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关键要素
2018-04-16商艳萍
摘 要: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快速发展起来,必须将农作物栽培技术放在首位。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人们对农作物的需求也愈加愈强烈。因此,如何栽培农作物以及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关键因素等方面的问题势必会成为人们逐渐关注的热点。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如何栽培农作物进行简要分析并列出农作物栽培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农作物;农作物栽培技术;关键要素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想要高效快速地发展起来,必须将农作物栽培技术重视起来。农业技术高速发展可以带动经济,国力等方面的发展。而农业的产量和质量又受农作物栽培技术影响,所以,全面掌握农作物栽培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那么,如何正确运用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应该注意那些关键要素,这些疑惑必将成为农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适当的移栽处理
农作物栽培技术中最基础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培育。如果没有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培养,不仅会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出现问题,还会直接影响到市场上该物质的供应,会出现“供不应求,物价上涨”等经济问题,对物质的平衡供应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栽培呢?第一根据当地的水土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出合适的品种进行培养,切莫盲目跟风进行栽培。第二,在播种育苗时应提前进行栽培管理,观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制定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农作物栽培技术可将某些农作物进行移栽处理,增加品种的多样性,形成新的种植渠道,在物质上平衡一部分的供应。这是农作物栽培技术的一项优势,但是,就栽培工作本质而言,移栽处理应该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而非随意地进行移栽。
如何将移栽技术正确运用?第一,统计并分析农作物的成活率以确定该农作物是否适合移栽,防止出现移栽的农作物大量死亡而造成严重的损失的现象。第二,不同的农作物移栽的时间点不一样,所以,在移栽前必须确定具体的时间,若是在所定的时间范围内出现特殊情况,必须立即停止移栽,避免农作物发育不良等问题。第三,农作物在移栽完成后,应积极采取保护措施。在土壤的改善和养分的需求上进行加强管理,这样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二、合理的田间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人们对农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农作物的生长若是不受其他条件的影响,自然而然地生长,其产量和质量必不能使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因此,我们要科学的运用农作物栽培技术,合理的进行田间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那么如何进行合理地田间管理?首先,将人和机器科学的结合在一起,进行除草工作,以避免農作物养料被杂草夺去,大量流失;接着,了解常见的病虫害现象,进行适当分析和研究,配制出相应的杀虫药水,进行大量的喷洒,减少病虫害;最后,收获时要尽量采用现代化技术。因为收获时利用人工手动完成,不仅效率低,而且还容易因为各种外在因素而导致其产量减少。
三、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管理机制
现阶段的农作物培养技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各项问题的处理也有相应地措施应对。但是,如果没有综合素质好的技术人员帮助,其结果可能达不到我们预测的理想状态。那么如何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呢?第一,我们应该聘请受国家认可且有充足经验的相关技术人员。第二,技术人员应深入基层工作中,根据各个阶段农作物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思考,然后给出正确的指导,避免因技术不足而造成的各种问题。第三,技术人员要提前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预测,并实时监控,以确保在各个阶段农作物能达到相应的成长标准,产量和质量得到保证。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成果的显著,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建立相关管理机制?首先,提高相关人员技术水平,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制定相关管理机制;其次,加大对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监管和审核,提高质量。最后,成立相关技术小组,将农作物栽培技术进行合理地利用和推广,使更多人能了解和认识农作物技术管理的关键因素。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人口数量逐渐增多,人们对农作物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想要快速地发展起来,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全面了解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关键因素,有效地利用农作物栽培技术,合理地对农作物进行栽培,减少物质不平衡供应现象的出现。掌握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关键因素,合理利用农作物栽培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农作物给人民带来的问题,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颖.关于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相关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7,(14):76-77.
[2]马强,胡向树.浅析农作物栽培关键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6,(21):108.
[3]谢红莲.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浅析[J].南方农业,2015,(36):46+48.
[4]刘兴保.农作物栽培技术中关键要素研究[J].北京农业,2014,(21):268.
作者简介:商艳萍,女,汉族,河南济源人现工作于济源市种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