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2018-04-16谭雪贤
谭雪贤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领域当中,它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育的理念、发展和模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已成为目前基础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进行示范教学,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提高演示实验效果,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2009102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策略
1.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播放视频、图片等,创设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八年级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时,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了解到科学研究和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由于中学生都喜欢看视频、听故事,所以教师借助电教媒体把生物知识点融进视频和故事中,可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对知识的呈现方式,多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进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进行示范教学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进行示范教学,使用多媒体进行生物实验操作示范,不仅方便,而且直观生动。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的“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时,在学生实验操作前,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该实验的完整操作示范过程,让学生对实验有大致的了解,这对于刚刚接触生物实验的学生尤其重要,这样有助于他们敢于动手尝试,不怕失败,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也是大有裨益的。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示范教学对于强化实验操作的效果,提高生物教学质量都是非常有利的。
3.使抽象问题形象化
按照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教学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无法观察到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如果仅仅依靠显微镜又不能动态地反映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合理运用视频资料和动画,
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
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开花和结果》这节课时,由于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比较抽象,所以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述,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活动的教具、投影片、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生理过程;对于受精过程,则可以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一个动画,并演示给学生看,也可以用视频呈现这一过程。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从而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4.提高演示实验效果
在进行生物的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时,由于仪器的限制,或者时间、空间受限,呈现的实验往往现象不够清楚和直观,尤其是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更是无法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因而影响整个实验演示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借助多媒体把实验拍摄成录像或视频,上课时结合演示实验播放,那么就可以把实验现象放大,或是放慢一些转瞬即逝的现象,从而收到良好的演示效果。
例如,在演示八年级上册“发酵现象”实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实验录像,学生通过录像可以看到培养瓶中气泡的产生,及产生的气体通过导管通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把实验现象放大,学生能够看清楚实验现象,实验效果也就更直观明显了。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任意选择某一部分内容反复播放,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实验
重点、难点的理解。
又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遮光植物与见光植物叶片在去除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知:见光植物绿叶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通过既直观又生动的视频演示,学生牢牢记住了“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被黑纸遮盖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这一结论。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生物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使用电教媒体
在生物教学中,数字教育资源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是教师,故不应以机器为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手段的适度运用,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做到内容适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理解与记忆所学知识方面有更大的空间。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可以快速地
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但在使用时要讲究实效,千万不可滥用、乱用,并且注意每次播放视频的时间不可过长,以免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分散注意力。
2.合理组合各种教学媒体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做到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电教媒体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而传统教学媒体的一些特色功能也是不可忽略的。
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与特点有感性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人的心脏模型。通过观察模型,学生能深刻理解心脏的结构与特点,更好地辨别心脏的外形,以及分清心脏四腔的位置。这些都是多媒体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体,把电教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有机融合,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敢于创新,提高课堂实效性
教师在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的同时,要不断探索现代教育理念,敢于创新,想方设法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如可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使用微课,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针对性强,简洁生动,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反复观看。
例如,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学生除了要在实验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外,还要耐心等待绿叶的暗处理过程,因此该实验所需时间较长,且难度也比较大,对此,我们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实验模式,可创新使用微课对相关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微课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而且可使学生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对实验的操作原理、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有初步了解,为后续的实验操作做好铺垫。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学生真正实验操作时就会更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果。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生物课堂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传授课本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这对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生物教学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 黄春香)