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2018-04-17张吉林
张吉林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旅游扶贫是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具有市场机制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可快速为当地发展造血,将当地的绿水青山变成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同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贫困人口的参与性,较好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是“授人以渔”的可持续扶贫方式。
近三年来,旅游管理部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主动担当,真抓实干,积极推动旅游扶贫各项工作开展,努力促进旅游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聚焦贫困对象。按照国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将工作重心聚焦到全国的贫困对象,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基础情况调查摸底工作,对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进行了旅游资源普查,确定了2.26万个旅游扶贫重点村。二是完善机制创新模式。通过完善旅游扶贫利益分配机制,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到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中来,先后总结推出“景区带村” “能人带户” “公司+农户” “合作社+农户”等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帮扶。先后组织374家甲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机构对525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公益编制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开展规划实施指导、人员培训、旅游开发企业引进等工作,全国组织近2000家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采取结对帮扶等方式,帮助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旅游。四是扶贫扶志技能培训。从2014年起,连续对全国4000余名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干部和带头人进行专门培訓。2018年,为注重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提高培训效果,建立扶贫扶志的长效机制,在湖州市、无锡市、枣庄市及四川省旅游学校、桂林市旅游学院设立全国旅游扶贫培训基地。五是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进一步把旅游扶贫工作重心聚焦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开展专题调研、制定专门政策、开展专项培训和市场营销推广,切实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
当前,我国扶贫已进入攻坚时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细化分工责任,精准脱贫机制、创新帮扶举措、加强政策衔接、丰富宣传手段,深入推进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坚决打好新时代精准脱贫攻坚战。一是编制专项规划。组织规划编制单位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一批旅游精准扶贫规划,策划推出一批旅游扶贫重点项目,科学指导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利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品牌建设。二是加强专向指导。结合旅游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能够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的旅游扶贫产品,培育自驾车房车营地、帐篷营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打造丰富多彩的乡村特色文化演艺和节庆活动。三是举办专场营销。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传播平台,大力宣传贫困地区优质旅游资源。积极组织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企业参与大型旅游展会、赴全国主要旅游客源地开展专场营销活动,集中推介特色旅游产品。四是开展专题培训。创新旅游扶贫人才培养方式,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干部、乡村旅游带头人、乡村旅游经营户、驻村工作队队长、乡村旅游管理人才等各类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建立旅游扶贫专家库,动员规划、管理、营销专业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旅游技能辅导和扶贫公益培训。五是抓好监督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开展旅游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将作风建设贯穿旅游扶贫全过程。构建标本兼治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促进旅游扶贫对象更加精准、责任更加明晰、措施更加得力、方法更加科学。加强督导检查,促进工作落实,及时掌握旅游扶贫动态,认真查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推进旅游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河北邯郸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