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棉塞讲究多

2018-04-17孙劲松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8年3期
关键词:锥形瓶纱布试管

孙劲松

我们在2017年3月曾进行过樱桃表皮微生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樱桃保鲜方法的探究。

在查看实验图片时,指导老师指出了实验中几处不规范的操作。其中一处是在培养基配置完成装入锥形瓶并进行包扎的过程中,棉塞松散,棉线打结不规范,难拆开。

取出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时,其底部有少量白色丝状沉淀物,我们猜测,这是在灭菌时掉落在培养基内的棉花。这也表明,我们并没有调整好包扎用品。

原来,制作培养基的任务由本小组成员根据教材上的步骤自行完成。在包扎时,我们只看到教材上对包扎材料和包扎效果的说明,以致无论是在选择棉花还是将棉花制成棉塞等过程中操作均不规范,继而导致实验失败。

据此,我们指出教材中的漏洞,并提供正确的包扎材料的处理方法。

一、探究背景

本省中学使用的《生物技术实践》教材主要为两种:一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另一种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分别在其第二章和第一章,本小组主要依据人教版教材,参考北师大版教材进行实验。

教材中的微生物培养知识包含了如何制作培养基、如何培养微生物、如何分离并纯化微生物等。其中详细地描述了培养基的灭菌环节,也重点介绍了稀释涂布、平板划线这两种关于微生物的分离方法。介绍稀释涂布法时,还涉及用斜面保藏法保存菌液的环节。

上述两个环节中都涉及棉塞的使用,教材中只有“材料”和“包扎锥形瓶”处写到用棉花,并说明其用途是堵住容器口,并未说明是否要对棉花进行处理后再使用。而我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棉花需进行一定处理、制成合格的棉塞后再使用,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

为了确定处理棉花的必要性,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结果显示“用棉花堵住容器口”这一步骤在实验中非常重要。

在制作培养基时,用锥形瓶等容器盛装培养基溶液,然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包扎处理时将棉花制成棉塞堵住容器口,既可有效防止外界微生物進入容器造成污染,又能适当保持通风,防止灭菌过程中容器内压过大而使容器炸裂。用棉线包扎并打活结可辅助棉塞完成下一步操作。而采用斜面保藏法时,同样也需将棉花制成棉塞,以隔绝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由此看来,将棉花制成符合要求的棉塞也很关键。

二、制作棉塞

我们查找了两种用棉花制作棉塞的方法,具体如下。

1.折叠法

(1)用剪刀剪一块正方形的棉花,铺平置于桌面上。

(2)将棉花的一角沿下图的虚线翻折。

(3)将相邻的一个角向其对角翻折一小部分。

(4)继续翻折至棉花呈塞状。

(5)整理棉塞。将棉塞尾部适当翻折,使尾部呈一个平面。将棉塞侧边适当整理,使其定型。

2.填塞法

(1)取一块大小合适的纱布,将其中心铺于管口,任其自然下垂至管壁。

(2)将试管上端与纱布一并握住,用玻璃棒将纱布中心向管内推移至该棉塞所需要的长度后握紧试管上端(可适当拉展纱布防止出现褶皱)。

(3)用玻璃棒将适量棉花向试管内填塞并压紧,之后将纱布尾端捏紧。

(4)将棉塞抽出约1/3长度,散开纱布,在尾部加适量棉花并压紧,使其略大于管口。捏紧尾部纱布并用棉线扎紧。

(5)剪去多余的线头、纱布。

棉塞制作完成后,将其从试管内拔出,若听到的声音大而尖,说明棉花塞得太紧实,会影响棉塞的透气性;若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且棉塞能轻易塞回试管中,则说明棉塞太松,不易定型。棉塞检查完后塞进试管,在管内的长度约为3/5或2/5。

除制作棉塞外,还可用硅胶塞完成实验。(指导老师:唐 梅)

猜你喜欢

锥形瓶纱布试管
利用“手持技术”和“注射器-锥形瓶”装置探究酶的作用特点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隔空灭火
检验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新方法*—锥形瓶法
生孩子,为什么要塞纱布?
防水的纱布
是雾,不是纱布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小纱布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的理解容易出现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