种驴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和后裔测定,作为日后开展品种选育与经营的依据;四是在驴饲养和管理技术、健康养殖营养保障技术、繁殖技术等方面,将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基础性研究。扶持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以销促产,把山东建成全国最大的德州驴种驴生产和输出基地、特色驴肉产品生产基地和著名的驴皮生产供应基地;把山东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德州驴种驴生产基地。
突出产业融合发展是发展驴全产业链的重要核心。进一步提升驴养殖业基础产能,助推驴产业蓬勃发展,要大力推动规模化、产业化进程,运用科学的饲养和管理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尽快制定驴场标准化建设与标准化生产的相关畜牧业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实施基础母驴扩繁增量补贴,在养驴主产区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示范驴场,开展统一饲养、统一管理和统一防疫,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生产+研发+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驴产业中饲养繁育、疾病防控、加工销售等环节无缝衔接,突破驴资源产业链条的深度开发瓶颈,解决驴产业链过程中的难题。企业发挥产业龙头带动作用,签订收购合同此外,规范活驴交易市场,保障驴肉质量安全。发展电子商务、网上专营等现代驴产业流通业态,促进产销对接。通过举办优质驴产品推介会、展示会、驴文化节、科普讲座等系列活动,利用专业会议和网络、报刊、电视等载体,系统科学地针对目标消费者开展宣传、推广工作,提升驴产品品牌知名度,从多方面推进驴产业发展。
全价值化产业发展是驴全产业链模式的重要目标。建设集黑毛驴繁育、养殖示范、良种推广、技术培训、产品综合开发、阿胶及驴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创设“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企业发展模式。将观光农业、畜牧业的生产与后期产品加工销售紧密相连,建起覆盖驴良种、交易、深加工、旅游全产业链集群,有力带动一二三产相关产业的发展。要从资金和科技方面积极扶持驴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驴产品精深加工、屠宰和流通企业,提高驴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加大宣传推介扶持力度。具体包括:建立驴屠宰企业、屠宰标准体系建设、精深加工技术研发、质量认证体系国际化、品牌文化及包装建设等。此外,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引导驴产品的消费.通过完善驴业产业链和刺激民众消费,从而加速驴业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产业融合手段,通过发展特色餐饮、观光旅游、文化展览、休闲体验等多种形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区域品牌价值,延伸产业链成功打通现代农业产业链,开拓市场、引导消费,实现产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