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由人民创造人民继承 人民共享回顾2017年度河南省“十大武术活动”

2018-04-18本刊编辑部

少林与太极 2018年4期
关键词:陈家沟太极太极拳

文/本刊编辑部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启动仪式

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知名高校、人民群众广泛而深入地参与,使得一场场武术活动有声有色地在各地顺利开展,这种积极参与的热情,是人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各项武术活动的组织是成功的,人们喜闻乐见,愿意投身其中。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基因、文化基因的组成部分,一场活动有落幕的时候,在广大参与者心中,参与武术的激情,将一直昂扬向上,无休无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

2017年春,应焦作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焦作市“一赛一节”办成隆重热烈、规模宏大、融合共享、展示实力的盛会这一理念,温县作为太极拳圣地,为扩大地方拳种太极拳在世界的影响力,积极在全球范围内启动承办了2017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一展太极魅力。

温县是全国首批“武术之乡”,辖区赵堡镇陈家沟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村位于温县县城东六公里的清风岭上,面积2万多平方米,人口3000余人,陈氏占总人口的70%。明末清初时,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易经》太极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道家导引吐纳术等,创编了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太极拳。历经300余年传承,逐渐形成了陈、杨、武、吴、孙、和等太极拳流派。目前,太极拳已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为传播,习练者达3亿人之多。虽然陈家沟仅有3000多人,但陈家沟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知名拳师却有数百人,他们和其弟子创建的拳馆遍布全球,有数千家之多,每年都有世界各地近百万名太极拳爱好者前来陈家沟朝拜学拳。太极拳是温县独有的文化资源,是温县面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多年来,温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武术工作尤其是太极拳的发展,将其作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来抓,强化领导,保障投入,完善机构,成立太极拳武术文化管理中心,专门运作和开展太极拳各方面工作,进一步加强馆校、拳师管理,加强武术协会建设,配好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成立了武协办公室,与县体育局合署办公,武协工作实现“四有四落实”,全县武术工作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郑州站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温县站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焦作站

为做大做强太极拳产业,温县提出了“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这一战略定位,将发展武术产业定位于国际化,大力发展太极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太极赛事产业,积极发展太极养生产业,不断发展太极教育培训产业,并大力发展太极拳武校、家庭武馆,筹建了中国太极拳职业教育中心,聘请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为客座教授,面向国际市场开展培训。同时,推进“大师回归”工程,支持和鼓励在外发展的太极拳名家回归家乡开办学校、武院。目前,已建成武校、家庭武馆30余家,每年来陈家沟学拳的国内外学员达万余人,直接经济收入5000万元以上。2017年,温县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签订了河南太极拳学院筹建协议,建成后将是国内第一所太极拳专科院校,将极大提升和发展太极拳教育培训的层次和水平。

为确保2017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有效果、有影响、有新意,县“一赛一节”指挥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严密组织,成立筹备工作小组,定方案,定任务,定责任,高起点谋划、高标准组织、高层次报道,活动规格之高、跨度之久、规模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史无前例,远超预期。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其中一站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陈家沟站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陈家沟站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西安站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以色列耶路撒冷站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以色列特拉维夫站

9月1日,2017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启动仪式在温县开启圣火,1万余名太极人同练太极。从太极拳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广场、太极拳祖祠到公园广场,从机关学校到乡镇街道,全县近200个演练点5万人同练太极,演练点数量、参与人数、宣传规格创历史记录。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启动仪式

从9月1日温县首站启动仪式开始,历时17天。活动中,12名县领导分6路分赴“一带一路”沿线50余个重要城市提前沟通协调;31名市、县领导分赴27个重点城市一线助阵;六大流派师徒同心,使得传递演练高潮迭起,原定165个国内城市、30个国外城市的演练规模,迅速扩展为国内500多个大中小城市,域外26个国家、50个城市,参加展演人数逾1000万人。演练活动已成为迄今为止太极拳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太极文化盛会,跨流派、跨民族、跨地区、跨国界的太极文化交融,成为太极拳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安微蚌埠站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启动仪式

为确保展演活动有影响、有效果,展演活动期间,温县开拓创新,圆满策划并承接了多项高规格活动,全国政协、中国法学会、中国书协等部门有关领导先后莅温考察指导工作;9月4日,开展中国书法家协会“送欢乐、下基层”活动。9月16日,举办了陈王廷铜像揭幕仪式,各太极拳流派传承人寻根问祖,共同为始祖铜像揭幕,并同台献技,打造世界太极拳界最高规格的交流盛会;9月16日至19日,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摄影采风团、加拿大桑德贝市友好访问团和全国播音主持界艺术家采风团陆续到陈家沟参观访问。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焦作站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启动仪式

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启动仪式

为了让展演活动引发世界关注,温县强化与各部门、中外拳师、各大媒体的合作互动,除传统报纸、电视、网站等阵地之外,把各大媒体的手机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作为“圈粉”和宣传报道主战场,演练活动影响力达到最大化。其中,新华社播发多篇通稿被海内外多家媒体转载,同时新华社手机客户端现场直播,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也播发了新闻,央视移动新闻网也来温现场直播。展演活动新闻报道频频刊播在国家级大报、大台、大刊的重要位置或重要时段。据不完全统计,省级媒体刊发稿件110余篇(条),市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500余篇。

2016年9月《河南省武术拳械录》通稿会暨武术名家展演活动开幕式现场

2016年9月《河南省武术拳械录》通稿会暨武术名家展演活动与各代表合影

2017年11月《河南省武术拳械录》审定会与会专家合影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河南省武术挖掘与整理活动

河南省武术挖掘与整理活动是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委托河南师范大学博士后吉灿忠教授牵头负责组成团队而完成的一项大型文化工作。自2015年7月迄今,历时两年半。本次挖掘与整理工作是续上世纪八十年代武术挖掘与整理活动的又一次盛举,对构建河南省武术强省、武术大省,提升地域武术形象具有里程碑意义。

该研究团队由来自全省10余所高校24名武术博士后、博士和教授组成,分别对河南省29个地市、省直管县的地方拳种进行了广泛深入调查、挖掘和整理,对散落于民间的武术抄本、墓志铭、匾额、证书等照片或实物进行了全面系统拍摄、分类与整理。两年来,共挖掘整理出地方拳种144个,单一套路123个,共计套路2000余个,功法100余种。每个拳种是按照概述、源流、传承谱系、代表人物、分布、拳理、特点、功法和套路九部分进行编纂的。目前,已编纂完成90万字《河南省武术拳械录》(初稿)1部。对96名50-80岁的武术名家进行了技术拍摄,最后该书选取插图用了武术传承人拳架照片332张、视频68个。该书拟采用传统文字表述和现代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出版。现已交付人民体育出版社审稿,有望在2018年9月份出版发行。

该团队在编纂《河南省武术拳械录》工作之际,又先后调研武术传承人800余人,拍摄当代拳家照片数万张。诉诸数字化技术编辑了民国时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照片1000余张,拍摄墓志铭及武状元、武举人匾额和嘉庆、道光年间武事圣旨等照片200余张。整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的武术视频56盘磁带200余小时,数百余名家拳照,为河南省存储了一批珍贵的武术财富。

历史还是百姓,东京依然梦华——开封市第十三届武术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春节俗称过年,除一般年俗外,赶庙会则为华人过年的主要习俗。我国各地每逢春节都会有一系列的庙会活动,富有民间特色。把传统武术表演纳入庙会活动的“武术庙会”,是开封市武术协会在传承古都武术文化的创举。

开封传统武术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由于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与武术的不解之缘,对当时的武术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北宋在我国武术发展史上形成了第一个高峰期。伴随时代的变迁,民间武术活动有起有伏,有消沉也有发展。金元时期,开封盛行习武之风。明末清初,开封民间传统武术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现在开封流传的近30个拳种流派,大多是在这个时期出现、定型。清末民初,开封民间传统武术社团组织又开始相继出现,这些社团较北宋时期更加完善。民间习武活动与娱乐表演相结合,早在北宋时期古都汴京就有之,《东京梦华录》中多有记载。

集体少儿武术表演

庙会太极站点集体表演

媒体采访查拳老拳师刘根生

八朝古都开封武术门派众多。在开封市武术协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先后组建了开封撂石锁、少林功力武术、少林太祖门、子路八卦拳、梅花拳、培英武术、八式门、孙式拳、意拳、峨眉拳、杨式心意六合拳、振兴查拳、庆芳查拳、大洪拳、大成拳、奇士拳、苌家拳、王西安太极拳、回族七式拳等21个民间传统武术研究会,还有诸如东大寺武馆、东京武馆、春山武馆、杨栋武馆、猛龙武馆等26个武术馆,仅喜爱习练太极拳的群众就有数万之巨,一个城市拥有如此繁多的武术门派,除了历史因素,也和数百名民间武术师在开封市武术协会的组织领导下,坚持不解地传承传统武术,殚精竭虑弘场国粹文化紧密相关。

开封市武术庙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13年来,参加武术表演的团队有330多个,涉及全省的著名武校、武馆、武术研究会、武术辅导站。参加表演人数累计多达5500人次,观众百万人。在春节期间进行武术展演活动,为全民健身、弘扬传统武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充分展示了武术运动的风采,扩大了武术的影响力,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武术的认知度。活动不仅满足了春节期间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文化和传统民俗文化的精神需求,同时进一步让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文化得到了有力的宣传和推广。时下,开封市群众性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武术活动更是呈上升趋势。早晚期间在社区广场、城墙边、公园等地,太极拳、太极剑等武术爱好者随处可见,全民习武健身已蔚然成风。正如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书记毛玉成所说,开封举办武术庙会活动,一可以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交流,推动我省传统武术文化、武术产业的持续发展、有效发展、有序发展。二是丰富了我省人民群众春节期间的体育文化生活,给广大武术爱好者提供一次更高、更广泛的学习交流、切磋技艺的平台,为祥瑞的春节增添气氛,为百姓的生活增添色彩。三是以武会友,增进友谊,强身健体,使老百姓真正享受武术运动所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开封市政府、开封市武术协会对这届武术庙会活动积极组织安排,十分重视,各民间武术社团组织也积极参与,官方和民间合力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创建全国武术之乡。活动期间,包含开封各个拳种在内的多种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让观众大饱眼福。

古都开封还是中国摔跤发祥地,摔跤也称“相扑”“角力”,是一项观赏性较强的体育运动。本届武术庙会期间还进行为期3天的“2017年全国五省跤王大赛”,来自辽宁、陕西等全国各地的冠军选手进行激烈角逐,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场扣人心弦的中国式摔跤比赛。截至2017年正月十五,2017开封市第十三届武术庙会圆满落幕。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第六届中原(开封)武术庙会起,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将此项活动提升为中原武术大舞台,以开封市武术庙会为主会场,组织号召其他市县设分会场参与活动。本届中原大舞台武术展演系列活动从正月初六开始,至正月二十四日结束,历时18天,在全省20个市县热闹上演,精彩呈现。

展演活动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参演内容丰富。所展演的武术项目涵盖目前全省流传的大部分拳种,特别是一些稀有地方拳种走入人们视线,对其发展与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参演区域覆盖广。20个市县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正月十三有四个分会场同时开幕,活动同时还带动了周边省市,如山西、陕西等武术社团的参与。三是群众参与热情高,此次活动参演人员达10835人,最小4岁,最长者已78岁高龄,并吸引了部分外籍中国传统武术爱好者参与活动。四是活动影响力日益增强。展演活动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的积极参与,为活动开展增添了色彩。由此可见,开封市武术庙会有效地推动了我省传统武术文化、武术产业的持续发展。

百年学府,文武一脉——河南大学万人太极拳比赛

开封市第十三届武术庙会上的精彩节目

老拳师在开封市第十三届武术庙会上表演“童子功”

河南大学,肇始于1912年,以林伯襄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河南教育家,在袁世凯与河南都督张镇芳支持下,在清代开封国家贡院旧址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大前身),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和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呈三足鼎立的局面。冯玉祥将军将其改建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国立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大批知名教授学者如范文澜、冯友兰、董作宾、郭绍虞、高亨、嵇文甫等曾先后在校执教。“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字校训予河大学子以光大学术,弘扬文化的启示和对国家、民族崇高无上的历史责任感。河南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也是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历百年国运,享千年文脉。目前,全日制在校生5万人,其中研究生近1万人,留学生500人。

河南大学大礼堂前打太极

太极拳是发源于中原大地的中华文化瑰宝,是河南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作为河南的一所龙头高校,近年来,河南大学坚持走“国家一流、区域引领、中原风格”的发展道路,始终根植中原文化沃土,在体育工作中也努力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在太极拳推广、太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万人太极拳就是河南大学着力打造的一项具有浓郁中原文化特色的品牌体育活动。

河南大学万人太极拳比赛包括本科生太极拳比赛和研究生太极拳比赛两个组成部分。2017年的河南大学本科生太极拳比赛于4月27日下午,在明伦校区和金明校区同时举行,全校39支代表队近万名本科一年级学生参加了比赛。研究生太极拳比赛于10月26日下午也分别在明伦校区和金明校区同时举行,全校31支代表队3000余名研究生参加比赛。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太极拳比赛现场

河南大学万人太极拳比赛面向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其中本科生已经举办了十五届比赛,研究生已经举办了五届比赛,是河南大学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全民练太极,太极惠全民”的典范举措。本科生太极拳比赛是河南大学“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太极拳比赛和研究生太极拳课程也是河南大学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坚持每年举办万人太极拳比赛,引导大学生认真学太极、练太极,使太极拳成为每一名河大学生的“标配”,全校80%以上的学生都会打太极拳。这对于太极拳的普及与发展,对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2017年的河南大学万人太极拳比赛就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十余次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已成为全国高校推广段位制太极拳的示范性品牌。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太极拳比赛现场

首届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家乡赛开幕式

首届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家乡赛开幕式

静待花绽放,天地共逍遥——2017年首届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家乡赛

河南作为武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温县陈家沟太极拳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太极拳文化博大精深,耀古烁今。太极拳发源于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由明末清初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易经》太极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道家导引吐纳术等创编而成。太极拳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历经300余年传承,逐渐形成了陈、杨、武、吴、孙、和等太极拳流派。目前,太极拳已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为传播,习练者达3亿人之多,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第一健康运动品牌,也成为沟通世界的特殊语言。

首届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家乡赛开幕式

首届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家乡赛开幕式

首届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家乡赛开幕式太极名家表演

为加快普及推广太极拳,温县提出“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这一战略定位,内外兼修加快太极拳普及及推广力度。一方面,在全县持续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下发了《温县持续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太极拳“六进”工作领导小组,利用“全民健身月”和“全民健身日”,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太极拳普及推广活动,并加快培训产业发展,使太极拳普及发展势头迅猛。温县现有武术院、馆达几十个,一大批太极拳师脱颖而出,形成了老中青拳师俱全的强大阵容,每年都会外出授拳。一方面,县委、县政府对外通过定期举办各类赛事,支持民间赛事发展,并创新举办各类大型活动,让各地太极拳爱好者来陈家沟寻根拜祖。加之对陈家沟在外拳师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进一步助推了陈家沟太极拳在河南及世界的普及和推广。

安阳市东方太极拳俱乐部教练与参演学员合影留念

为持续提升太极拳品牌影响力,2017年年初,温县向省武管中心汇报后策划启动了陈家沟家乡赛系列比赛活动。该赛事从2017年4月份至10月份,共分三次分季赛和一次总决赛。整个系列比赛,共有来自10多个国家及国内26个省市400余支代表队56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国家、省、市体育及武术界多位领导出席活动。累计举行了各式传统太极拳套路、规定太极拳套路、器械、太极拳推手和集体项目等17个大项、1200多个小项的比赛。家乡赛在赛程安排、时间跨度、参赛人数、影响范围等方面均创下了历史记录,取得了空前成功,主办者被省武管中心授予“特殊贡献”奖。太极拳家乡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太极拳文化,进一步增强了陈家沟作为太极拳发源地的向心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加深了全国各地太极拳爱好者的沟通和联系。

昔日文王羑里演《周易》——2017古都安阳弘扬中华文化传播经典太极

安阳——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甲骨文的故乡,是周易的发祥地。地处中原,是河南与山西、河北、山东四省交汇之处,乃兵家必争之地。

三千年殷商文化孕育了浓郁的尚武之风,各派别武术拳种相互交错融汇贯通,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民族英雄岳飞即出生成长于此。在这块土地上流传的拳种有太极拳、岳家拳、洪拳、梅花拳、长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其中著名的岳家拳、梅花拳诞生于此。古今武术爱好者习练八卦掌、形意拳的比较广泛。

教学演练太极拳现场

随的时代进步,武术的健身功能凸显出来,为了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通知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安阳市北关区结合本地实际及文明建设工作要求,决定在全区以太极拳为切入点,开展全民健身试点,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该项工作。

学员展演现场

2017年初,安阳北关区相关领导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筹划、考察和论证,做出了可行性报告并邀请太极拳专业人士进行具体活动方案规划,成立领导小组,确定了由数十个单位组成的主办承办方,聘请数十名太极拳专业人士为教练,为参训单位授课。教练中不乏身手不凡的太极名家,比如安阳市东方太极拳俱乐部董事长兼主任马洪福老师。马老师现为中国武协会员,河南省一级拳师,二级裁判,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安阳市健身气功协会副会长。他自幼习练武术,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练习太极拳,后师承陈家沟陈世通大师学习陈氏太极拳。多年来,在省市太极拳和全国传统武术比赛中屡获佳绩,曾在陈家沟国际太极拳交流比赛和河南省太极拳比赛中获得陈氏太极单刀第一名。马老师还擅长健身气功,曾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和国际健身气功比赛,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太极拳学员。近年,马洪福老师带领俱乐部按照“六进”要求,积极普及推广太极拳和健身气功。为了方便初学者,马老师还精编了陈氏太极拳19式和26式并制作了教学视频。

在本次活动成果展示赛过程中,马老师和俱乐部同仁一起认真布局,周密安排,亲自任教,带领数十名教练员,不论寒暑,风雨无阻,历时近半年,在全市设立30多个网点,对28家单位近千名学员进行培训。经过教练员精心施教、学员刻苦训练,培训结束后来自各单位的26支代表队,代表了近千名参训学员,展示了陈氏太极拳、键身气功、杨氏太极拳和功夫扇等培训成果。

这次活动在古城安阳引起了很大反响,掀起了学习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的热潮。受训各单位组成太极队,坚持练习,并参加市直机关的太极拳交流比赛及单位组织太极拳交流展演赛活动。许多学员、家属以及亲友进一步了解并喜欢上了太极拳和健身气功。世界太极拳网、安阳电视台、安阳晚报、中国文明网、中国国税网等20余家媒体针对此次活动作了报道。

“弘扬中华文化,传播经典太极”,本着这一初衷,安阳市北关区做了极为有益而卓有成效的尝试,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太极,喜爱了太极,进而习练太极、强身健体。本次活动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践行。

文韬武略,根在河洛——2017年洛阳市青少年武术锦标赛暨洛阳市传统武术大赛

洛阳这座城市和中华武术一样,是历史的、文化的、也是世界的,皆为中华文化符号之一。“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洛阳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洛阳市武术协会主席李良龙为获奖运动队颁奖

传统武术中的太极拳与洛阳的渊源其实要大于其现在行政规划发源地焦作市。那么太极拳和洛阳又有什么关系呢?《易传·系辞》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汉族人文始祖伏羲看到黄河、洛河交汇现象,依据“河图”“洛书”信息,触发灵感,从而创造出了《易经》,产生了太极文化。所以,自古人称“天下太极出河洛”。而焦作温县,正处于河洛汇流处,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区,深受太极文化熏陶。发源于中国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正是以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次大赛裁判组成员合影

本次大赛少儿组比赛现场

洛阳作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又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在文化符号意义上,洛阳正好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少林拳、太极拳从中原传遍天下,布及环球的一种隐喻。

2017年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体育局、洛阳市体育总会意在希望通过一场青少年武术锦标赛暨传统武术大赛,而扩大武术文化在河洛地区的影响,推广武术运动,这场让河洛武术风尚有序传承和发展的武术盛事在洛阳西工体育场举行。来自全市的72个代表队共1028名选手参赛,为历年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比赛。

文韬武略,根在河洛。包括太极拳、洛阳心意六合拳在内的30余个武术流派,均起源或发扬于河洛地区,如今太极拳、心意六合拳、南无拳、八极拳、梅花拳等众多拳种依然在河洛大地盛行。本次大赛竞赛项目包括太极拳、少林拳、长拳等徒手套路,以及太极剑、太极刀、少林棍、心意棍、朴刀、木兰剑等多种器械。偃师少林慧诚武校一队、市武协太极委员会、宜阳县少林武术学校分获本次大赛的团体前三名。

本次大赛的举办重在交流,重在学习,重在提高,重在推广。洛阳武术将以此次大练兵为契机,继续推进武术“六进”,促进河洛武术的繁荣发展,充分发挥武术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调动了洛阳市民参与健身、运动的积极性,丰富了全民健身运动项目,满足了市民参与健身、运动项目的需求。

个人器械比赛现场

成就金牌赛事,打造城市名片——“体彩杯”2017年郑州市武术(套路)锦标赛

为进一步推动武术运动的开展,提高我郑州市武术运动技术水平,2017年4月8日至9日,“体彩杯”2017年郑州市武术(套路)锦标赛在市体育馆举办。本次比赛由郑州市体育局、郑州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郑州市武术协会主办。

个人拳术比赛现场

中国武术段位制段前级考试

本次比赛设规定项目、自选项目、传统项目三个大项,每项分拳术和器械,共354个小项,年龄分组为六个,参赛分社会组和校馆组。经过三天激烈角逐,共有354人获得各项目金牌。

比赛吸引了来自郑州市各县(市)区、武术(馆)校、基层武术辅导站,以及安阳市、巩义市、兰考县、禹州市、驻马店市的武术团体,共计76支代表队的1655名“武林高手”参赛。此次大赛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充分彰显了郑州武术人为创建和谐社会、打造健康人生、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贡献力量的自信和实力。

参赛选手中既有满头白发的老者,也有意气风发的少年,还有一脸稚气的孩童,充分展现了一个城市乃至全省深厚的武术群众基础。除了竞赛外,本次比赛还引入了中国武术段位制套路考试,共有16支代表队的123名选手参加了武术段位制(段前级)套路及对练项目一至三段的考试。随着武术段位制工作在郑州市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拳种流派参与进来,咏春拳、武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等拳种也首次进入郑州市段位制考试项目,进一步促进了郑州武术段位制工作的开展和普及。

郑州市武术锦标赛的规范的赛制和高标准严要求的赛事得到了广大武术爱好者、习练者、工作者的认可和关注,郑州市武协将以此为契机、为动力,在扎实地做好武术赛事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武术的传承和发扬,为郑州武术事业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据悉,连续多年来,由郑州市武术协会(郑州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举办的武术套路锦标赛以设项全、交流广的特点,已成为郑州市武术比赛的一张名片,更成为郑州市的传统赛事、知名赛事、金牌赛事。

该赛事影响越来越大、参与面越来越广、活动的场面也越来越宏伟,在广大市民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已成为郑州武术交流和展示的重要舞台,已成了广大武术爱好者的节日和盛会。

郑州以武术运动的开展,创建和谐社会,打造健康人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同时,为平安郑州、和谐郑州、健康郑州及为繁荣中原经济区文化体育事业贡献力量。

媒体采访本次锦标赛仲裁主任刘善民老师

弘扬武术文化,普及武术健身——鹰城武术文化惠民活动

2 0 1 7年7月4日至8月4日,大型公益活动“2017第二届鹰城武术文化惠民活动”在平顶山市鹰城广场举行。该活动由河南省体育局策划指导,平顶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旅游局、新华区政府等八个单位联合主办。市武术协会等九个社会团体多方筹资120余万元,把连续一个月的武术文化惠民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该活动的最大亮点是文艺晚会。在一个月时间里,连续举办30场文艺晚会。每场晚会均19点30开始,持续时间一个半小时。表演内容包括武术节目和文化艺术节目两大类。先后有6000多名武术和文艺工作者参加了演出活动,近30万干部群众观看了560多个精彩节目,让市民享受了消夏的文化视觉盛宴。另外,活动期间还举行了武术比赛、武术交流、武术文化论坛等活动。

鹰城武术文化惠民活动筹备工作动员大会

孩子们的精彩表演

太极功夫扇

活动期间,形意拳、八卦掌进行了一次专场表演,少林拳、武子梅花拳各进行了两次专场表演,太极拳进行了4次专场表演。这些在平顶山很有影响力的拳种,通过武术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普及武术健身方面,最为突出的是有力推动了青少年武术的发展。在这次活动的影响下,武术进校园的中小学由原来的72所增到了132所,青少年武术俱乐部新增了20多家,习练武术的青少年由原来的800多人增加到2000多人。该市还有青少年武术馆、武术学校、武术俱乐部和武术训练基地38个,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禅门太极拳、武子梅花拳、少林拳、心意拳、形意八卦拳等各拳种流派的武术团体27个,武术健身的氛围愈发浓厚,为加强武德教育,弘扬“尚武崇德、爱国守法、尊师重教、谦和诚信、刚毅自强”的武德精神,培育拼搏向上、自强不息、见义勇为、勇于担当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和增强民族自信奠定了基础。

通过组织举办鹰城武术文化惠民活动,围绕“弘扬武术文化,普及武术健身”这一主题,以崭新的理念打造武术文化品牌,经过持续数年的努力,把平顶山建成一个全国知名的武术文化名城,形成每年有品牌活动、每月有重要活动、每周有区域活动的系列武术文化活动格局。要坚持以普及武术健身为主要目的,以弘扬武术文化为主要形式,使武术文化成为平顶山市的主要城市名片,武术健身成为平顶山市普及程度最广的体育健身项目。计划经过持续努力争取使平顶山市武术健身的人数比例占据全国前列,让武术健身的效果惠及广大市民,从而不断提升市民的身体健康指数,本次活动得到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誉。2016年、2017年连续举办两届历时一个月的武术文化惠民活动,活动时间之长、参演人数之多、社会影响之大,在全省乃至全国武术界尚属首例。

2017河南省首届心意六合拳大赛活动现场

切磋技艺,共同提高——2017河南省首届心意六合拳大赛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发挥武术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健身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我省心意六合拳的普及与发展,本着“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原则,扎实推进心意六合拳“六进”工作,由河南省武术协会、漯河市体育局主办,漯河市武术协会承办,漯河市体育中心、漯河市心意六合拳研究会协办“2017河南省首届心意六合拳大赛”。

2017河南省首届心意六合拳大赛精彩表演

2017河南省首届心意六合拳大赛功夫扇表演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普及推广,心意六合拳也迎来了春天。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已成为漯河市的文化名片。此次比赛项目分为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和对练,大赛的举办为心意六合拳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武术,以武会友的平台,积极推动了心意拳的发展传播。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集健身、养生、技击为一体的群众性健身运动项目。该拳相传为宋代名将岳飞所创,由于拳法刚猛,实用性强,有“宁可失传,不可乱传”之说。此次大赛的举办是心意六合拳不断发展壮大的见证,更是为社会和大众造福的一次实际行动。同时,大赛的举办为高水平的武术运动员提供了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心意六合拳的弘扬传播,将使心意六合拳这一中华武术瑰宝更好地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陈家沟太极太极拳
『太极+』,未来可期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陈家沟:孕育『太极梦』的地方
世界,从此『太极』
陈家沟村落文化对陈式太极拳的影响研究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一代宗师陈发科铜像将在陈家沟落成
太极马扎(三)
拳种的研究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