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NA预测外貌
2018-04-17杨帆
杨帆
不久前,凭借一种新技术手段,一桩2016年发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杀人案宣告破案。在没有目击证人的情况下,一家名为“帕拉班纳米实验室”的机构通过犯罪现场留下的DNA信息,绘制出犯罪嫌疑人的模拟头像画。
这项通过DNA绘制犯罪嫌疑人画像的技术被称为显型技术(分子表型刻画),它是近年来法医学的新兴领域,其目的是通过对检材DNA的深度挖掘,刻画出犯罪嫌疑人的外貌特征,从而为侦查提供线索,缩小查找范围。
消息一出,很多人不禁提出疑问:这种技术真的能预测人的相貌吗?
“目前,我们可以根据犯罪现场的DNA预测嫌疑人的眼睛、头发和皮肤的颜色,其准确率已经达到实际应用的标准。但是用来预测人的整体相貌,现在的技术还不可以。显型技术通过找到遗传因子和人脸特征的关联性实现‘预测,目前的准确性还较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刘凡介绍道。
凭借DNA推测相貌的具体实施过程并不复杂,关键是找到不同基因位点与不同形态的对应关系。首先,专家们会收集人脸三维照片里有关色素和形态的所有信息,接着通过DNA与这些信息建立关联,即哪个DNA、位点或突变对应哪种形态学上的改变。
做预测时,可以把一个人群分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先求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平均脸,比如30岁左右的男性长什么样。建立这种关联后,当有一个新的样本需要进行预测时,就可以先推測出这个样本的平均脸,然后在平均脸上进行微调。比如某个基因位点和大鼻子相关,同时,样本DNA在该位点上正好是大鼻子,就可以在平均脸上把鼻子增大。
刘凡表示,如果该人群只涉及一个种族,比如只有白种人的样本,要想推测出不同的脸型比较困难。也就是说,目前该技术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并不能替代现有的法院检测手段。对于执法官员来说,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调查工具,它能为悬案提供新的线索,或帮助缩小嫌犯的调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